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编委会,中国标准出版 著
图书标签:
  • 雷电防护
  • 通信工程
  • 标准规范
  • 电气安全
  • 接地技术
  • 防雷设计
  • 行业标准
  • 工程建设
  • 技术手册
  • 安全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0861
商品编码:297299931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

定价:175.00元

作者:《雷电防护标准汇编》编委会,中国标准出版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06650861

字数:

页码:5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是对GB4943进行的第二次修订,GB4943-1990是等效于IEC950-1986版,GB4943-1995是等同于IEC950-1991第二版,本标准是等同于IEC60950第三版,第二版增加了第6章“与通信网络的连接”,第三版较比第二版的主要变化如下:连接到通信网络的安全要求已经归并到标准的主题中,标准的内容也重新编排,相关的主题合并在一起,这样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还针对各认证组织在使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更新。

目录


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904.3-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Tn318.14-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4部分:避雷器通用规范
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9856.1-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部分:光缆
GB/T19856.2-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第2部分:金属导线
GB/T21545-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导则
YD/T695-2004市话通信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原则及技术要求
YD/T755-1995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993-200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1032-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作者介绍


文摘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第三版。
本标准是对GB4943进行的第二次修订,GB4943-1990是等效于IEC950一1986版,GB4943-1995是等同于IEC950-1991第二版,本标准是等同于IEC60950第三版,第二版增加了第6章“与通信网络的连接”,第三版较比第二版的主要变化如下:连接到通信网络的安全要求已经归并到标准的主题中,标准的内容也重新编排,相关的主题合并在一起,这样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还针对各认证组织在使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更新。
本标准的宗旨是要对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要按本标准实施产品安全认证,以保证产品切实符合安全要求。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4943-199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I一附录M、附录N、附录P、附录U、附录V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Q、附录R、附录S、附录T、附录W、附录X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兰芬、王莹、贾真。
……

序言


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904.3-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Tn318.14-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4部分:避雷器通用规范
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9856.1-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部分:光缆
GB/T19856.2-2005雷电防护通信线路 第2部分:金属导线
GB/T21545-2008通信设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导则
YD/T695-2004市话通信系统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原则及技术要求
YD/T755-1995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993-200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1032-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 内容概述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是一部系统性、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标准集合,旨在为通信工程领域的雷电防护工作提供权威、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规范。本书汇集了国内外在通信设备、设施及系统的雷电防护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最广泛应用的各类标准、规范、导则和建议,是通信行业从业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检测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内容覆盖了通信系统雷电防护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宏观的选址、设计原则,到微观的元器件选择、安装工艺,再到具体的测试、验收和维护要求,力求全面、细致地解答通信雷电防护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本书不对任何非标准内容进行收录,确保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或行业公认的权威性。 详细内容解析 第一部分:雷电防护基本原理与术语 本部分将深入阐述雷电现象的物理特性、雷电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通信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清晰的定义和详尽的解释,为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雷电的形成与特性: 详细介绍闪电的电磁效应、直击雷的能量以及感应雷的原理。 雷电灾害的类型: 分类阐述直击雷、感应雷(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等对通信设备和线路的影响。 雷电防护的基本概念: 引入风险评估、防护区划分(LPZ)、等电位连接、屏蔽、接地等核心概念,并对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初步介绍。 关键术语定义: 详细解释本书涉及的所有专业术语,如雷击风险、接地电阻、屏蔽效能、瞬态过电压抑制器(TVS)、压敏电阻(MOV)、气体放电管(GDT)、耦合通路等,确保读者在理解标准时无障碍。 第二部分: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标准 本部分聚焦于通信站址、机房、基站、汇聚点等各类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 通信站址的雷电风险评估: 介绍针对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的通信站址进行雷电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和依据,为后续防护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防护区(LPZ)的划分与设计: 依据国际标准(如IEC 62305系列),详细讲解如何根据雷电能量衰减的需求,对通信机房及设备区域进行多级防护区的划分,并明确各级防护区的电磁兼容(EMC)要求。 外部防雷设计: 接闪器设计: 涵盖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选型、布置原则、计算方法(如滚球法、网格法、保护角法)及其在通信铁塔、机房屋顶等构件上的应用。 引下线设计: 规定引下线的材料、截面积、敷设方式、间距要求,以及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确保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 接地系统设计: 接地形式: 详细阐述环形接地、网状接地、独立接地、混合接地等多种接地形式,并给出在通信系统中的适用性分析。 接地电阻要求: 明确不同类型通信设施、不同功能区域的接地电阻目标值(例如,总等电位连接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信号接地),以及如何通过土壤电阻率测量、接地体设计等手段达到要求。 接地体材料与安装: 规定接地体(如铜排、镀锌扁钢、圆钢、接地棒)的选用标准、防腐蚀处理、埋设深度与方式,以及接地体之间的连接要求。 内部防雷设计: 等电位连接(EGC)设计: 强调所有金属结构、金属管道、接地系统、设备外壳、信号线屏蔽层等必须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详细介绍等电位连接带、连接点的材料、尺寸、布置原则,以及具体的连接工艺要求,这是抑制瞬态过电压在通信系统内部传播的关键。 屏蔽设计: 介绍金属机柜、屏蔽电缆、屏蔽穿管等屏蔽措施的设计原则,如何有效阻止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侵入通信设备,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和设备的安全。 电源线路防护: 规定电源线路上的浪涌保护器(SPD)的选型、安装位置(如进户端、配电箱、设备端)、串联和并联方式、防护等级,以及相关导线和接地要求。 信号线路防护: 介绍各种信号线路(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控制线)的防护要求,包括使用屏蔽线、穿金属管、安装信号SPD(如TVS、MOV、GDT)、接地接口的设计等,以防止雷电感应电压损坏通信设备。 第三部分:通信设备与线路雷电防护安装、测试与验收标准 本部分侧重于雷电防护工程的实际操作层面,对安装工艺、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安装工艺要求: 接地体安装: 详细说明接地体的施工工艺,包括焊接、连接、回填等,以及确保其长期有效性的要求。 引下线和接地带敷设: 规定引下线和接地带的固定方式、保护措施、与建筑物的间距等。 SPD安装: 明确SPD的安装环境要求、连接导线长度、接地线要求、串并联方式等,强调安装不当会严重影响SPD的防护性能。 屏蔽措施施工: 规定屏蔽材料的搭接、密封、接地等工艺要求,确保屏蔽效能。 等电位连接施工: 详细阐述等电位连接点的制作、紧固、防腐蚀处理等工艺,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测试与测量: 接地电阻测量: 介绍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常用仪器(如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方法(如三点法、四点法)以及测量频率和环境要求。 等电位连接测试: 规定等电位连接点的连接电阻测量方法,确保连接符合要求。 屏蔽效能测试: 介绍如何对屏蔽体进行屏蔽效能的测试,以验证其对电磁干扰的衰减能力。 SPD性能测试: 介绍如何验证SPD的接入是否正确,以及一些基本的通断性测试。 验收标准: 质量检查: 规定雷电防护工程竣工后,应进行的各项检查内容,包括设计图纸符合性、材料规格、工艺质量、隐蔽工程检查等。 测试报告: 要求提交详尽的接地电阻测试报告、等电位连接测试报告等,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缺陷处理: 明确验收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或不合格项的处理流程和要求。 第四部分:特定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标准 本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如移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广播电视系统、有线通信网络等,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技术要求和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 重点关注铁塔、天馈线、设备机房、电源和信号线路的综合防护。 数据中心: 强调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源系统、空调系统的精细化雷电防护,以及数据线缆的屏蔽和接地。 广播电视系统: 关注发射塔、馈线、前端设备、播出控制系统的雷电防护。 有线通信网络: 涵盖用户接入点、汇聚点、传输线路(光缆、电缆)的防护,以及终端设备的保护。 第五部分:雷电防护材料与元器件标准 本部分罗列了雷电防护系统中常用材料和元器件的选型、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 导电材料: 如铜、铜包钢、镀锌钢等,要求其导电性、耐腐蚀性、机械强度等符合标准。 浪涌保护器(SPD): 详细列出SPD的额定电压、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冲击电流、残压、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推荐相应的SPD类型(如Type 1, Type 2, Type 3)。 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MOV)、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 明确各类器件的电气特性、寿命、安装要求。 连接件与紧固件: 如接地夹、接地线鼻子、螺栓螺母等,要求其材料、耐腐蚀性、连接可靠性。 第六部分: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标准参考 本书附录部分将收录与通信雷电防护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国际上重要的雷电防护标准(如IEC、IEEE、EN标准)列表,方便读者查阅和深入研究。 总结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以其全面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通信行业构建坚固可靠的雷电防护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书内容严谨,条理清晰,是对通信领域雷电防护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整合,旨在帮助从业人员提升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灾害对通信系统造成的损失,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本书的所有内容均基于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不包含任何非标准信息,确保其作为权威参考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规范汇编,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在体系结构上的清晰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标准堆砌式的书籍,这本《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似乎经过了精心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它从宏观的风险评估入手,逐步细化到具体的设备层面的防护措施,让人很容易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防护思维链条。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负责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结构简直是福音。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对行业内最新技术和标准更新的跟进速度。比如,对于光缆引入点的过电压保护,书中引用了最新的IEC和国内标准中关于光电复合缆防护的特殊要求,这确保了我们所依据的规范不会过时。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一块内容讨论了历史建筑或特殊环境(如海上平台)下的临时性、应急性防雷措施,这些非标准场景的应对策略,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工况时不再束手无策。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深入地解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年轻工程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的厚度和重量,拿到手上就让人感到踏实,一看就知道里面绝对是干货满满。我主要关注的是通信基站的防雷设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雷电活动频繁,一套可靠的防护体系至关重要。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而是用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案例来辅助解释。比如,对于直击雷防护中的等电位连接点设置,书里详细绘制了几种常见机房布局下的最佳实践方案,这比单纯看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现场的施工和验收工作。特别是关于屏蔽接地网的设计部分,它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壤电阻率下接地体的优化方案,提供了不同接地体形式的阻抗计算表格,这对于我们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和工程优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浪涌保护器(SPD)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做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不仅区分了不同级别的SPD,还给出了不同电压等级传输线路的衰减补偿建议,这在实际工程中非常实用,避免了因选型不当导致的防护失效。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面向工程实践的工具书,能有效提升我们对通信系统雷电防护的理解和执行力。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标准汇编,我还有点担心会陷入枯燥的条款罗列中,但《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可读性”出乎意料地好。它在讲解复杂的电磁兼容性(EMC)与雷电防护交叉领域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例如,它将“法拉第笼原理”与“屏蔽效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并通过仿真结果图展示了不同网格尺寸对电磁脉冲(EMP)耦合的影响,这些内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防护的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我特别喜欢它对“等效电路模型”的阐述,书中提供的几种主流模型(如TLM、FDTD)在处理特定频率和波形下的耦合问题时的适用性分析,让我对仿真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那些寻求高可靠性、高标准的运营商项目,这本书中的“系统级冗余设计”章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强调了从前端引入到核心机房的“多层级泄放”策略,将单一元件故障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这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阶的工程策略手册。

评分

从维护和故障排查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同样是一本利器。当一个基站的设备频繁因雷击损坏时,我们往往需要回溯设计和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中关于“防护失效分析”的部分非常精彩。它不是仅仅列举可能的原因,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排查清单,从外部防雷(接闪器、引下线)的连续性检查,到内部的SPD连接点的紧固度,再到机柜内部的屏蔽层搭接质量,都有明确的指标和检测方法。特别是对“地电位反击”现象的深入剖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电缆路径和设置辅助接地带来规避这一常见故障。这本书使得故障排查不再是盲目的试错,而是基于科学规范的系统诊断。对于我们日常的巡检和预防性维护工作来说,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模板,帮助我们将理论防护措施转化为实际运行中的高可靠性,这一点,对保障通信网络的高可用性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一个从事老旧通信机房改造工作的工程师,最大的痛点就是现有基础设施的限制和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我对如何“兼容性地”进行雷电防护升级特别感兴趣。《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在这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书中详细分析了在既有接地系统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加固和补充接地,特别提到了如何计算和实施最小化干扰的补充接地网的布局。它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风险评估-改造方案制定-效果验证”的闭环流程。例如,对于缺乏独立引下线的旧楼宇,书中提出了利用建筑金属结构进行引下和均压的详细技术路径,并给出了在不破坏现有外立面美观的前提下安装空气避雷针的安装节点建议。这些极其细微但关键的操作指导,是其他泛泛而谈的教材无法提供的。它让我们这些在“旧瓶装新酒”的改造项目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可以信赖的、有据可查的工程依据,极大地减少了返工和扯皮的风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