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
定价:175.00元
作者:《雷电防护标准汇编》编委会,中国标准出版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06650861
字数:
页码:5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是对GB4943进行的第二次修订,GB4943-1990是等效于IEC950-1986版,GB4943-1995是等同于IEC950-1991第二版,本标准是等同于IEC60950第三版,第二版增加了第6章“与通信网络的连接”,第三版较比第二版的主要变化如下:连接到通信网络的安全要求已经归并到标准的主题中,标准的内容也重新编排,相关的主题合并在一起,这样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还针对各认证组织在使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更新。
目录
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904.3-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Tn318.14-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4部分:避雷器通用规范
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9856.1-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部分:光缆
GB/T19856.2-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第2部分:金属导线
GB/T21545-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导则
YD/T695-2004市话通信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原则及技术要求
YD/T755-1995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993-200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1032-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作者介绍
文摘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第三版。
    本标准是对GB4943进行的第二次修订,GB4943-1990是等效于IEC950一1986版,GB4943-1995是等同于IEC950-1991第二版,本标准是等同于IEC60950第三版,第二版增加了第6章“与通信网络的连接”,第三版较比第二版的主要变化如下:连接到通信网络的安全要求已经归并到标准的主题中,标准的内容也重新编排,相关的主题合并在一起,这样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还针对各认证组织在使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更新。
    本标准的宗旨是要对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要按本标准实施产品安全认证,以保证产品切实符合安全要求。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4943-199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I一附录M、附录N、附录P、附录U、附录V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Q、附录R、附录S、附录T、附录W、附录X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兰芬、王莹、贾真。 
    ……
序言
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904.3-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Tn318.14-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4部分:避雷器通用规范
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9856.1-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部分:光缆
GB/T19856.2-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第2部分:金属导线
GB/T21545-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导则
YD/T695-2004市话通信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原则及技术要求
YD/T755-1995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993-200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1032-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翻开这本规范汇编,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在体系结构上的清晰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标准堆砌式的书籍,这本《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似乎经过了精心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它从宏观的风险评估入手,逐步细化到具体的设备层面的防护措施,让人很容易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防护思维链条。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负责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结构简直是福音。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对行业内最新技术和标准更新的跟进速度。比如,对于光缆引入点的过电压保护,书中引用了最新的IEC和国内标准中关于光电复合缆防护的特殊要求,这确保了我们所依据的规范不会过时。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一块内容讨论了历史建筑或特殊环境(如海上平台)下的临时性、应急性防雷措施,这些非标准场景的应对策略,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工况时不再束手无策。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深入地解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年轻工程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的厚度和重量,拿到手上就让人感到踏实,一看就知道里面绝对是干货满满。我主要关注的是通信基站的防雷设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雷电活动频繁,一套可靠的防护体系至关重要。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而是用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来辅助解释。比如,对于直击雷防护中的等电位连接点设置,书里详细绘制了几种常见机房布局下的最佳实践方案,这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现场的施工和验收工作。特别是关于屏蔽接地网的设计部分,它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壤电阻率下接地体的优化方案,提供了不同接地体形式的阻抗计算表格,这对于我们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和工程优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浪涌保护器(SPD)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做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不仅区分了不同级别的SPD,还给出了不同电压等级传输线路的衰减补偿建议,这在实际工程中非常实用,避免了因选型不当导致的防护失效。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面向工程实践的工具书,能有效提升我们对通信系统雷电防护的理解和执行力。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标准汇编,我还有点担心会陷入枯燥的条款罗列中,但《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可读性”出乎意料地好。它在讲解复杂的电磁兼容性(EMC)与雷电防护交叉领域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例如,它将“法拉第笼原理”与“屏蔽效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并通过仿真结果图展示了不同网格尺寸对电磁脉冲(EMP)耦合的影响,这些内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防护的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我特别喜欢它对“等效电路模型”的阐述,书中提供的几种主流模型(如TLM、FDTD)在处理特定频率和波形下的耦合问题时的适用性分析,让我对仿真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那些寻求高可靠性、高标准的运营商项目,这本书中的“系统级冗余设计”章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强调了从前端引入到核心机房的“多层级泄放”策略,将单一元件故障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这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阶的工程策略手册。
评分从维护和故障排查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同样是一本利器。当一个基站的设备频繁因雷击损坏时,我们往往需要回溯设计和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中关于“防护失效分析”的部分非常精彩。它不是仅仅列举可能的原因,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排查清单,从外部防雷(接闪器、引下线)的连续性检查,到内部的SPD连接点的紧固度,再到机柜内部的屏蔽层搭接质量,都有明确的指标和检测方法。特别是对“地电位反击”现象的深入剖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电缆路径和设置辅助接地带来规避这一常见故障。这本书使得故障排查不再是盲目的试错,而是基于科学规范的系统诊断。对于我们日常的巡检和预防性维护工作来说,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模板,帮助我们将理论防护措施转化为实际运行中的高可靠性,这一点,对保障通信网络的高可用性至关重要。
评分我是一个从事老旧通信机房改造工作的工程师,最大的痛点就是现有基础设施的限制和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我对如何“兼容性地”进行雷电防护升级特别感兴趣。《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在这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书中详细分析了在既有接地系统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加固和补充接地,特别提到了如何计算和实施最小化干扰的补充接地网的布局。它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风险评估-改造方案制定-效果验证”的闭环流程。例如,对于缺乏独立引下线的旧楼宇,书中提出了利用建筑金属结构进行引下和均压的详细技术路径,并给出了在不破坏现有外立面美观的前提下安装空气避雷针的安装节点建议。这些极其细微但关键的操作指导,是其他泛泛而谈的教材无法提供的。它让我们这些在“旧瓶装新酒”的改造项目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可以信赖的、有据可查的工程依据,极大地减少了返工和扯皮的风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