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風花雪月:日本海軍名艦全史:從幕末至現代八百餘艘艦艇名稱由來及艦曆縱覽(全3冊)
定價:269.80元
售價:172.7元,便宜97.1元,摺扣64
作者:唐茜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8093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與其他國傢貫於使用人名、地名和形容詞來命名艦艇不同,日本海軍艦船有一套相當獨特的命名規則——根據艦艇分類來確定名字的屬性。比如,雖然同為深海利器,和大型水麵艦艇無味的名稱相比,日本驅逐艦的命名則關乎“風花雪月”,“桂”、 “島風”、“白雪”、“鞦月”等艦名都浪漫十足。
《風花雪月:日本海軍名艦全史:從幕末至現代八百餘艘艦艇名稱由來及艦曆縱覽》是一部關於日本海軍艦艇名稱辭典性質的書籍,凡日本海軍入籍的艦艇,以及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部分艦艇都包含其中。全書分為三冊,彩色印刷,近2000張珍貴艦船照片,*麵係統地展示瞭明治初期至如今日本艦艇的發展景況。是國內讀者深入瞭解海上鋼鐵戰士的*手資料,能讓我們對今日之日本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內容提要
本書以單兵裝備為主題,共分為五個部分*一部分介紹瞭*名的“捷剋”式在抗戰中的應用,包括各種中國自己的改進型,同時還將其與日軍的主力輕機槍進行瞭對比;第二部分*點介紹瞭英國布倫式輕機槍的全史,包括選型、應用及廣泛的改進型,對英聯邦軍隊的使用也進行瞭介紹;第三部分是二戰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冷兵器、槍、火焰噴射器及單兵反坦剋武器;第四部分是對二戰日本陸軍及海軍人員的軍刀進行瞭簡單的介紹;*後一部分是詳細介紹瞭美軍空降兵批量使用的T-10係列傘降裝備,包括係統組件、使用方法等。
目錄
前言
古國名
山嶽名
河川名
漢語祥瑞動物名
一般漢語詞匯名
和式詞匯名
天文地理名
植物名
禽鳥名
島嶼名
海角、半島、海峽及其他地名
主要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唐茜,廣西柳州籍,2007年起專職從事日語翻譯工作。曾參與譯製多部二戰題材著作,係“戰艦”係列叢書主創之一,尤擅長日本海軍相關史料的翻譯整理,編著有《日本海軍艦載兵器大圖鑒》一書。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在閱讀這套書之前,我對日本海軍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流行的戰爭文學或電影片段中,很多曆史的細節是模糊不清的。但唐茜老師的這部作品,提供瞭一個極其堅實且不帶過多主觀色彩的敘事框架。他對於艦名的“考據”部分尤為精妙,比如某艘魚雷艇為何取瞭這樣一個帶著古典意蘊的名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政治信號或文化偏好,這些都被娓娓道來,極大地豐富瞭對曆史事件的理解層次。它強迫你慢下來,去感受那個時代精英階層是如何看待和塑造他們的海洋力量的。這種細緻入微的文本處理,使得即便是枯燥的艦船數據和輪機參數,也變得生動起來,仿佛能聽到船體在海浪中發齣的聲響。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這三冊看完,其間查閱瞭無數次地圖和曆史背景資料,可以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度“沉浸式”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敘述戰艦最終命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平靜的客觀性。無論是被擊沉的,還是和平解體的,每一艘船的“生命終點”都被清晰地記錄下來,沒有道德審判,隻有曆史事實的陳述。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文本的可信度。對於想要係統瞭解日本海軍艦艇發展脈絡,特彆是對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起到關鍵作用的“邊緣”艦艇感興趣的讀者,我強烈推薦這套書。它需要耐心,但迴報是全麵且深刻的知識構建。
評分對於一個深度軍迷來說,擁有這套書就像是擁有瞭一個移動的、可以隨時查閱的“海軍百科全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跨越不同曆史時期時,對海軍戰略和造船理念變化的把握。從學習西方技術到試圖建立自主體係,再到後期的資源受限下的無奈選擇,每一艘艦艇的“履曆”都像是那個時代資源分配和國傢意誌的縮影。全書的體量巨大,細節繁多,但作者的行文風格始終保持著一種剋製而精準的學術腔調,很少使用煽情或誇張的詞匯,這反而讓那些真實發生過的悲壯或輝煌顯得更加震撼人心。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技術人類學”著作,記錄瞭一群人如何用鋼鐵去追逐一個海洋強國的夢想。
評分這本巨著簡直是海軍迷的福音!厚厚的三冊,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我特彆喜歡作者在介紹每一艘艦艇時那種抽絲剝繭的考證態度,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光是光榮號戰列艦的命名由來,就能看到作者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一點點還原齣那個時代日本海軍的決策思路和文化背景。很多過去我們隻能一筆帶過的小角色,在這裏都擁有瞭專屬的“傳記”,從船塢裏的誕生到最終的命運,敘述得詳略得當,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對於那些對戰艦性能和技術演變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部艦船名錄,更是一部濃縮的日本近現代史,通過冰冷的鋼鐵,摺射齣人心的浮沉與時代的洪流。
評分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主要的興趣點在於那些著名的主力艦,比如“三笠”或者“大和”。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那些不起眼的輔助艦艇和早期的試驗艦艇反而更具魅力。作者在梳理這些艦船的“族譜”時,那種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脈絡,簡直讓人嘆為觀止。他沒有采用簡單的編年體,而是根據艦型的演變和任務的更迭進行劃分,使得讀者在宏觀上能夠迅速抓住日本海軍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配閤處理得非常到位,每一艘船的側視圖、平麵圖都經過瞭細緻的校對,即便是沒有專業的船舶工程背景,也能通過直觀的圖示大緻瞭解艦船的布局特點。這對於構建一個立體的、可感知的海軍圖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輔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