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少林永春拳入门-练头
定价:20.00元
作者:韩广玖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5953032
字数:
页码: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图解少林永春拳入门:练头》永春拳是南拳的一种,是我国南方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集少林形意拳(南方十种小动物的形态)、内外家拳法和近打擒拿、摔跤等于一身的善藕打的拳种。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实战,其打拳出招内劲十足,多数招式都是一式多变,式式有变,内藏杀机,出招攻防十分严密,而且寸劲十足,拳带弹性。由于它具有不练花架子等特点,很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士习练。实践证明,通过学练永春拳,不但可以使体弱者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在遇上险境时还可以自保自救。
目录
一 咏春拳传人
1 梁赞
2 陈华顺
3 陈汝棉
4 陈家察
5 陈家廉
6 黄仁智
二 咏春拳的源流
1 源流传说之一
2 源流传说之二
三 永春拳的特点
1 身、腰、桥、马
2 中线原则
3 耕、拦、摊、膀
4 黐、摸、荡、捋
5 推、托、拉、按
6 缠、撞、挂、漏
7 连消带打
8 短桥寸手
9 脚腿踢杀
10 阴阳马法
四 学习咏春拳的基本要求
1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 练好养生桩法和搏击桩法
五 学习咏春拳的基本程序
1 学习永春站桩和肾气归原功
2 日字;中拳
3 走马扯拳训练、双人辘手、辘手和推手的训练
4 学习永春的各个套路
5 练习单黐手和双藕手
6 学习永春拳各拳套路的散式综合套路——木人桩
7 学练永春拳套路前首先练习阴阳二马和双推手
六 咏春拳学练歌诀
1 十七要诀
2 二树钳羊马歌诀
3 练头歌诀
七 咏春拳初级套路——练头
1 开拳礼拆门解义
2 段拆门解义
3 第二段拆门解义
4 第三段拆门解义
5 第四段拆门解义
6 第五段拆门解义
7 第六段拆门解义
8 第七段拆门解义
9 第八段拆门解义
10 收势拆门解义
后记
作者介绍
韩广玖,1956年生,军人世家。佛山市武术协会名誉会长,佛山咏春拳传人,中国武术段位5段。佛山咏春拳彭南嫡传弟子。曾先后在广东科技出版社和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多本咏春拳书籍。
文摘
序言
从市场上的同类书籍来看,很多“入门”教材的缺点在于内容过于碎片化,或者只注重套路的招式介绍,对背后的原理讲解过于简略。我关注这本书的“图解少林永春拳入门”这个定位,意味着它应该有一套严谨的、递进式的学习路径。我非常希望它能像一本优秀的教科书那样,在讲解完基础的“练头”和站桩之后,能够系统地引入永春拳的标志性技术——如“摊、膀、伏、迎”等基础手法,并且,每一个手法都必须回溯到“练头”所建立的稳定性和正中线上。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头部稳定(精神集中)与手臂的顺畅出击(劲力连接)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日字冲拳”时,如何通过头部的微调来确保拳头是以最直线的路径进入和收回,而不是在发力瞬间产生多余的摆动。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展示从一个基础概念(头部的中正)如何逐步推导出整个拳架的实用性,那它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入门宝典。
评分这本关于少林永春拳入门的书,从书名上看,似乎聚焦于基础功法的讲解,特别是“练头”这个侧重点,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详尽地阐述拳架的结构、站桩的基本要领以及初学者在头部和颈部放松、专注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方法。毕竟,武术的根基在于扎实的基础,而头部的稳定和松沉是内家拳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我个人在练习过程中,常感觉身体僵硬,尤其是在转换步法时,头部容易不自觉地跟着晃动,这极大地影响了劲力的传导。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易于理解的训练流程,比如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法来帮助头部保持中正安舒,以及有哪些辅助练习能有效改善颈椎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如果能配有清晰的图解和不同角度的分解动作说明,那就更好了,毕竟“图解”二字本身就是一种承诺。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种能够让我感受到拳架“活”起来的奥秘,而不是僵硬地模仿套路。真正好的入门书,应该能让读者在理解动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身体感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意在头上,劲由脚起”的内在联系。
评分我对武术学习的态度是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吸收现代科学的理解。因此,我非常好奇这本“图解”的作者是如何平衡传统心法与现代运动科学的。对于“练头”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传统理解中可能涉及阴阳、虚实等玄妙的描述;但在现代人体工程学看来,它关乎重心的控制、前庭器官的平衡以及肌肉的等长收缩。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当讲解“含胸拔背”时,作者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肩胛骨稳定肌群训练的建议,以解释为何传统的“拔背”能带来真正的力量?而对于头部的训练,它是否会涉及到如何利用视觉焦点来辅助稳定身体的技巧?如果能加入一些对练习前后身体状态的对比分析,或者简单介绍一下永春拳中关于“气”的运行与神经系统控制的关联,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大大增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既尊重古人智慧,又能与当代运动科学理论接轨的学习方法,让“入门”的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评分拿到一本新武术书,我最看重的是其图文的配合是否精准到位。对于像永春拳这样注重寸劲和结构的拳种,任何一个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拳架的崩塌。如果这本书真如其名,采用了大量的图解,我希望这些图解不仅仅是摆拍的姿势展示,而是能捕捉到动作转换过程中的“瞬间力点”。例如,在讲解“拑羊马”时,我期望能看到大腿内收、膝盖外顶、胯部内沉这几个关键发力点的动态图示,而不是静态的定格。特别是对于“练头”部分,如果能用透视图或者示意图来展示颈部、肩胛骨和脊柱在保持松沉时,骨骼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如何变化,那就太棒了。很多教材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导致读者在模仿时,只是肌肉紧张地把头抬高或压低,而没有真正做到“虚领顶劲”。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是真正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力学的行家,能够用最直观的视觉语言,为我们这些在远处学习的爱好者,搭建起一座通往正确姿势的桥梁。
评分我最近对传统武术的理解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上。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超越单纯动作拆解,更注重心法和意境的书籍。关于“练头”的这个主题,我猜测它可能包含了很多关于“静心”和“观想”的内容。武术练习,说到底,是身心的合一,而头部作为“百会穴”的所在,是连接天地灵气,调和内在气机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耳边细语,讲解如何摒弃杂念,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特定点上,从而实现“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训练,更是一种对自我精神状态的审视和调控。我非常关心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处理练习中的“散乱”和“焦躁”,这些是所有初学者都会遇到的心魔。如果能有关于如何通过头部调整来带动整体气机的流畅性的论述,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入门”层面,而是能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武学探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将武术训练融入日常生活的哲学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