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DSP基礎理論與工程實現
定價:28.00元
作者:陶風,羅白鈴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8045062
字數:368000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即DSP的基礎理論和DSP的工程實現。在部分中,講述DSP係統實現的理論基礎,即序列、時域離散綫性係統和傅裏葉交換、Z變換的概念。考慮到快速傅裏葉的廣泛應用,在這一部分,對此也有講授。後3章講述的是濾波器的設計及其誤差問題,這些知識很有使用價值。在第二部分中,講述瞭DSP係統實現的硬件基礎,即DSP的構造,在概述瞭常用的幾種芯片之後,以TMS320C54x為例,較為詳細的地分析瞭現今DSP的結構特點。
本書比較適閤通信、微電子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本科、專科生使用,也可供科研人員查閱。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資深軟件架構師,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可維護性、可移植性和模塊化設計。對於《DSP基礎理論與工程實現》這本書,我最想知道的是,在工程實現部分,它推薦使用哪種軟件設計範式來構建復雜的信號處理流水綫。是傳統的麵嚮過程的C語言實現,還是更現代的、基於Actor模型或消息傳遞的並發架構?書中是否提供瞭將理論模型(如從Simulink導齣的C代碼)轉換為高度優化的、跨平颱(如ARM Cortex-M係列與DSP C6000係列)的通用代碼庫的最佳實踐?我期待看到關於數據結構選擇(如環形緩衝區、查找錶)如何影響緩存命中率和整體吞吐量的案例分析。如果書中隻是提供瞭零散的代碼片段,而缺乏一個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健壯、易於測試和迭代的DSP軟件平颱的宏觀指導,那麼這本書在軟件工程層麵的指導意義就會大打摺扣,因為它未能教會讀者如何管理一個復雜的、長期維護的DSP項目。
評分這部名為《DSP基礎理論與工程實現》的書籍,從目錄上看,似乎聚焦於數字信號處理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然而,作為一名資深的音頻工程師,我更期待看到它能在哪些前沿領域有所突破。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高級音頻編解碼技術(如更高階的AAC或Opus的底層實現原理)的深入探討,而不僅僅是基礎的FFT和濾波器的應用。例如,現代語音處理中常用的深度學習模型在DSP領域的融閤,比如如何用捲積神經網絡進行實時音頻去噪或源分離,這些內容如果能有詳盡的數學推導和代碼示例,無疑會大大提升這本書的價值。此外,對於超低延遲實時係統的設計,特彆是針對嵌入式平颱(如FPGA或高性能DSP芯片)的優化技巧,書中是否提供瞭具體的硬件描述語言(HDL)代碼或者匯編級優化指導?如果隻是停留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層麵,那對於真正需要上闆調試的工程師來說,幫助會有限。我對它能否涵蓋量子計算對未來信號處理算法的潛在影響這類宏大敘事也抱有好奇心,盡管這可能有些超前,但一本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教材,應該能觸及這些邊界。
評分對於我這種偏嚮於通信係統建模與仿真的讀者而言,一本優秀的DSP書籍應當是理論的嚴謹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達到完美平衡的。我特彆關注MIMO係統中的預編碼與信道估計算法在DSP層麵的高效實現。這本書如果能詳細闡述這些算法在浮點運算和定點運算之間的切換策略,以及由此帶來的精度損失和性能提升之間的權衡,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我希望看到對高階調製解調(如256-QAM或更高階的LDPC/Polar碼的解碼器結構)在固定點硬件上進行流水綫設計和資源分配的詳盡案例分析。如果書中隻是簡單提及這些概念,而沒有深入到寄存器分配、指令集選擇和資源復用層麵的工程細節,那麼它充其量隻是一本偏嚮於理論概述的教材,無法滿足我們對“工程實現”的期待。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異構計算架構(CPU+GPU+DSP)下,如何劃分任務並實現高效通信的經驗分享,這纔是當下通信工程的主流挑戰。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數學物理背景齣發,我對信號的非綫性分析和隨機過程的理論深度非常敏感。我希望《DSP基礎理論與工程實現》能夠提供比標準教科書更深刻的視角,比如在非平穩信號處理(如地震波、心電圖分析)中如何運用小波變換、希爾伯特黃變換(HHT)等工具,並且在工程實現中,這些復雜算法的計算復雜度如何被有效控製。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涉及高斯馬爾可夫過程在現代濾波理論(如擴展卡爾曼濾波EKF、無跡卡爾曼濾波UKF)中的應用和穩定性分析。如果這些內容隻是蜻蜓點水,而將大量篇幅用於基礎的Z變換和傅裏葉級數展開,那麼這本書對於希望深耕算法核心的讀者來說,就顯得有些“頭重腳輕”瞭。工程實現環節,我更看重數值穩定性問題的探討,例如在大動態範圍輸入下,如何設計飽和邏輯或溢齣保護機製,而不是簡單地假設所有計算都在理想範圍內進行。
評分我最近正在研究嵌入式係統中的能效優化。因此,對於《DSP基礎理論與工程實現》這本書,我非常關心它在功耗敏感型應用(如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傳感器節點)中的相關章節。理想情況下,書中應該有一章專門討論定點運算與位寬選擇對功耗的直接影響。例如,如何通過降低采樣率、采用低復雜度算法(如基於FIR的近似濾波器替代IIR)來達成特定的實時性和功耗目標。我希望看到具體的功耗估算模型,以及如何利用DSP處理器的特殊指令集(如SIMD指令)來提高每焦耳的計算量。如果這本書僅僅停留在算法的“正確性”層麵,而完全忽略瞭現代電子工程中至關重要的“效率”與“成本”考量,那麼它就錯失瞭與當前工程實踐接軌的關鍵點。它需要展示齣如何將理論轉化為一個可以在真實世界中低成本、低功耗運行的實用模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