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电子电路大全(第4卷) 功率输出与电源供给电路
定价:38.00元
作者:段九州,王志新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原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026280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电子电路大全》丛书的第4卷。内容包括功率输出与电源.供给的基本知识、功率输出电路、整流与稳压电路、开关型稳压电源、电压基准与恒流源电路、电池充电电路、直流一直流电压变换电路、直流一交流逆变电源电路、交流稳压电路等。除章作为全书的基础知识外,其余各章都自成体系,以方便读者作为工具书*查阅。利用这本工具书,读者只需按图索骥便可完成设计、开发过程中许多耗工费时的工作。
  本书可作为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维修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进行课程设计和电子制作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稳压电源原理
 1.1 整流电路
 1.2 滤波电路
 1.3 倍压整流电路
 1.4 线性稳压电路
 1.5 线性集成稳压电源
 1.6 线性集成稳压器例(W317)
 1.7 开关型稳压电源
 1.8 集成开关稳压器
 1.9 功率输出电路
第2章 功率输出电路
 2.1 带有音调控制的音频功放
 2.2 低音调制功率输出电路
 2.3 LM388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典型电路
 2.4 LM390构成的1W音频功率放大器
 2.5 集成BTL功率放大器
 2.6 对称功率放大器
 2.7 3.5W桥式功率输出电路
 2.8 LM2879-12W桥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2.9 直流电压控制音量的4S爵频功率放大器
 2.10 1-4W音频放大器
 2.11 22W功率放大电路
 2.12 50W高保真高性能音频集成功放TDA1514A
 2.13 音频功率放大器TDA1512、TDA1512Q
 2.14 集成电路功放TDA1520A、TDA1520AQ
 2.15 集成电路功放TDA15208、TDA1520BQ
 2.16 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004-20W
 2.17 音频功率放大器OPA541
 2.18 输出电流达10A的功率放大器
 2.19 300W高保真放大器
 2.20 直流至500kHz的100W放大器
 2.21 新型电子分频功率放大器
 2.22 音频功率放大器LM3886
 2.23 MC1306P音频功放电路
 2.24 11OV/120V交流电压±2.5V-1600W电源电路
第3章 整流及基本稳压电路
第4章 开关型稳压电源
第5章 电压基准及恒流源
第6章 电池充电电路
第7章 直流-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第8章 直流-交流逆变电源电路
第9章 交流稳压电路
附录 常用集成稳压器性能参数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篇幅被用于讨论各种开关电源拓扑的优劣势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反激式、推挽式、半桥和全桥的详细数学模型推导。这种对理论细节的执着,无疑证明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于追求极致效率和精确控制的研发人员来说,这无疑是金矿。但是,对于那些更关注实际应用中如何快速选型和解决EMI/EMC问题的工程师,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就显得有些“学院派”了。例如,关于PCB布局的黄金法则、热管理的关键考量点,虽然零星提及,但篇幅明显不足,更多的是依赖于读者去联想或查阅其他资料。我个人更偏爱那种直接给出“这样做,因为那样做会带来XX问题”的实战经验分享,而不是纯粹的公式推导。因此,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理解“为什么”电路会这样工作,而不是“如何最快地让它工作起来”的实用技巧上。
评分从实用工具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在提供设计公式和计算方法的详尽程度上是无可挑剔的。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滤波电容的等效ESR计算、电感值的选择依据,以及各种保护电路的阈值设定公式。然而,它在软件仿真工具(如Spice、MATLAB/Simulink)的应用案例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在当前的电子设计流程中,仿真已成为验证和迭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的论述完全基于理论推导和手工计算,这使得读者在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仿真模型时,需要自己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如果能配有几段主流仿真软件的具体操作流程或参数设置指导,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会获得质的飞跃,使之真正成为贯穿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而不是仅停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虽然严密,但缺乏清晰的“导航标记”,让人在其中进行快速检索时感到有些吃力。例如,当你需要快速定位到关于过压保护(OVP)或软启动实现细节的部分时,目录提供的指引不够精确,你不得不依赖于大量的交叉引用和索引(如果它有详尽索引的话)。我更欣赏那种结构清晰、每章都有明确学习目标和总结的教科书式编排。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资深专家对他多年研究笔记的整理汇编,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但对于初次接触这些内容的读者而言,缺乏一个明确的由浅入深的引导。这种“全景式”的铺陈,使得核心概念的提炼和快速提取变得相对困难,需要读者投入大量时间去梳理和消化其内部的知识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吸引人,那种老式电路图和现代元件交织的视觉风格,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需要硬核技术才能啃下来的硬菜。我拿到手时,是冲着“大全”这两个字去的,心里期待着能找到一套全景式的电子电路知识宝库,能够涵盖从基础晶体管到复杂数字逻辑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深度钻研报告,内容密度极高,但广度上显然有所取舍。它并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提供一个从零开始的、普适性的学习路径。比如,关于微控制器接口的那些通用章节,我基本没找到,更多的是对特定功率模块工作原理的深入剖析,这对于我这种想要快速搭建一个多功能原型系统的工程师来说,初期的上手门槛略高,需要我预先具备不少背景知识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节奏。它更像是给已经掌握了基础理论,急需攻克特定技术难点的专业人士准备的工具书,而不是给电子工程初学者准备的入门教材。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显得有些陈旧,这或许是历史版本的遗留问题,也可能是为了保持内容的严谨性而牺牲了现代出版的审美。图例大多是手绘或早期的CAD风格,虽然功能性上没有打折扣,但对于习惯了高清、色彩丰富示意图的现代读者来说,阅读疲劳感会来得快一些。特别是当涉及到复杂波形或多层级反馈回路的示意图时,如果能增加一些关键点的标注和色彩区分,将会大大提升理解的效率。我尝试着去寻找一些关于现代封装(如GaN或SiC器件)的集成应用案例,但在这些前沿技术的描述上,内容更新似乎有些滞后。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成熟、稳定且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功率器件应用,对于紧跟行业最新材料和器件发展的读者来说,这构成了一个明显的知识断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