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田作畜牧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
:54.00元
售價:36.7元,便宜17.3元,摺扣67
作者:李艷玲;餘太山
齣版社:蘭州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311045449
字數:
頁碼:2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田作畜牧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以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的西域綠洲農業為研究對象,對西域綠洲農業實行分階段分區域研究,注重探討農業資源、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生産技術、農産品貿易四個層麵的關係,分析西域綠洲農業與自然、社會諸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圖揭示特定時期西域綠洲農業總的發展趨勢及其階段性特徵。
最近偶然間看到一本封麵很樸實的書,書名是《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雖然我對具體的曆史時期和地理區域不是特彆熟悉,但“綠洲農業”這幾個字一下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在那些乾旱荒蕪的土地上,生命是如何頑強地紮根、生長,並最終孕育齣文明,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富傳奇色彩的事情。這本書的副標題明確瞭研究的時間跨度和地域範圍,讓我對內容有瞭初步的想象:它大概會講述在那段漫長的歲月裏,生活在絲綢之路沿綫那些綠洲上的先民們,是如何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發展齣適應性的農業技術,比如如何取水、灌溉,種植哪些作物,又如何與畜牧業相結閤,形成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模式。我很好奇,他們的農具是怎樣的?有沒有什麼獨特的耕作方式?是否能從考古發現中找到證據?而且,這段時期也正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關鍵階段,我想知道,這種綠洲農業的發展,是否受到瞭外部文化的影響,又反過來對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和文化傳播産生瞭怎樣的作用。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打開的古老畫捲,將我帶入那個充滿挑戰與智慧的時代,讓我得以窺見一段被遺忘的、卻又至關重要的曆史片段。
評分這本書《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的齣現,無疑為我揭示瞭一個被曆史長河部分淹沒的精彩篇章。它所關注的西域綠洲農業,在我看來,是人類智慧與自然抗爭的偉大見證。從公元前2世紀一直延續到公元7世紀前期,這個跨度相當長,足以讓我們看到一個區域農業形態的演變與發展。書中必然會涉及大量關於當時農業生産的具體細節。我非常好奇,在那個交通和信息都不發達的時代,西域的先民們是如何根據各自綠洲的具體地理和氣候條件,發展齣多樣化的耕作方式的。是哪些農作物成為瞭他們的主食,又是如何解決種子保存和更新的問題?而“畜牧”這個關鍵詞,則讓我聯想到更為立體化的生産模式。動物不僅能提供肉食和奶製品,更在推動農業生産、貿易往來等方麵扮演瞭重要角色。書中是否會通過考古發現,來佐證這些文字記錄?例如,是否能看到古代的農具、水利設施的遺跡,或者與畜牧相關的文物?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學術研究,更是一次身臨其境的探索,它將帶領我走進那些曾經繁榮又充滿挑戰的綠洲,去感受那片土地上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以及那些古老居民的勤勞與智慧。
評分讀完《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這本書以一個極為宏觀的視角,深入探討瞭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這段漫長曆史時期內,西域綠洲地區農業發展的獨特模式。它不僅僅是關於耕種技術的研究,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在極端環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創造的生動記錄。我尤其被書中對綠洲農業體係的細緻描繪所打動。想象一下,在廣袤無垠的沙漠與戈壁之間,星星點點的綠洲就像生命的燈塔,而這些燈塔的能量來源,便是書中詳盡闡述的農業生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古人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通過精密的灌溉技術,讓土地煥發生機。書中關於作物種植的討論,也讓我對當時的糧食結構和食物來源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是哪些作物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又如何在不同地區有所差異?而“畜牧”這一部分,則為整個農業體係增添瞭更豐富的維度。牲畜在當時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食物的來源,更可能是耕作的夥伴、運輸的工具,乃至經濟交流的重要媒介。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得以窺見,在那段古老而輝煌的絲綢之路時代,綠洲居民們是如何以“田作”和“畜牧”為基礎,構建起他們堅韌而充滿活力的文明。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這簡直是一扇通往古代西域綠洲文明的窗戶。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那段曆史和地理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片段,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把我帶入瞭真實的曆史現場。它聚焦於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7世紀前期這個關鍵時期,一個跨越瞭近韆年,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節點。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當時綠洲農業的具體運作模式。比如,是如何解決缺水問題的?是依靠地下水、季節性河流,還是更復雜的集水係統?書中關於農作物種植的內容,也一定會非常吸引人。除瞭我們熟知的小麥、榖子等,我想象著在那片土地上,是否還種植著一些如今已經不常見的獨特作物,它們又是如何被馴化和傳播的?更讓我著迷的是,“畜牧”與“田作”的結閤。書中會如何描述牲畜在整個農業生産鏈中的作用?是作為主要的勞動力,還是提供食物、毛皮,甚至是重要的交易商品?我很好奇,在這樣一個嚴酷但充滿機遇的環境下,先民們是如何發展齣如此精巧的農業和畜牧體係,讓生命得以繁衍,文明得以延續,並且在那個時代,這條繁榮的絲綢之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評分我最近讀到一本關於古代西域的書,名字叫《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前期西域綠洲農業研究》。雖然書名聽起來可能有點專業,但當我翻開它之後,立刻被書中描繪的景象所吸引。想象一下,在那片廣袤的沙漠和戈壁之中,散布著一個個生命的綠洲。書裏一定會深入探討,在那個遙遠的時代,生活在這些綠洲上的古老民族,是如何運用智慧和毅力,在極其艱苦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描述他們的農業生産活動。例如,他們是如何從稀缺的水源中提取水分,並將其有效地灌溉到農田中?書中是否會細緻地分析當時主要的農作物,比如小麥、大麥,或者其他更具地方特色的榖物?以及他們是如何利用畜牧業來輔助農業的?比如說,牲畜在耕作、運輸、提供肥料等方麵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不僅僅是關於種植和養殖的技術細節,更是一部關於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並最終在挑戰中創造齣獨特文明的史詩。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這些古老的綠洲居民,是如何在“田作”與“畜牧”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構建起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的邏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