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作物抗旱原理概论
定价:28.00元
售价:19.6元,便宜8.4元,折扣70
作者:张莉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1609144
字数:
页码:2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干旱是困扰各国的世界性问题。2011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遭遇连续几个月的干旱,美国的多个州同样干热少雨,大西洋两岸的农业,特别是小麦产量面临不可避免的损失,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选择抗旱作物品种是现代农业抵御干旱主要的生物措施之一,而改良作物抗旱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了解作物抗旱的原理,鉴定作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而从质量、产量和抗旱互补的亲本组合中,选育出优异的作物品种。因此,把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相结合,开展作物抗旱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甜菜碱由胆碱经两部氧化得到,分别由胆碱单氧化酶(GMO)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催化。GMO已部分纯化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中,BADH的主要活性也位于叶绿体基质中,但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同工酶。甜菜碱在叶绿体中合成,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
甜菜碱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细胞渗透压当受盐碱或干旱胁迫时,细胞质中积累大量有机渗透调节剂(如甜菜碱),将细胞质中的无机渗透调节剂挤向液泡,使细胞质与细胞内、液泡外环境维持渗透平衡,这样避免了细胞质高浓度无机离子对酶和代谢的毒害。盐胁迫下植物体内甜菜碱的积累是一种有利于植物在胁迫下生长的重要生理现象,其含量与植物耐盐性呈正相关。②对酶的保护作用甜菜碱的溶解度很高,不带净电荷,其高浓度对许多酶及其他生物大分子没有影响,甚至有保护作用。甜菜碱可以保护甜菜根细胞膜,防止热伤害,提高酶热变性所需的温度;可以保护菠菜类囊体膜抵御冰冻胁迫;解除高浓度盐对酶活性的毒害;防止脱水诱导的蛋白质热动力学干扰;对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过程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③抗盐的持久性甜菜碱在体内能迅速合成和积累到很高浓度,其在生物合成的反应中没有反馈抑制,并产生NAOH。在研究过的150多种代谢物中,甜菜碱是好的渗透调节剂,很低浓度的外源甜菜碱就有良好的作用。当胁迫解除后,叶片和根中的脯氨酸含量立即下降,而甜菜碱的含量基本上保持稳定。这说明脯氨酸的积累是植物对胁迫的暂时反应,而甜菜碱的积累则可能是性或半性的。甜菜碱代谢缓慢的特点,说明甜菜碱代谢调节主要受合成决定。④影响无机离子的分布大麦在盐胁迫下可以积累甜菜碱。
……
章 作物抗旱基础
节 作物抗旱性研究
第二节 作物叶片形态与抗旱适应
第三节 作物的气孔调节与抗旱
第四节 作物根系与抗旱适应
第二章 作物的渗透调节与抗旱
节 渗透调节现象及功能
第二节 渗透调节的表现差异
第三节 渗透调节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渗透调节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渗透调节在作物抗旱上的应用
第三章 作物的活性氧与抗旱
节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第二节 活性氧的产生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第三节 活性氧的清除与植物抗旱性
第四节 植物SOD对环境的响应
第四章 植物多胺代谢与抗旱
节 植物的多胺代谢变化
第二节 多胺的代谢特性与植物激素
第三节 多胺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大分子的稳定
第四节 多胺与作物抗旱
第五章 植物激素与抗旱
节 ABA的合成、作用与植物干旱反应
第二节 细胞分裂素与植物抗旱
第三节 其他内源激素与植物抗旱
第四节 激素类物质与作物抗旱
第六章 作物的光合作用与抗旱
节 干旱胁迫下光系统的损伤与作物抗旱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
第三节 干旱胁迫对光合产物形成、积累以及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干旱胁迫下主要光合基因的表达
这本书绝对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我原本对植物如何应对缺水还停留在“需要浇水”的浅显认知,读完后才发现,原来在微观层面上,植物为了生存,竟然演化出了如此精妙而复杂的机制。书中详细阐述了植物细胞在水分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过程,比如脯氨酸、甜菜碱等小分子的积累如何帮助细胞维持膨压,防止细胞膜受损,这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特别喜欢它对叶片气孔调控的深入分析,从最初的开合响应到后期的关闭策略,以及背后的信号传导通路,如ABA(脱落酸)的作用,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生理过程。尤其对那些休眠期和耐旱性强的植物,如某些多肉植物和沙漠植物,书中提到的特殊适应性,例如蜡质层增厚、储存水分的组织发育,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生命奥秘的大门,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默默承受干旱的生命体。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周围的植物世界。我一直以为抗旱只是植物“忍耐”缺水,但读完才发现,原来它们有如此多主动应对的策略。书中对激素调控机制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等在干旱胁迫下如何协同作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反应,这比单纯的“缺水就生长慢”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水分利用效率”的讨论,介绍了不同作物在这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这对于我了解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启发。书中还提到了土壤微生物在作物抗旱中的潜在作用,虽然篇幅不多,但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总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组织得非常清晰,让我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作物抗旱原理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当初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原理概论”这类题材会比较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解释清楚,即使是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光合作用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那一章,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在缺水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会下降,以及光合作用中的哪些环节最容易受到影响,并介绍了植物如何通过调整光合色素含量、保护光系统等来应对。而且,作者还探讨了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与水分胁迫的交互作用,这使得整个抗旱机制的讨论更加立体和全面。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佳作,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植物的韧性和生命力所打动。作者在描述植物如何对抗严酷的干旱环境时,使用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生命不屈不挠的史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植物“记忆”的探讨,尽管不是我们人类意义上的记忆,但植物通过积累抗旱相关蛋白、改变基因表达等方式,似乎能够“记住”并应对过去的干旱胁迫。这种隐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让我觉得植物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智慧。书中还涉及到了生态系统层面,比如干旱对整个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来提高区域的整体抗旱能力,这让我意识到,抗旱不仅仅是单个植物的事情,更是关乎整个生态的平衡。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也对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充满了敬畏。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而“作物抗旱”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本书虽然题目看起来有些学术,但实际阅读体验却相当接地气。作者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了大量关于不同作物在抗旱性方面的比较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作物在干旱年份表现得更为顽强,而有些则损失惨重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作物遗传育种与抗旱性改良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来挖掘和强化作物的抗旱基因,这让我看到了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的希望。书中对于不同抗旱机制的分类也非常清晰,比如“逃避干旱”和“忍受干旱”的不同策略,以及它们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形式,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对作物抗旱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读完后,我对农业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敬佩那些致力于农业科研的科学家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