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后摄影·摄影后期创制与解析68例 | 作者 | 唐民皓侯毅敏唐心韵作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288342 | 出版日期 | 2014-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在《摄影后期创制与解析68例》中,我们创新了一个新的摄影名词——“后摄影”。所谓“后摄影”,就是在前期摄影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快门摄取的图像进行一个或多个元素的增减、挪移、组合,或对画面色彩进行变化、调整等后期数码暗房处理,改变了原有图像的形状和特征,使作品展现出在相机“快门”下所不能获取到的意境和色彩。 |
| 作者简介 | |
| 唐民皓,网名明浩,mhtang,现供职于部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主席团成员。 2001年开始学习摄影,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6年起,在《大众摄影》、《数码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大众摄影》“影像十杰”。2008、2010、2011和2012年《大众摄影》月赛四年获年度“十佳摄影师”,其中三年名列总分名。在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上百个奖项。 侯毅敏,网名阿敏,shalemei,曾从事医生职业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 2008年起涉足摄影,现为自由摄影人,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9年起在《影像视觉》、《大众摄影》、《数码摄影》和《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其中作品《窗外》、《费瓦湖畔》获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作品奖;作品《仪式上的男孩》获2012年上海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银奖。 在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数十个奖项。 2001年开始学习摄影,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6年起,在《大众摄影》、《数码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大众摄影》“影像十杰”。2008、2010、2011和2012年《大众摄影》月赛四年获年度“十佳摄影师”,其中三年名列总分名。在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上百个奖项。 侯毅敏,网名阿敏,shalemei,曾从事医生职业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 2008年起涉足摄影,现为自由摄影人,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09年起在《影像视觉》、《大众摄影》、《数码摄影》和《摄影之友》等刊发作品。其中作品《窗外》、《费瓦湖畔》获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作品奖;作品《仪式上的男孩》获2012年上海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银奖。 在外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数十个奖项。 唐心韵,网名zoroaster、水国蒹葭,现在上海某艺术研究机构担任编辑。 2010年开始接触摄影,酷爱文史哲,擅长人文艺术类摄影和影像后期创作。2011年在《数码摄影·月赛图说》发表作品《羞涩的塔吉克女孩》。2011年参加现代高科技杯摄影大赛,获奖。2012年参加《数码摄影》月赛,两次获人像类一等奖和多个其他奖项。2013年5月,在《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发表图文专辑《文化的视觉维度》。 |
| 目录 | |
| 前言 章改变构图 顽皮的女孩 卡纳克神庙的黄昏 羞涩的塔吉克女孩 彼岸 舞者 沱江晨雾 草原之夜 骆驼和它的主人 大清真寺前的维族老汉 雪后 第二章调整色彩 转场 大篷车旁的女孩 回眸 鉴宝 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冰山下的母女 印度村妇 拉萨少女 清晨的海滩 现代舞 第三章修去瑕疵 祈愿 仪式上的男孩 赶集回家的农夫 路边的女孩 高处不胜攀 煨桑 公园里的母女 等火车的黑衣女人 收获的喜悦 残美 第四章突出主体 藏族老人 苗家女孩 品滋味 怀抱 穆斯林姑娘 龙达街头即景 王者之风 弟 徽班进京图 第五章渲染气氛 春江月夜 费瓦湖畔 随风 对面的车窗 夜幕下的山谷 牧羊女的秋天 边陲农庄 喀什老街的清晨 驼队待发 第六章增添生机 金秋的期待 梦中冬日 秋韵 秋水 春来试水图 冬意 塞外雪骑 飞驰的伦敦 农舍晨光 遗音 第七章演绎故事 南国的故事 窗外 流年 我与小伙伴 摆小摊的老妇人 饮马寒水 春天在哪里 梦里微州 祈祷 雨中 作者简介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专业和精致的气息,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图片,这对于一个注重视觉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作者们在内容上的用心程度更是令人赞叹。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操作步骤,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案例背后的创作逻辑和艺术追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情感表达”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们认为,成功的后期处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照片所要传达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上的完美。书中的案例分析,往往能看到作者们在前期拍摄时的考量,以及后期如何精准地放大和强化这些前期构思。例如,在处理一张充满忧郁氛围的人像作品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如何调整色彩使其更加冷峻,还巧妙地运用了景深和虚化来突出人物的孤独感。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对摄影创作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处理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家的“点睛之笔”。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摄影发展趋势的观察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体现当代摄影后期技术前沿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团队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后期创作案例。书中对“视觉叙事”的强调,让我看到了后期在构建照片故事性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是通过色彩的张力来营造戏剧冲突,还是通过光影的对比来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都展现了作者们对图像语言的深刻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创新后期手法的介绍,这些技巧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还能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书中对“数字绘画”在后期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三维建模技术融入后期创作,都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摄影后期技术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摄影创作的更多遐想。它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从中汲取灵感的专业参考书。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接触摄影的爱好者,原本对后期处理感到非常头疼,觉得它复杂且高深莫测。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非常友好的方式,将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和繁琐的操作,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内容。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步骤分解,让我这个零基础的初学者也能跟着操作。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视觉语言”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调整参数,更是让我明白了色彩、光影、构图在画面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比如,书中对冷暖色调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对比度来突出主体,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对自己的几张旅行照片进行了后期处理,效果竟然比我之前随意尝试要好很多!照片的质感提升了,色彩也更加生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我开始意识到后期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更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想要讲述的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进入摄影后期的奇妙世界,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评分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体会。虽然我并非专业的摄影师,但对摄影后期处理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门外汉”的需求。作者团队用极其详实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将复杂的后期技法分解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为什么”的解释,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处理人像肤质的章节,书中不仅提供了多种磨皮和纹理保留的方法,还详细解释了不同方法背后的光学原理和皮肤生理特征,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处理一张照片背后蕴含着这么多科学知识。书中大量的案例图,从调色风格的形成到光影的塑造,再到细节的刻画,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让人一目了然。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这些案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后期思路。而且,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利用蒙版,如何精准调整色彩饱和度,如何做出有电影感的色调,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自己的照片上运用,效果令人惊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后期不仅仅是修修补补,更是二次创作,是赋予照片灵魂的过程。
评分作为一名对摄影理论颇有研究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探讨摄影后期创作精髓的读物,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越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艺术鉴赏指南。作者们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个案例的创作背景、光线条件、镜头选择、后期思路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创作意图”的阐述,即摄影师在按下快门前就已经构思好的画面效果,以及后期是如何去实现和升华这种构思的。书中对经典摄影作品后期的解析,让我看到了大师们是如何通过后期技术,将瞬间的光影捕捉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品。例如,对某张风光大片后期的解析,作者不仅展示了raw文件的原始状态,还一步步展示了色彩的提炼、明暗的对比、细节的锐化以及氛围的营造,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富有逻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穿越摄影的迷雾,直达创作的内核。书中的案例涉及题材广泛,从人像、风光到静物、纪实,几乎涵盖了摄影创作的各个领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借鉴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