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B-17空中堡垒:美军第95轰炸机大队传 | 作者 | 罗伯·莫里斯 伊恩·霍金斯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755466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美军第95轰炸机大队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B-17轰炸机大队,也是二战时期*负盛名的轰炸机组。自1943年5月起直至二战的结束,他们参加了每一项重大任务,地赢得了三次总统嘉许。 本书*本完整地讲述了这个轰炸机大队从二战初期建立到参与战斗的历程。两位作者搜集了对近一百名空军老兵的采访记录、数十份未被公之于众的轰炸组成员回忆录,以及近百种其他资源,使我们对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轰炸机大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 作者简介 | |
| 罗伯·莫里斯,美国作家,著有《未曾提及的英勇:被遗忘的关于二战中欧洲上空美军轰炸机机组人员的故事》,编有《战斗轰炸员:关于二战中欧洲上空的两次战斗任务的回忆录》。 伊恩·霍金斯,英国作家,著有《轰炸柏林》《明斯特:就是这样》。 |
| 目录 | |
| 章 空军的诞生..................................... 001 第2章 跨洋越洲....................................... 018 第3章 奥尔康伯里和早期任务........................... 027 第4章 任务日......................................... 035 第5章 基尔惨剧....................................... 051 第6章 英国人......................................... 062 第7章 寒冷天空....................................... 075 第8章 不包括飞行的任务............................... 080 第9章 从基尔到雷根斯堡............................... 089 0章 补充兵员...................................... 094 1章 妻子和母亲.................................... 102 2章 突然死亡...................................... 114 3章 娱乐和伦敦.................................... 121 4章 雷根斯堡战役.................................. 133 5章 黑色一周...................................... 142 6章 战俘(一).................................... 159 7章 在瑞士和瑞典的拘留事件........................ 172 8章 脱险.......................................... 180 9章 失踪人员...................................... 191 第20章 “探路者”和“阿佛洛狄忒”项目................ 202 第21章 重要一周...................................... 211 第22章 大写字母B..................................... 219 第23章 D日........................................... 232 第24章 飞往苏联的穿梭任务............................ 238 第25章 后的战斗任务................................ 248 第26章 战俘(二).................................... 262 第27章 “天赐/贪吃”行动............................ 269 第28章 回国.......................................... 279 第29章 继承遗产...................................... 285 致谢.............................................. 294 |
| 编辑推荐 | |
| ◆二战*强飞行队第95轰炸机大队的发展历程 ◆一部二战欧洲空战亲历者的深情回忆 ◆二战欧洲空中战争的精彩讲述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与智力上的双重洗礼。它不像某些战争文学那样追求纯粹的刺激,而是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沉思空间。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时,我没有感到一种“故事结束了”的轻松感,反而留下了一种悠长的回响,关于责任、关于勇气、关于命运的无常。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沉默的英雄群像,他们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却是历史巨轮下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战后影响的部分,没有草草收场,而是探讨了“归来者”如何在新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与无法理解他们经历的家人朋友相处。这使得整本书的立意得到了升华,从单纯的军事史,延展到了对现代社会创伤心理和代际影响的探讨。对于任何对人类勇气和历史细节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线性叙事的流水账,而是采用了多线叙事和跳跃式的时间轴,穿插着战前培训的艰苦,空袭任务的残酷,以及战后士兵们重返平民生活的茫然与创伤。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全书充满了张力。有时候,前一页还在描述一次惊心动魄的返航,下一页可能就跳到了多年后,幸存老兵们在纪念碑前的低语。这种对比和穿插,极大地深化了战争对一代人心理烙印的描绘。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军事术语和战术细节时,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对于非军事背景的读者来说,它不会因为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感到晦涩难懂,但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那些关于编队飞行、对空火力规避的战术分析,又显得足够专业和翔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了战地记者席位上,见证了那些决定性的瞬间,也体会到了战略部署背后的巨大风险和代价。
评分这本书的书皮设计得非常有年代感,那种略带泛黄的质感,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单纯的战史记录,毕竟涉及到“B-17”和“轰炸机大队”这些字眼,通常都是那种干巴巴的官方报告式的叙述。然而,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对个体士兵命运的关注。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挖掘那些尘封的档案和家书,笔触细腻得让人心疼。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章对机组成员日常点滴的描绘,比如飞行员在空中休息时的沉默,领航员面对漫天德军高射炮火时的冷静计算,还有轰炸手如何在剧烈的颠簸中锁定目标。这些细节的堆砌,让原本宏大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真实和人性化。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数字,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年轻人,在极端压力下的挣扎、恐惧与坚韧。读到某个机组连续执行高风险任务,终于平安归来,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隔着书页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简直让人握紧了拳头,屏住呼吸。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让读者不仅是“了解”了历史,更是“体验”了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带着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厚重感,但又不失南方文学特有的那种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捕捉。它没有刻意渲染英雄主义,相反,它着力展现的是“常态下的不平凡”。我常常会停下来,去想象那些年轻的脸庞,他们来自美国各地,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在同一个高空战场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书中对“兄弟情谊”的刻画尤其动人,那种在生死关头建立起来的纽带,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完全描绘的。有几处描写,比如某位机长为了掩护受损的僚机而牺牲自己,或者通讯员在弹片横飞中坚持修复电台,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并非虚构的文学创作,而是基于真实事件的重构,这使得每一次牺牲都显得沉甸甸的,让人不得不反思战争的本质,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与脆弱。它迫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飞向地狱。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资料考证上的严谨程度,这几乎达到了学术研究的水准。从对特定型号飞机的性能分析,到轰炸航线的天气记录,再到敌方防空部队的部署变化,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脚注和引证支撑。然而,这种严谨性并没有损害它的可读性。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骨架”与人物的“血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因为书中提到的某个特定任务的成功率或损失数据而感到震惊,然后会立刻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找到对应的个人故事,去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具体代价。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保存了一段重要的军事历史,更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理解二战欧洲战场空中力量作用的综合性视角。它解答了我很多关于战略轰炸效能的疑问,而且解答得非常令人信服,既不夸大战果,也不轻视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