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定价:65.00元
作者:Paul Golding,刘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15341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移动和互联网专家,在移动应用方面拥有16项,对**的技术和电信运营商如何转型具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话题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内容提要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从互联网服务与电信运营两个领域在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理念碰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的思想精髓,对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进行了深度解析,指出Web操作系统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移动)服务平台,并详细论述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本质及其在技术方面与电信、互联网服务与运营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切入点。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既适用于电信与互联网融合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运营人员,也适合于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学者与学生。对希望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人员尤其是初次进行的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运营策略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章 连接服务:互联网与电信的碰撞
1.1 连接是什么?
1.2 无处不在:IP还是软件
1.3 运营商未来的6种潜在模式
1.3.1 接入服务
1.3.2 连接服务平台
1.3.3 销售渠道
1.3.4 无缝服务提供
1.3.5 金融商业
1.3.6 社交电信
1.3.7 开始考虑平台
1.3.8 执行
1.4 “关注我”Web——社交网络和社交软件
1.5 什么是平台,为什么如此重要?
1.5.1 电信运营商的平台模式
1.5.2 市场和服务平台
1.5.3 数据和“混搭”平台
1.5.4 平台即服务
1.5.5 平台是否有用?
1.6 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1.7 价值所在
1.8 实践出真知
1.9 总结
第2章 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
2.1 介绍
2.2 揭开Web 2.0的面纱:CRUD、MVC和REST
2.3 LAMP及其上层:Web框架和中间件
2.3.1 LAMP介绍
2.3.2 Web框架
2.3.3 敏捷开发——思维的速度
2.3.4 小结——“框架工作原理”
2.4 开放:开源、开放API与开放创新
2.4.1 开放的不同类型
2.4.2 开放、开放、开放
2.4.3 小结(“开放如何起作用”)
2.5 应用?HTML5和现代
2.6 以人为本:社交计算
2.6.1 关系开发——社交图谱
2.6.2 兴趣开发——上下文感知
2.6.3 便携式数据
2.6.4 社交设备的移动性
2.6.5 小结(“社交计算如何发挥作用”)
2.7 用户参与、共创与分析
2.7.1 用户参与
2.7.2 共同创造
2.7.3 分析
2.7.4 小结(为什么用户发言权起作用?)
2.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PI和混搭(Mash-Up)
2.9 移动2.0——关于开发者的事!
2.9.1 移动2.0
2.9.2 移动平台
第3章 Web操作系统:未来(移动)服务平台
3.1 Web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3.2 物联网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语义
3.3.2 数据关系
3.3.3 元数据工具:Ontologies,OWL,RDF
3.3.4 元数据工具:标记与大众分类法
3.3.5 RDFa——在网页中嵌入元数据
3.3.6 元数据工具:Twitter andAnnotations“Twannotations”
3.3.7 小结
3.4 未来的Web:“大众操作系统?”
3.4.1 介绍
3.4.2 社交网络
3.4.3 社交API和平台再思考
3.4.4 开放社交API——跨平台的大众操作系统?
3.4.5 开放社交API
3.4.6 界面层的用户操作系统的出现
3.4.7 隐私和个性化
3.5 社交电信运营商和Web操作系统
3.5.1 电信运营商何在
3.5.2 电信社交图谱和应用程序接口
3.5.3 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第4章 大数据和实时Web
4.1 什么是大数据,它从何而来?
4.1.1 寻找新的大数据
4.1.2 大数据的业务
4.1.3 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
4.2 大数据的一些重要案例
4.2.1 Facebook 的流量统计
4.2.2 实时电商与其Dynamo
4.2.3 Dynamo的特点
4.3 邂逅数据极客
4.4 “No SQL”和它的一些特性
4.4.1 No SQL就是No SQL,仅此而已
4.4.2 键值存储
4.4.3 文件存储
4.4.4 图形存储
第5章 实时和适时Web
5.1 实时Web与Twitter
5.1.1 Web因Twitter而实时
5.1.2 网络基础设施走向实时
5.1.3 手机的实时性
5.2 大数据 实时 = 适时网络
5.2.1 新流行词:适时网络
5.2.2 适时网络的关键成分
第6章 现代设备平台
6.1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1.1 什么是移动平台?
6.1.2 移动平台开发者的心态
6.1.3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2 移动设备平台介绍
6.2.1 兴趣平台
6.2.2 操作系统和SDK的简要说明
6.3 iOS平台
6.3.1 Mac OS X和UNIX——iOS基础
6.3.2 iOS的机制
6.3.3 iOS——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3.4 iOS是怎样开放的
6.4 Android 平台
6.4.1 介绍
6.4.2 架构
6.4.3 Linux内核
6.4.4 Android运行环境
6.4.5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
6.4.6 Android系统库函数
6.4.7 Android——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4.8 Android有多开放?
6.5 移动Web平台
6.5.1 介绍
6.5.2 原生与Web之争
6.5.3 “原生还是Web”是一个好的问题吗?
6.5.4 移动Web的主要趋势
6.5.5 HTML5
6.5.6 微件(Widgets)
6.5.7 我的可以打电话吗?
6.5.8 移动Web优先?
第7章 增强Web
7.1 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
7.1.1 简介
7.1.2 增强现实
7.1.3 证明存在或“签到”服务
7.1.4 总结——虚拟仅仅是Web OS的另一个层
7.2 传感网络:手机作为第六感设备
7.2.1 当前智能手机的传感应用
7.2.2 智能手机新兴的和将来的传感应用
7.2.3 传感网络——这是Web 3.0吗?
第8章 云计算、SaaS与PaaS
8.1 什么是云计算
8.1.1 云计算不是一个空洞的短语
8.1.2 开放与商品化:云计算的关键性推动因素
8.1.3 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8.1.4 关键用例
8.2 根据需求:云计算基础设施
8.2.1 基础设施层级:服务器、镜像、模板
8.2.2 服务层级:存储、队列、负载均衡等
8.3 根据需求:软件即服务
8.3.1 开放SaaS:API
8.3.2 SaaS的生态系统战略
8.3.3 电信运营商的机遇
8.4 根据需求:平台即服务
8.4.1 商用PaaS——Force.
8.4.2 电信2.0 PaaS——Tropo.
8.4.3 Web 2.0 PaaS——Heroku.
第9章 运营商平台:网络即服务
9.1 网络即服务是一个机遇?
9.1.1 什么是网络即服务(NaaS)
9.1.2 网络即服务API的特性
9.1.3 机遇
9.1.4 “顾客”是开发者,不是用户!
9.1.5 谁是开发者?
9.1.6 NaaS成功的要素——开发者需要什么?
9.2 NaaS实例
9.2.1 NaaS情景学习——O2Litmus
9.2.2 新版的O2 Litmus故事——BlueVia
9.2.3 OneAPI——可互操作的网络即服务游戏
9.2.4 Hashblue情景学习?——RT#和SMSOwl
9.2.5 #Blue狂热者
9.2.6 #Blue平台的优势
0章 电信运营商驾驭Web 2.0的方法
10.1 初创企业与创新
10.2 电信运营商能从Web 2.0学到什么?
10.3 Web初创企业的关键基因
10.4 技术人才
10.5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10.6 与持续优化
10.6.1 经常改进(Ship Often)
10.6.2 保持实验
10.6.3 实验驱动开发
10.6.4 创业度量:AARRR!
10.7 共同创造和大众外包
10.8 探索大数据
10.9 社交发现
10.10 API和开发者
10.11 孵化和加速
10.12 创客日、事件和酒吧营
10.12.1 创客日(Hack Days)
10.12.2 酒吧营(Barcamps)
作者介绍
Paul Golding是一位谦逊而又广受尊重的技术专家。他在移动和Web领域拥有16项,他的著作畅销于移动应用领域。他在世界各地担任过从新创公司到跨国公司的首席架构师、CTO以及各种高级技术角色。他成立了欧洲早的移动应用公司之一。他领导了O2(英国的一家电信运营商)的一个全新的“内部创业”商业小组的平台建设,并建立了O2孵化器。他的技术活动还包括大数据和云电话。
文摘
序言
我主要关注的是书中关于移动服务架构的演进和最佳实践这一部分,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从传统B/S架构向微服务、再到函数计算(Serverless)范式过渡的脉络。书中对Serverless在移动后端服务中的优势(比如成本优化和弹性伸缩)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没有回避其在冷启动和状态管理上的挑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缓解策略。这种客观和辩证的分析方法,让我对新技术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避免了盲目跟风。此外,书中对API网关在服务聚合和安全防护中的角色定位阐述得极其到位,特别是它如何利用网关层统一处理移动端特有的鉴权和限流逻辑,为后端的业务服务减负。阅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下一代移动服务基础设施的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蓝图,它不仅提供了技术路线图,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背后的设计哲学,指导我们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如何构建出具有长期生命力的技术架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当前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深刻洞察,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专业度和前瞻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用户行为模式在不同移动设备和使用场景下的细致分析,这部分内容远超我之前接触过的任何一本同类书籍。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名词的堆砌,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面。例如,书中关于如何根据用户在通勤、居家或工作等不同情境下对信息获取的即时性和精确性要求,来设计后端服务的响应策略,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框架。我尝试用书中的某个模型来反思我们现有产品的一个小功能点的设计,立刻发现了好几个优化点,这实实在在是学以致用。而且,书中对新兴的物联网(IoT)与移动Web服务的融合趋势的讨论也十分精辟,它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几年内,数据如何在设备端、边缘端和云端之间高效流转的关键技术瓶颈及可能的突破口。这种将宏观趋势与微观技术实现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战价值,对于我们团队的技术选型和长期规划很有指导意义。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涉及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的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畏又略带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理论化。然而,这本《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对实时数据流处理架构的介绍,非常贴合当前业界对低延迟数据分析的需求。书中详细对比了多种流处理引擎在处理大规模移动设备上报数据的能力和资源占用比,比如它们在特定业务场景下如何选择窗口函数和容错机制,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正在尝试构建实时风控系统的团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移动服务中的实践给出了非常前沿的视角,特别是关于联邦学习在移动设备端数据脱敏应用方面的初步探讨,这在很多中文技术书籍中是非常少见的深度和广度。这种与国际前沿研究同步的知识体系构建,使得这本书不仅是指导当下工作的宝贵资源,更是指引未来技术方向的灯塔。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偏重于纯技术实现细节的工具书,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在“运营技术”这个层面的阐述,其广度和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只关注如何把服务搭起来,却很少深入探讨服务上线后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性能优化策略,这本书却在这方面着墨颇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A/B测试平台的数据一致性维护和灰度发布策略的章节,那套流程设计得严谨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完全可以作为企业级移动服务运维的标准模板来参考。特别是它对于“用户体验指标”与“后端资源消耗”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让我意识到很多性能问题并非单纯的代码效率低下,而是由不合理的运营策略导致的资源浪费。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优化数据缓存层和消息队列的调度机制,来平滑应对突发流量高峰,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增加服务器数量。这种将工程思维与业务运营思维无缝嫁接的写作手法,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真正体现了技术服务于商业目标的本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笔功底可见一斑,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描述。在讲解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一致性问题时,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图示来简化概念,比如他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来解释CAP理论在移动服务容灾设计中的实际取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之前在网上看了好几篇教程都没能让我真正理解透彻。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移动应用的离线能力设计。书中强调,一个优秀的移动Web服务,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如何优雅地处理网络中断场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本地存储方案,而是提出了一整套基于服务状态机和增量同步机制的离线优先架构,这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信号不佳环境下的体验。这种对用户体验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贯穿了全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业界积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智能的方式去构建更健壮的服务,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技术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