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鱼形态学彩色图谱-赵战勤,李健,刘志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301802

{RT}鱼形态学彩色图谱-赵战勤,李健,刘志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23018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战勤,李健,刘志军 著
图书标签:
  • 鱼类学
  • 形态学
  • 动物学
  • 生物学
  • 图谱
  • 参考书
  • 专业书籍
  • 水产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301802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1802
商品编码:2972986298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鱼形态学彩色图谱 作者 赵战勤,李健,刘志军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301802 出版日期 2017-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两部分,用600余幅全真彩色照片详细介绍了鱼的外貌特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可作为水产、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师生的教材和科研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赵战勤,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2008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预防兽医学,导师为陈焕春院士。2008年到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任教,从事动物病理学、动物免疫学及兽医生物制品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6项,在外期刊如《Infection and Immunity》、《Vaccine》、《中国农业科学》、《微生物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和著作3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7项。

   目录

上篇 /1

解剖学 /1

章 外貌特征 /1

一、头 /1

二、躯干 /10

三、尾 /10

四、皮肤 /15

五、鳞片 /15

六、鳍 /16

七、排泄孔 /20

八、生殖孔 /20

九、鱼体测量术语 /25

第二章 运动系统 /27

一、肌肉 /27

二、鱼骨骼 /33

第三章 消化系统 /45

一、口腔 /45

二、咽 /46

三、食管 /48

四、胃 /48

五、肠 /49

六、肝胰脏 /49

第四章 呼吸系统 /59

一、鳃 /59

二、鳔 /59

第五章 泌尿系统 /67

一、肾 /67

二、输尿管与膀胱 /67

第六章 生殖系统 /70

一、 /70

二、输精管 /70

三、 /72

四、输卵管 /72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 /74

一、心室 /74

二、心房 /74

三、动脉球 /74

四、静脉窦 /74

五、动脉 /74

六、静脉 /74

第八章 免疫系统 /78

一、胸腺 /78

二、前肾 /78

三、脾 /78

四、弥散淋巴组织 /78

第九章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80

一、神经系统 /80

二、感觉器官 /82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86

一、垂体 /86

二、甲状腺 /86

三、肾上腺 /87

四、胰岛 /88

五、胸腺 /88

六、后鳃腺 /88

七、 /88

八、尾垂体 /88



下篇 /89

组织学 /89

第十一章 外貌特征 /89

一、皮肤 /89

二、须 /92

第十二章 肌组织 /95

一、骨骼肌 /95

二、心肌 /120

三、平滑肌 /122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 /125

一、口腔 /125

二、 食管 /125

三、胃 /128

四、肠 /138

五、肝胰腺 /148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158

一、鳃 /158

二、膘 /161

第十五章 排泄系统 /165

一、肾 /165

二、输尿管 /175

三、膀胱 /175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 /176

一、 /176

二、输精管 /183

三、 /185

四、输卵管 /191

第十七章 心血管系统 /192

一、 血液 /192

二、 心脏 /192

三、 动脉球 /204

四、 动脉 /204

第十八章 免疫系统 /212

一、 胸腺 /212

二、 脾 /213

三、前肾 /217

四、淋巴组织 /217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218

一、神经系统 /218

二、感觉器官 /248

第二十章 内分泌系统 /251

一、垂体 /251

二、甲状腺 /253

三、肾上腺 /253



参考文献 /254


   编辑推荐
一部完整地专门论述鱼类解剖及组织学的图谱,具有图片清晰、数量丰富、读者容易理解等特点。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鱼类形态学彩色图谱:洞悉水生生命之美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体之一,以其千姿百态的形态、丰富多彩的色彩以及适应各种水域环境的能力,构成了海洋、河流、湖泊乃至极地冰下世界中一道道生动的风景线。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不仅是探索水生生物奥秘的钥匙,更是认识生态系统平衡、指导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水产养殖技术进步的关键。 本书致力于为广大读者——从专业的渔业研究者、海洋生物学家,到水产养殖从业者、鱼病诊断专家,乃至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一本全面、直观、实用的鱼类形态学彩色图谱。我们旨在通过系统详实的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地解析鱼类的外部和内部形态特征,揭示其与生存环境、生活习性、进化历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 鱼类形态学的宏观视角:认识你的“邻居”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宏观层面,带领读者认识鱼类的基本体型和外部形态。不同于陆生脊椎动物,鱼类在水中生活,其身体结构高度适应了流体动力学和水下运动的需要。 体型(Body Shape): 鱼类的体型是其适应不同生存环境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几种体型,如纺锤形(streamlined)、侧扁形(laterally compressed)、背腹扁平形(dorsoventrally flattened)、细长形(elongated/anguilliform)、圆柱形(fusiform)等,并分析不同体型所带来的优势。例如,流线型的体型有助于减少在水中前进的阻力,常见于快速游动的捕食性鱼类;侧扁的身体便于在狭窄的缝隙中穿梭或在水草丛生处躲藏;背腹扁平则利于底栖鱼类在水底活动。 头部(Head): 鱼类的头部集成了重要的感觉器官和摄食器官,其形态特征对于物种鉴定和生态习性研究至关重要。我们将细致描述头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 口(Mouth): 口裂的形状(如端位、上位、下位)、大小、牙齿的排列、数量和形态(如绒毛状、犬齿状、臼齿状)等,都是区分鱼类的重要依据,直接反映了它们的食性。 眼(Eyes): 眼睛的大小、位置(如侧位、背位)、形状以及是否具有眼睑等,都与鱼类所处的栖息环境(如光照强度)和视觉需求密切相关。 鼻孔(Nostrils): 鼻孔的数量、位置和结构,虽然在外部不甚显著,但对于嗅觉敏感的鱼类具有重要意义。 鳃孔(Gill Openings): 鳃孔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被鳃盖(operculum)覆盖,是区分鱼类类群(如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关键特征。 躯干(Trunk): 躯干是鱼类身体的主体部分,其表面覆盖着鳞片。 鳞片(Scales): 鳞片的类型(如圆鳞、栉鳞、菱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是否具有骨质的瘤状突起,是识别鱼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类型的鳞片在保护、防水、减少阻力等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侧线(Lateral Line): 侧线系统是鱼类独有的感觉器官,用于感知水流、压力变化以及附近生物的运动。我们将详细讲解侧线的形态、走向以及其在鱼类感觉中的作用。 鳍(Fins): 鱼类的鳍是其在水中运动、平衡和转向的主要器官。本书将对各类鳍进行详尽的剖析: 奇鳍(Unpaired Fins): 包括背鳍(dorsal fin)、臀鳍(anal fin)和尾鳍(caudal fin)。我们将分析它们的数量、位置、形状、鳍条(ray)的硬软状况(如硬棘/spine、鳍条/ray),以及它们在游动中的功能。尾鳍的形状尤为重要,如圆形、凹形、叉形、截形等,往往与鱼类的游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偶鳍(Paired Fins): 包括胸鳍(pectoral fin)和腹鳍(pelvic fin)。它们的形态、大小、位置(如腹位、胸位、喉位)以及鳍条的数量,不仅影响鱼类的游动和平衡,也可能演化出特殊的功能,如用于攀爬或感知。 体表色彩与斑纹(Coloration and Markings): 鱼类的色彩和斑纹是其重要的识别特征,同时也是伪装、警告、吸引配偶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体现。我们将通过精美的彩色图片,展示不同鱼类令人惊叹的色彩变化和图案,并简要介绍这些色彩和斑纹的生态意义。 二、 鱼类形态学的微观世界:精细的解剖与功能 在掌握了宏观的外部形态之后,本书将深入到鱼类形态学的微观层面,通过详细的解剖学描述,揭示其内部结构的精妙之处。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鱼类的骨骼是其身体的支撑框架,并保护内脏器官。我们将介绍: 颅骨(Skull): 颅骨的复杂结构,包括脑颅和内脏颅,以及它们与口、眼、鳃的配合。 脊柱(Vertebral Column): 脊柱的组成、椎骨的形态以及其与鳍的连接。 肋骨(Ribs): 肋骨的数目、形态以及其在支持内脏和辅助呼吸中的作用。 鳍骨(Fin Rays/Spines): 支撑鳍片的骨质结构,其形态和数量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肌肉系统(Muscular System): 鱼类发达的肌肉系统是其游动能力的基础。我们将概述躯体肌肉的分布和功能,特别是与推进力相关的肌群。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鱼类的消化系统结构直接反映了其食性。我们将详细描述: 口腔和咽部(Oral Cavity and Pharynx): 牙齿、舌、鳃弓以及咽部的结构,与食物的初步处理相关。 食道(Esophagus): 连接咽部和胃的管道。 胃(Stomach): 胃的形态(如J形、U形、袋状)和大小,是衡量鱼类摄食能力的重要指标。 肠道(Intestine): 肠道的长度、弯曲程度以及其内表面的结构(如皱襞、绒毛),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我们将分析不同食性鱼类(如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消化道的差异。 肝脏、胰腺等消化腺(Liver, Pancreas, etc.): 它们分泌的消化酶对于食物的分解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鱼类主要依靠鳃进行呼吸。 鳃(Gills): 鳃弓、鳃丝、鳃小片等精细结构,以及它们巨大的表面积如何实现高效的氧气交换。 鳃盖(Operculum): 鳃盖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辅助呼吸中的作用。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鱼类是脊椎动物,具有封闭的循环系统。 心脏(Heart): 鱼类的心脏通常是两腔一心(心房和心室),我们将介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血管(Blood Vessels): 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分布,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鱼类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它们的行为和感知。 脑(Brain): 脑的各个部分(如嗅叶、视觉叶、小脑、延髓)及其功能。 脊髓(Spinal Cord): 传递神经信号。 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s): 除了眼和鼻孔,还将重点介绍侧线系统、内耳、味蕾等在鱼类感知环境中的作用。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鱼类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 性腺(Gonads): 卵巢(ovaries)和精巢(testes)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孔(Genital Aperture): 外部的生殖开口。 受精方式(Fertilization): 外部受精(体外受精)和内部受精(体内受精)的差异。 三、 形态特征的应用价值:从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 本书不仅是形态学的知识宝库,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物种鉴定与分类学: 鱼类形态学的精确知识是识别鱼类物种、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本书提供的详细图谱和描述,将极大地帮助研究人员、学生以及任何需要辨识鱼类的人士。 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 了解不同鱼类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鱼种,评估其年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从而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产养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准确识别鱼苗、亲鱼,了解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优化饲料配方,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对鱼类形态学的深入理解。 鱼病诊断: 鱼类罹患疾病时,其外部形态常常会发生变化,如鳞片脱落、鳍条受损、体表出现溃疡、体色异常等。掌握健康的鱼类形态,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识别和诊断鱼病。 生态学研究: 鱼类形态与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紧密相连。通过形态分析,我们可以推断鱼类的食性、活动范围、防御机制等,进而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古生物学与进化: 比较不同时代鱼类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追溯鱼类的进化历程,理解其演化规律。 四、 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精美的彩色插图。我们精选了大量高质量、清晰度极高的鱼类形态彩色照片和解剖图,力求将每一个细微的结构都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种被收录的鱼类,都配有详细的文字描述,涵盖其关键的形态特征、鉴别要点以及生态习性等信息。文字力求准确、简洁、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确保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结语 鱼类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与魅力的领域,它们的形态之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本书希望能成为您探索这个精彩世界的向导,通过对鱼类形态学的深入了解,开启您对水生生命的全新认知,感受生命进化的奇妙,并为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贡献一份力量。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深入洞悉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精灵,它们的故事,隐藏在每一片鳞甲、每一条鳍纹、每一个眼神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爱好者,我对鱼类形态学的兴趣更多是源于我对它们生活习性和进化过程的思考。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呈现出的精美视觉效果和详细的结构图,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可能是一把解锁鱼类生存智慧的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细致地讲解鱼类各种形态特征的演化意义,例如为什么有些鱼类进化出了流线型的身体,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鱼类拥有特别的腮部结构。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这些形态上的“设计”是如何帮助鱼类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比如在湍急的水流中保持稳定,或者在捕食时达到最佳效率。如果书中能辅以一些生动的描述,将形态特征与其功能性联系起来,那就太棒了,这样我就可以更容易地将书本知识与我平时观察到的鱼类行为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启发。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些关于鱼类标本制作和形态学研究的资料,这让我对鱼类的解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以“彩色图谱”为定位,给我留下了一种专业且严谨的印象。我非常期待它能在视觉呈现上做到极致,用高清晰度的彩色图片,配合详尽的图解,来展示鱼类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相对专业的术语,并对关键的形态特征进行明确的标注和说明。更重要的是,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鱼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例如幼鱼、成鱼、繁殖期等形态上的变化,或者在不同地理分布区域的种群之间存在的形态变异,那将极大地拓展我的视野,让我对鱼类形态学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甚至能激发我对相关科学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一直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感到着迷,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深海或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奇特鱼类。对于它们的形态,我常常充满疑问:它们为何会长成这样?这些奇特的结构又有什么样的功能?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望它能如同一扇窗户,为我打开一幅生动而详实的鱼类形态画卷。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令人惊叹的鱼类形态,比如那些拥有复杂发光器的深海鱼,或是那些身体结构高度适应特殊生活环境的鱼类。我希望书中的彩色插图不仅美丽,更能准确地展现这些形态特征的细节,并辅以权威的文字解读,解释这些形态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意义,比如它们在伪装、捕食、防御、求偶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我想通过这本书,更直观地感受生命演化的神奇,以及环境对生物形态塑造的强大力量。

评分

这本关于鱼类形态学的彩色图谱,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设计吸引了。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色彩和清晰的插图,立刻让我对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各种鱼类的形态之美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想象着它们在水中优雅游弋的姿态,以及它们身上蕴含的独特生命密码。虽然我并非专业的鱼类学家,但凭借着这份热爱,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关于鱼类外形特征的详细解读,比如不同鱼类之间在鳍、鳞、口、眼等部位的细微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的功能性适应。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不仅展示鱼类的多样性,还能通过精美的图像,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鱼种的独特之处,或许还能从中了解一些关于鱼类分类的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这个星球上丰富多彩的水生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水族养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在水族箱中的状态。然而,有时候我对一些鱼类的辨识和特征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它们健康状况的判断和日常护理的精准度。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及时雨。我期望它能够提供非常详细和准确的鱼类外部形态描述,覆盖从头部到尾部的每一个细节,并且用清晰的彩色图片作为佐证。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准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鱼,了解它们在体型、颜色、鱼鳍的形状和大小,乃至一些特殊的附肢或突起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不同鱼类在幼体和成体形态上的变化,或者不同性别之间的形态差异,那将对我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我的“水下朋友们”提供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水族养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