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药标准汇编 通用方法卷
定价:210.00元
作者: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6659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2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农药标准汇编(通用方法卷)》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605-1979(1989)。本标准为次修订。HG 2-899-1977《商品农药采样方法》于1977年10月发布,1979年修订为GB 1605-1979《商品农药采样方法》。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有沈阳化工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有河北新丰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楼少巍、侯字凯、周国柱、张进娥。本标准委托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目录
一、基础标准
GB/T 1604-1995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
GB/T 1605-2001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GB 3796-006农药包装通则
GB 4285 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838-2000农药乳油包装
GB 4839-2009农药中文通用名称
GB/T 17515-1998农药乳化剂术语
GB/T 19378-2003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GB 20813-2006农药产品标签通则
HG 3308-2001农药通用名称及制剂名称命名原则和程序
二、通用方法
GB/T 1600-2001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B/T 1601-1993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
GB/T 1602-2001农药熔点测定方法
GB/T 1603-2001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
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部分:喷射剂
GB/T 13917.2-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2部分:气雾剂
GB/T 13917.3-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3部分:烟剂及烟片
GB/T 13917.4-2009 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 第4部分:蚊香
GB/T 13917.5-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5部分:电热蚊香片
GB/T 13917.6-2009 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 第6部分:电热蚊香液
GB/T 13917.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
GB/T 13917.8-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8部分:粉剂、笔剂
GB/T 13917.9-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9部分:驱避剂
GB/T 13917.10-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0部分:模拟现场
GB/T 14825-2006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
GB/T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GB/T 16150-1995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
GB/T 19136-2003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9137-2003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9138-2003农药不溶物测定方法
HG/T 2982-1987(2004) 双甲脒含量分析方法(原GB 8202-87)
HG/T 2984-1987(2004) 喹硫磷原药分析方法(原GB 8204-87)
HG/T 2985-1987(2004) 二氯菊酰氯含量分析方法(原GB 8205-87)
HG/T 2988-1988(2004) 氯菊酯含量分析方法(原GB 9566-88)
三、相关规范
GB/T 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8321.9-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 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 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HG/T 2467.1~2467.20一2003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NY/T 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 608-2002农药产品标签通则
NY/T 718-2003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
四、相关法规和规章
农药生产管理办法
农药管理条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农药标准汇编 通用方法卷》简直是农药检测领域的“圣经”!我是一名在基层质检部门工作多年的技术员,平日里接触的农药种类繁多,检测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常常需要翻阅大量的标准、文献,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遗漏关键信息。当我拿到这本汇编后,真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它将市面上通用的农药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涵盖了色谱法、光谱法、免疫学方法等多种主流技术,而且每种方法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仪器要求、试剂配制、结果判定标准,甚至还附带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其中关于样品前处理的部分,简直太细致了,各种基质的样品如何消解、提取,都有详尽的指导,让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减少了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对一些常用溶剂、标准品的制备和保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这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装订质量也非常不错,纸张厚实,不易破损,封面设计也简洁大气,摆在办公桌上,让人一看就觉得专业、靠谱。有了它,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也更加自信了。
评分我是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经理,我们公司对原料的质量控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其中农药残留是重中之重。以往,我们在处理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时,需要依据多个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在不同标准之间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本《农药标准汇编 通用方法卷》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解决了大麻烦!它将当前最权威、最常用的农药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平台。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种类,快速找到最适用的检测方法,并且操作流程清晰,结果判定有据可依。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检测效率,也显著提升了我们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标准曲线的绘制、仪器校准的步骤讲解得非常详细,这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像我们这样注重品质的企业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评分作为一名农药研发领域的从业者,我一直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新型农药。在研发过程中,对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在田间的实际效果。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零散的标准文件,很多时候还要自己摸索验证。而这本《农药标准汇编 通用方法卷》的出现,无疑为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它系统地汇总了当前主流的农药检测方法,对于我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以及选择最适合我们产品研发需求的检测手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中对于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都有清晰的阐述,让我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例如,在分析一些痕量农药残留时,书中详细介绍了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及相应的样品净化策略,这对于我突破研发瓶颈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检测技术,比如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这让我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技术储备打下基础。这本书的内容严谨、专业,对于我这样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户,平时种地的时候,总担心农药使用不当会留下超标的残留,影响家人的健康,也担心会被市场拒收。虽然我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还是非常关注的。之前,我都是听村里的技术推广员说用什么农药,什么时候用,但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最近,我儿子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就买回来给我看。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觉得有点难懂,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明白。但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很人性化,它把一些最常用的农药,以及大家最关心的检测方法,都放在了前面,而且图文并茂。我看着图片,再对照着简单的文字说明,慢慢就理解了一些。比如,书中讲到怎么看农药瓶子上的说明,以及在采摘蔬菜水果前需要间隔多长时间,这些对我来说都非常实用。虽然我没办法自己去检测,但是通过这本书,我能了解到哪些农药是相对安全的,哪些需要特别注意,也能更清楚地向村里的技术员咨询问题。这本书让我感觉不再那么盲目,心里更有底了,觉得非常安心。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独立研究者,我一直致力于分析和解读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在我的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农药检测标准,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相关规定以及检测方法的演变。这本《农药标准汇编 通用方法卷》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像是对农药检测技术发展脉络的一次梳理。书中对于各种检测方法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发展趋势都有深入的探讨,这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和挑战。例如,书中对一些新兴的绿色检测技术,如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的农药识别技术,都有提及,这为我未来研究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此外,这本书的严谨性也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方法的阐述都引用了权威的来源,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我这样需要进行深度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术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