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浩瀚苍穹
定价:45.00元
作者: Liz Kruesi 谢懿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78361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为青少年普及世界前沿科技的新发现、新发展和新方向。丛书共8册,分别为《脑科学》《天文学》《太空探索》《医学研究与技术》《可持续农业》《人工智能》《能源技术》和《纳米科技》。丛书为美国高校馆配指定书目,由美国少儿科普获奖作家与相关科学领域大学教授共同撰写,引进版由相关领域知名院士和教授组织翻译。丛书不仅介绍了新能源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纳米科技等前瞻性科学领域新的科研成果,还详细分析了各领域未来的创新发展与前进方向。通过具有高度感染力的图片和解释性的图表,令科学概念充满活力和趣味。有助于青少年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形成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激发科技创新潜力。
内容提要
科学与技术正在以的速度向前推进,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火箭轰鸣着飞入太空,向我们揭示太阳系以外的秘密。神经科学家正在使思维控制义肢成为可能。能源及农业的革命性技术正在创造一个更加干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创新的步伐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不断加速。让我们一起探索在这些进步背后的前沿科技吧!
《世界前沿科技探索丛书(青少版):浩瀚苍穹》涵盖了关于外太空热门的话题,其中包括外星行星、黑洞和暗物质,以及令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实现的望远镜技术等。本书包含了具有高度感染力的图片和解释性的图表,令科学概念充满活力与趣味,在小读者眼前重现。
目录
章 去向远方
第二章 开启宇宙探险
第三章 天文学工具
第四章 模拟宇宙
第五章 宇宙的开端
第六章 太阳系外行星
第七章 劲爆的宇宙
第八章 黑暗的宇宙
第九章 探索未来
要点
名词解释
关于作者和译者
作者介绍
Liz Kruesi,少儿科普专业作家,拥有美国劳伦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其作品曾荣获由美国天文学会颁发的大卫?N?施拉姆奖。
谢懿,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天文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学习。2011年起在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任教至今,目前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相对论基本天文学。截至2016年12月,已在SCI发表论文43篇,其中影响因子4.5以上的有16篇。现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九、十届委员。业余时间致力于天文学知识的传播,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任《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多次为《天文爱好者》《太空探索》《科学画报》《飞碟探索》《文汇报》和《环球科学》等杂志、报刊撰稿或译文。主持翻译图书《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哈勃”的宇宙》《关于时间:大爆炸暮光中的宇宙学和文化》和《视觉之旅:神秘的星际空间》。其中,《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获得“第六届北京市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奖。
Liz Kruesi,少儿科普专业作家,拥有美国劳伦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其作品曾荣获由美国天文学会颁发的大卫?N?施拉姆奖。
谢懿,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获天文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学习。2011年起在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任教至今,目前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相对论基本天文学。截至2016年12月,已在SCI发表论文43篇,其中影响因子4.5以上的有16篇。现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九、十届委员。业余时间致力于天文学知识的传播,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任《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多次为《天文爱好者》《太空探索》《科学画报》《飞碟探索》《文汇报》和《环球科学》等杂志、报刊撰稿或译文。主持翻译图书《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哈勃”的宇宙》《关于时间:大爆炸暮光中的宇宙学和文化》和《视觉之旅:神秘的星际空间》。其中,《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获得“第六届北京市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奖。
文摘
序言
翻阅《浩瀚苍穹》的过程中,我时常会被书中那些宏大的叙事和精妙的构思所震撼。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更是在探讨宇宙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些章节深入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终结,关于宇宙是否会无限膨胀、是否会再次坍缩的种种理论,虽然有些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书中都给出了相应的科学依据和解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宇宙常数”的章节,它解释了暗能量如何影响着宇宙的加速膨胀,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这个谜团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对科学家的严谨和执着深感敬佩。另外,书中还涉及到了关于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寻找地外文明的各种尝试。这些内容让我不禁开始思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是否是孤独的?这种思考,既带着一丝渺小感,又充满了对无限可能的憧憬。书中的语言风格时而恢宏大气,时而又细腻入微,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宇宙的神秘与壮丽,也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宇宙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天文学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科普纪录片和杂志上的零散信息,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但《浩瀚苍穹》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奥的宇宙知识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讨论,它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介绍各种科学理论,引导读者去思考。比如,关于宇宙的“大爆炸”,书中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那个最初的瞬间,以及从那之后宇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它还谈到了恒星的诞生与死亡,以及我们身体中的原子可能来自于遥远的恒星,这种联系让我觉得非常奇妙,仿佛自己也与整个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还很有启发性地探讨了“宇宙的尺度”,它用各种各样的类比,比如将地球缩小到一个豌豆大小,那么太阳系将会是多么庞大,银河系又会是何其广阔,这种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宇宙的浩瀚,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处的渺小而美丽的地球。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读起来非常轻松,却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
评分我最近读完《浩瀚苍穹》的几章,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宇宙是个神秘而遥远的存在,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它离我其实并不遥远。书里面对宇宙的演化历史的描述,从最初的奇点,到星系的形成,再到行星的诞生,整个过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解释,虽然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对宇宙的运行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暗物质比作看不见的“骨架”,将暗能量比作推动宇宙不断膨胀的“推手”,这些比喻让我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且,书中还探讨了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以及我们如何才能与地外文明取得联系。这些内容让我充满了遐想,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色彩,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它让我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自然。我非常期待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去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
评分老实说,拿到这本《浩瀚苍穹》的时候,我带着一种半是期待半是观望的心情。毕竟,宇宙学这个主题,有时候会显得既高深莫测又遥不可及。但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而是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从人类对星空的最初好奇讲起。那种从古人仰望星空、记录星辰,到现代科学家利用先进仪器探索宇宙深处的故事,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重大科学发现的叙述方式,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过程,不仅仅是罗列证据,还穿插了科学家们的思考、争论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会用到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用气球的膨胀来解释宇宙的膨胀,用打翻的牛奶来比喻星系的形成。这些比喻非常巧妙,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像我这样非专业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没有将科学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将其与人类的智慧、探索精神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我觉得阅读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与伟大思想家们对话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古老的藏宝图,虽然我还没完全揭开它所有的秘密,但仅仅是翻阅的片刻,就已经让我心潮澎湃。我一直对宇宙的广袤和深邃着迷,而这本书的名字——“浩瀚苍穹”,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它沉甸甸的质感就让我觉得充满了分量,封面的设计也极具艺术感,仿佛将星辰大海浓缩在指尖。书页的纸质非常细腻,印刷清晰,文字大小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章节的排版,会穿插一些精美的插图,比如星云的绚丽色彩、遥远星系的壮丽景象,甚至是想象中外星生命的形态。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壮阔。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每一个字,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部分章节的标题,就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什么“时间的尽头”、“黑洞的低语”、“多重宇宙的猜想”,这些词语本身就充满了科幻的魅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the unknown。我已经预感到,这本书将会带领我进行一场令人震撼的星际旅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许还会激发我对科学更深的探索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