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圈层众筹:众筹时代,社群化新模式 | 作者 | 于建海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45446456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很多想要创业的人来说,缺乏启动资金往往成为创业前期的首要难题。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众筹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通过众筹,人们除了能够获得所需的资金外,还会收获智慧、人才、支持梦想的“天使”。本书中,作者从众筹的起源入手,并将社群与众筹结合,对众筹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无论你是创业者、企业家还是微企业主,都能通过众筹这种新方式找到新机遇。 |
| 作者简介 | |
| 于建海产业投资专家众筹与商业模式专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特聘专家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高级专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对众筹、投资、企业融资等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目前参与的产业投资项目总额已超过百亿,涉及新能源、新包材、新航运等行业。在企业融资领域,已完成多项千万级以上的项目融资,包括农业、商业地产、酒店、矿产、工程项目等。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企业内控及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率先提出“精准决策”概念,站在全新视角,推出梳理、分析、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操作思路,在多家企业的内部运营实际控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 目录 | |
| 前言 章众筹时代:何以解“愁”,唯有众筹3 众筹的发展3 众筹那些事5 众筹融资潜力巨大8 众筹来袭,总有一款适合你9 众筹,能筹到什么11 众筹投资超级平台13 超乎想象的众筹新玩法��18 趋势分析,漫话众筹未来23 【案例赏析】黑马会:众筹时代新玩法25 第二章掌握规则:众筹模式怎么玩30 众筹融资破千万的秘诀30 “三个爸爸”为何结缘32 众筹的游戏规则34 众筹的运作流程,你知道吗36 选择合适的众筹平台39 做好众筹平台的互动40 利用好社交网络43 【案例赏析】营销众筹:乐视网签约C罗45 第三章跟社群对接,越筹越“猛”49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49 社群经济时代51 众筹的社群化新模式52 众筹创业需要精英社群做支撑55 融合众筹魅力,玩转社群56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60 构建有价值的活跃社群62 【案例赏析】《罗辑思维》实现社群众筹64 第四章借助社群,实现众筹变现66 聚人群,精准定位用户66 建立初始粉丝盘68 定群规:构建你的铁血群规70 促进社群内粉丝互动71 线上线下,塑造传播闭环74 在社群内打造口碑的步骤77 【案例赏析】小米:社群营销引爆全网80 第五章玩众筹要有“爆品”做支撑82 玩好众筹,做“爆品”才是王道82 “爆品”背后的三大思维85 做爆品的“三观”经验87 化:打造产品的尖叫点92 挖“痛点”,做体验偏执狂94 讲故事:好故事胜过数千烂广告96 产品体验:让用户尖叫起来97 【案例赏析】米粉哲学卖“爆”手机99 第六章如何做众筹项目101 你手里的项目可以众筹吗101 众筹项目的“必胜心经”102 如何规划众筹项目107 设置目标金额与回报方案109 如何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110 找到支持你众筹项目的人113 如何推广和实现众筹项目114 项目成功后期维护不可少116 【案例赏析】“镂雕骷髅头”:艺术项目众筹119 第七章玩众筹,要学会避开风险120 众筹有风险,且筹且珍惜121 众筹,还是非法124 一眼识破众筹项目中的子125 想玩众筹,如何避开法律风险127 巧妙避免民事法律风险131 项目发起人学会自我保护132 【案例赏析】133 2015年众筹法案带来的思考133 |
| 编辑推荐 | |
| 1.众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创业或者微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每一次众筹都能成功完成。本书中,作者将众筹与社群进行结合,对社群众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读者轻松学会如何利用社群来快速完成自己的众筹项目。2.本书适合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业以及企业创新的读者,是初始创业者、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通过社群进行融资、找到机遇的金融服务读本。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大而全”的市场推广方式越来越难以触达那些精细化的、有特定偏好的消费者群体。这本书《圈层众筹》听起来就像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他们可能喜欢某种小众音乐,或者热衷于某种复古收藏,他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层”。当他们对某个与自己爱好相关的新事物产生强烈兴趣,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获得时,众筹就成了一个天然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如何找到并触达这些“隐秘”的圈层?是利用社交媒体的算法,还是通过一些更巧妙的社群运营方式?更重要的是,当这些圈层被激活,并且通过众筹的力量将他们的需求转化为现实时,这个过程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社群构建和维护的策略,比如如何培养社群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如何通过优质的内容和互动来保持社群的活跃度,以及如何设计能够激励社群成员参与和分享的众筹活动。我非常好奇,这种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小众即大众”的商业逻辑,让那些曾经因为市场规模小而被忽略的领域,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群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凝聚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这本书《圈层众筹:众筹时代,社群化新模式》恰恰触及了这一点。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艺术家,他想将自己的作品变成现实,但他缺乏启动资金,也缺乏市场推广渠道。这时,他的粉丝群体,也就是他的“圈层”,就成为了他最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愿意出资支持,还会主动分享他的作品,甚至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来。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社群是如何成为众筹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它会不会分析,在众筹过程中,社群的信任度和口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很好奇,这种基于社群的众筹模式,与传统的众筹方式有何不同?它是否能够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众筹成功率,并且在项目成功后,能够形成一个更长久、更稳固的合作关系?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管理具有生命力的社群的实用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能够激发社群成员参与和贡献的众筹项目。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社群的力量,以及如何在众筹时代,利用社群的力量创造更大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到底能在商业世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传统的消费模式下,我们似乎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我们也能成为改变者。这本书的名字《圈层众筹:众筹时代,社群化新模式》就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凑钱”,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聚人”和“赋能”。比如,我可能是一个对某个独立游戏非常感兴趣的人,我关注了相关的论坛和社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游戏的细节和进展。当游戏开发团队推出一个众筹项目时,我们这些“圈层”里的成员,不仅仅是出资者,我们可能还会主动提出设计建议,帮忙测试游戏,甚至在上线后成为游戏的义务宣传员。这本书会不会详细阐述这种“社群驱动”的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它会不会分析,在众筹过程中,社群成员的参与感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项目的一部分,还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能够影响项目的走向?我特别想了解,如何通过众筹平台,将分散的个人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来支持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特价值的项目。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普通人如何通过参与众筹,真正地“玩”转商业,成为有影响力的“造物者”。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封面设计就挺吸引人的,有一种现代感又带点神秘。我平时对社群经济和众筹挺感兴趣的,总觉得这背后藏着很多未被发掘的潜力。尤其是“圈层众筹”这个概念,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细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消费习惯都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这些圈子里的黏性非常强。而众筹,原本是一种募集资金的方式,如果能巧妙地与这些“圈层”结合,是不是就能产生一种全新的、更高效、更有人情味的互动模式?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如何识别和连接这些有共同需求和价值观的社群,然后通过众筹这个工具,让社群成员不仅仅是支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比如,某个小众兴趣的爱好者群体,他们可能对某款定制产品的需求很高,但单个需求量不足以让商家生产,这时候众筹就可以作为一个集合需求、分散风险的平台。这本书会不会讲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一些独立设计师、音乐人、或者甚至是某个社区的公益项目,是如何通过精准触达他们的“圈层”并成功完成众筹的?我特别想知道,在这种模式下,社群的信任度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如何通过众筹反哺社群,让社群变得更加活跃和有凝聚力。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社群力量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感觉整个社会都在朝着更“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但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渴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能产生归属感的小群体。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众筹时代,社群化新模式”,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个时代脉搏。我理解的“圈层众筹”,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募集,更像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的社群行动。想象一下,在一个关于环保的社群里,大家因为共同的理念聚集在一起,如果有一个新的环保产品出现,需要资金支持研发,那么这个社群的成员是不是会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愿意支持,甚至会主动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中来?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这种社群内部的驱动力是什么?是情感的连接?是共同价值观的认同?还是对某个特定产品的强烈需求?我很好奇,这种模式如何打破传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让消费者真正成为产品或项目的“共创者”。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如何识别潜在的“圈层”,如何设计有吸引力的众筹项目来激活社群,以及在众筹过程中如何维护和强化社群的凝聚力。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建立社群忠诚度,以及如何通过众筹项目来增强社群成员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的案例分析,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