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進、許江寜、覃方君編著的《無陀螺慣性導 航技術》旨在介紹實現無陀螺慣性導航必須解決的一 些關鍵技術。其中:第1章介紹無陀螺慣性導航技術 的發展曆程和現狀;第2章介紹無陀螺慣性導航係統 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加速度計通過“杆臂效應” 測量剛體角運動參數的原理和方法、典型的加速度計 配置方案,也介紹瞭課題組研製的無陀螺慣性測量試 驗裝置;第3章介紹無陀螺慣性導航係統進行自主初 始對準和藉助外部信息輔助初始對準的技術方法;第 4章介紹無陀螺慣性導航係統的姿態解算技術,主要 介紹基於四元數法設計姿態解算算法的流程和注意事 項;第5章對無陀螺慣性導航係統的主要慣性元件加 速度計的噪聲特性分析和降噪技術進行比較研究,推 導瞭非標準觀測噪聲條件下的卡爾曼濾波基本方程; 第6章分析瞭加速度計安裝誤差對導航參數解算的影 響,提齣瞭一種簡化快捷的加速度計安裝誤差校準方 法;第7章介紹無陀螺慣導與GPS進行組閤導航的方法 ,包括EKF、UKF和PF等非綫性濾波方法。
    
第1章  概述
  1.1 慣性導航
  1.2 無陀螺慣性導航
  1.3 本書內容簡介
第2章  無陀螺慣性導航原理
  2.1 加速度計工作原理
  2.2 剛體運動模型
  2.3 載體角速度解算
    2.3.1 角加速度的解算
    2.3.2 角速度平方的解算
    2.3.3 角速度交叉乘積項的解算
    2.3.4 其他組閤方式的角速度解算
  2.4 加速度計配置方案
    2.4.1 經典6加速度計配置方案
    2.4.2 典型的9加速度計配置方案
    2.4.3 一種12加速度計的配置方案
  2.5 GFIMU試驗裝置
第3章  無陀螺慣導初始對準
  3.1 自主式初始對準
    3.1.1 捷聯慣導對準原理應用於無陀螺慣導的可行性分析
    3.1.2 單軸鏇轉的自主式對準方法
    3.1.3 初始對準精度分析
    3.1.4 仿真
  3.2 外部信息輔助無陀螺慣導初始對準
    3.2.1 外部信息輔助初始對準模型
    3.2.2 仿真
第4章  無陀螺慣導姿態解算
  4.1 方嚮餘弦法
  4.2 歐拉角法
  4.3 四元數法
    4.3.1 鏇轉矢量與四元數
    4.3.2 四元數與方嚮餘弦矩陣
  4.4 基於四元數的姿態解算算法
    4.4.1 姿態解算算法設計
    4.4.2 鏇轉矢量求解
    4.4.3 *新四元數單位化
    4.4.4 姿態角解算
    4.4.5 劃槳效應補償
  4.5 姿態解算精度分析
    4.5.1 圓錐效應
    4.5.2 四元數解算誤差
  4.6 試驗
第5章  加速度計噪聲特性分析與降噪方法
  5.1 加速度計噪聲特性分析及處理
    5.1.1 加速度計噪聲的直觀分析
    5.1.2 基於Allan方差的加速度計噪聲分析
  5.2 改進的自適應卡爾曼濾波降噪
    5.2.1 基於新息的噪聲自適應估計
    5.2.2 滑動估計窗口寬度的優化
  5.3 基於小波卡爾曼濾波降噪
這本書的插圖和圖錶質量非常齣色,這一點常常被技術書籍所忽視,但它在這本書中卻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描述傳感器誤差模型時,那些精心繪製的誤差漂移麯綫圖,比純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能讓人立刻領會到誤差是如何隨時間纍積的。而且,作者在引用參考文獻時也顯得非常用心,不僅包含瞭經典的文獻,也顧及到瞭近年來的一些突破性進展,體現瞭作者緊跟學術前沿的敏銳度。翻閱到係統集成那一章時,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瞭一個真實的項目現場,書中對軟硬件接口、時鍾同步等實際操作層麵的細節描述得細緻入微,這對於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産品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兼顧理論深度和工程實踐廣度的精品,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從實驗室研究到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
評分我用這本書作為我近期一個復雜動態係統建模項目的參考資料,最大的收獲在於它提供的多角度分析視角。很多同類書籍側重於單一的數學流派,而這本書則展現瞭一種兼容並包的視野,它將不同學派的優勢巧妙地融閤在瞭一起,力求構建齣一個最符閤現實情況的解決方案。在麵對係統校準這一難題時,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一種基於最小二乘法的迭代優化策略,效果立竿見影,極大地提高瞭我們初始定位的精度,這直接節省瞭數周的調試時間。這本書絕非那種隻能放在書架上“鎮宅”的理論大部頭,它是一本“活的”工具書,隨時可以從中提取齣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對於那些渴望從“知道”慣導原理到“精通”慣導實現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值得反復研讀和珍藏的珍貴資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深邃的藍色調和精準的幾何綫條,仿佛在訴說著導航世界的復雜與精密。拿到手裏時,能明顯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很有分量,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充滿瞭期待。我首先翻閱瞭目錄,內容覆蓋麵之廣著實令人驚嘆,從基礎的傳感器原理到復雜的誤差模型,再到實際的係統集成與測試,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作者顯然是這一領域的資深專傢,對理論的闡述深入淺齣,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抓住主乾。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不同導航算法的對比分析非常到位,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結閤實際應用場景,深入剖析瞭每種方法的優劣和適用條件。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慣性導航技術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塑造瞭一種嚴謹的工程思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前沿課題時的審慎態度,既不誇大其詞,又能準確把握技術脈絡,讓人讀來踏實可靠。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古典和嚴謹,仿佛在閱讀一本經典的教科書,每一個論述都建立在堅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之上。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講解瞭卡爾曼濾波在狀態估計中的應用,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示和算例,將抽象的數學過程具象化,這對於理解動態係統的建模與優化至關重要。我發現自己不得不放慢閱讀速度,經常需要停下來,對著公式反復琢磨,甚至要對照著自己過去積纍的一些筆記進行對比驗證。這本書的難度無疑是偏高的,它要求讀者具備紮實的信號處理和控製理論背景,但迴報也是巨大的——它能幫你構建起一個無懈可擊的知識框架。對於那些希望在慣導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或者需要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用簡單的“推薦”來衡量的,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開啓通往更高階認知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雖然內容專業,但閱讀起來並不感到枯燥。字體選擇恰當,行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強烈的視覺疲勞。更讓我欣慰的是,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往往會輔以曆史背景的介紹,這使得技術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比如,當介紹到某一代導航算法的誕生時,作者會簡要說明它是為瞭解決前一代方法的哪些具體缺陷而提齣的,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連貫性和趣味性。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對“魯棒性”和“可靠性”這兩個概念的探討,書中沒有把它們僅僅當作口號來喊,而是通過數學模型和仿真實例展示瞭如何量化和提升係統的抗乾擾能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讀者如何思考一個“健壯”的導航係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遠比單純掌握某個算法重要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