書名: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與創新
定價:65.00元
售價:45.5元,便宜19.5元,摺扣70
作者:鮑泓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1279737
字數:
頁碼:3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全國參賽院校師生的指導用書和參考資料,也可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者學習和實踐的參考用書。
本書基本於對2014年全國高校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創新大賽的總結,精選大賽部分作品,作品結閤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構思新穎,亮點突齣,展現齣當代大學生的創意思維與創新設計能力,並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本書是2014年全國高校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創新大賽的總結,內容包括大賽概況、組委會及專傢評委名單、評審指標及獲奬名單、作品精選等內容。書中精選瞭大賽部分作品,作品結閤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構思新穎,亮點突齣,展現齣當代大學生的創意思維與創新設計能力,並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鮑泓,教授,北京聯閤大學副校長。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服務外包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負責人,計算機應用技術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帶頭人,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常務理事、網絡應用分會副理事長。__eol__曾被評為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入選市委組織部北京市跨世紀人纔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纔強教深化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帶頭人等。曾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奬,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奬等。
評價五: 作為一名對用戶界麵設計有極高要求的讀者,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重蹈覆轍,將UI/UX部分草草帶過,淪為幾個截圖的堆砌。然而,它在“交互邏輯與情感化設計”這一塊的論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深度挖掘。作者並未停留在“對齊”和“留白”這些基礎的美學原則上,而是深入探討瞭“認知負荷”與“設計決策樹”之間的復雜關係。我記得有一節專門分析瞭“錯誤提示信息”的設計,指齣即便是一個簡單的“係統錯誤 404”,其措辭和呈現方式,都直接影響著用戶對整個品牌的信任度。書中還探討瞭如何利用微動效(Micro-interactions)來增強用戶在等待過程中的愉悅感,這些細節的打磨,體現瞭作者對移動産品生命周期中每一個環節的深刻洞察。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變瞭,不再隻是盯著功能實現,而是開始真正從“人”的需求齣發去審視每一個設計元素,這份對細節的執著,令人印象深刻。
評分評價二: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項目資料庫時,無意間翻到瞭這本書的目錄頁,當時心裏咯噔瞭一下,心想:“又是一本標準的‘教你做開發’的教材吧?”但當我瀏覽到其中關於“跨平颱兼容性挑戰”的那一章節時,我的看法完全改變瞭。作者並沒有像其他書籍那樣,僅僅羅列齣各種框架的優缺點,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操作係統生態背後深層次的設計哲學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無形中影響著開發者的決策路徑。那種分析的深度,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份戰略規劃指南。我記得裏麵提到瞭一段關於“性能瓶頸與用戶耐心閾值”的對比分析,數據圖錶製作得非常精良,直觀地展示瞭毫秒級的延遲對用戶留存率的毀滅性打擊。這本書顯然是寫給那些已經掌握瞭基礎語法,正試圖從“代碼工人”蛻變為“架構師”的進階人士的,它提供的不是工具,而是思考問題的全新維度,讓人讀完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打開瞭新的任督二脈。
評分評價四: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個人化,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技術書籍那種冷冰冰的疏離感,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深夜的茶館裏,掏心窩子地跟你分享他的江湖經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某些復雜算法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例如,當解釋到網絡請求的異步處理機製時,他竟然將其比喻成一傢餐廳的服務流程,服務員(綫程)如何高效地處理點單(請求)和上菜(響應),中間等待的時間如何不浪費,這種生動形象的比喻,讓那些原本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理解的概念,瞬間變得清晰透徹,記憶點也超級牢固。這種“講故事”的能力,是很多技術作傢所欠缺的。讀完這一段,我立刻放下書,在自己的筆記上畫瞭一個流程圖,那個比喻的框架結構完美地契閤瞭我的理解習慣,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活潑有趣,充滿瞭人情味。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觸感,搭配上現代感十足的字體排版,立刻就能抓住年輕讀者的眼球。我特地找瞭一個周末的下午,在一傢很有格調的咖啡館裏翻開瞭它。說實話,我對技術類書籍的閱讀體驗通常抱持著一種“能理解就好”的心態,但這本書的引言部分處理得非常巧妙,它沒有直接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幾個生動的小故事,勾勒齣瞭整個移動時代波瀾壯闊的圖景。那種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張通往未來世界的藏寶圖,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的每一頁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寶藏。尤其是作者在開篇對“用戶體驗至上”理念的闡述,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如何用一種近乎人文關懷的角度去設計産品,這對我這個初入行的新人來說,無疑是定下瞭基調,讓我對後續的學習充滿瞭期待和敬畏。它成功地將一個看起來很硬核的領域,包裹上瞭一層充滿想象力的外衣。
評分評價三: 坦白講,我更關注的是書籍在“商業化落地”層麵的論述,畢竟技術最終還是要服務於市場。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錶現絕對是超乎預期的。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敏捷開發方法論時,穿插進去的幾個真實創業公司的案例分析——不是那種被美化過的成功神話,而是詳述瞭他們在迭代過程中遇到的真實睏境,比如團隊溝通障礙、需求蔓延失控等“灰色地帶”。特彆是其中關於“最小可行産品(MVP)的再定義”那部分,作者提齣瞭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MVP的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於功能多少,而在於它能否在一個極短的時間窗口內,收集到足夠具有指導意義的負麵反饋。這種務實、甚至帶點殘酷的商業洞察力,讓我受益匪淺。它教導的不僅僅是如何寫代碼,更是如何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用最小的代價去驗證最大的假設,這對於我正在籌備的一個小型應用來說,具有極強的實操指導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