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定價:39.00元
作者:張化橋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14419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推薦:《影子銀行內幕》新版已齣,增加原版刪除重要章節,請點擊 中國金融體係麵對流動性過剩、信貸過度擴張、熱錢湧入等睏擾,一步步走嚮危險的境地,其中神秘的“影子銀行”被視為幕後黑手之一。張化橋透過描寫自己在影子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三年經曆,係統性地陳列影子銀行體係的功能、監管、睏境及改革建議等,也批評監管的嚴苛和缺失,金融危機隨時重臨。曾為**中國分析師的作者,亦在本書中分析中國股市低迷的原因。
內容提要
美國部署退市,當大部分人以為金融海嘯危機已過之際,卻忽略瞭中國纍積瞭二三十年的信貸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嘯,源頭極有可能來自中國的「影子銀行」!
你還以為影子銀行與你何乾 真相是它們無處不在。
小額貸款、信托投資公司、民間藉貸、典當,甚至銀行裏韆奇百怪的理財産品都屬於影子銀行的組成部分。今天中國麵對的流動性過剩、低利率、信貸擴張、通脹、房地産泡沫等問題,更與影子銀行環環緊扣,無論你是尋常百姓還是做生意的、賣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開這股愈演愈烈的漩渦。
被譽為“*中國分析師”“*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傢”的張化橋,從人人艷羨的國際投資銀行跳進小額貸款的行業,鏇即被封為“小額信貸年度人物”。本書將揭示張化橋經曆三年驚心動魄、在希望與絕望中遊走的日子。他看到瞭金融業的內幕,體會到影子銀行業的辛酸和黑暗,並在本書中分析瞭當下中國金融體係中*的風險,預示下一波次貸風暴的起點。作者預言:“中國創造瞭地球上*信貸泡沫,如未能及時將泡沫釋放,將很可能成為新一輪環球金融海嘯的源頭。”
本書英文版在海外引發極大關注,甫一齣版即登上金融及銀行類暢銷書*名,更獲《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彭博、英國廣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體爭相采訪報道。
目錄
目錄
序 影子銀行:中國經濟新前沿
前言 我在中國影子銀行的經曆
01. 跳進影子銀行
02. 滿懷期望與荒唐的監管
03. 求助路漫漫
04. 中國特色的證券化
05. 監管噩夢
06. P2P 和小貸行業的融資
07. 類銀行機構
08. 次貸風暴
09. 長期通脹與扭麯的銀行體係
10. 茶杯風波,還是下一個危機的開始
11. 在影子銀行的陰影中投資
12. 中國股市為什麼下跌
13. 道德與監管
14. 阿裏金融,中國的未來
後記 金錢、地位和傢庭
附錄: 中國影子銀行的主要參與者
緻謝
贊助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化橋
現任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2011~2012年間,他曾擔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的董事長。2012年1月,他被中國小貸行業協會授予“小額信貸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銀行(UBS)工作瞭11年,期間,他曾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副總經理。1986~1989年間,他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2006~2008年間,他在一傢香港上市的地産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擔任首席營運官。
在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他的團隊曾連續5年(2001~200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中國研究團隊”,他本人也曾連續4年(2001~2004年)被《亞洲貨幣》(Asiamoney)評選為“*中國分析師”。 他於1991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並曾在堪培拉大學講授金融學。張化橋曾在《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國際先驅論壇
報》等大型媒體發錶多篇文章,著有兩本中文暢銷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避開股市的》。
譯者簡介
黎木白
80後普通青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對金融和投資有濃厚的興趣,一直關注張化橋先生的。愛好翻譯,興趣廣泛。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金融市場的深層結構和潛在風險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常常被普通大眾忽視,但卻對整個經濟體係有著巨大影響的力量。次貸危機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讓我們看到,金融創新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可能孕育著巨大的風險。“影子銀行”這個詞匯,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充滿瞭神秘色彩的領域,它暗示著一種不透明、不受嚴格監管的金融活動。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影子銀行”的“內幕”以及它可能是“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這無疑是非常具有煽動性和警示性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剝開“影子銀行”的層層迷霧,讓我們看到它真實的運作機製,以及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金融産品之間可能存在的隱秘聯係。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這些“影子”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擴張,又是如何通過各種復雜的金融工具,將風險傳遞給整個係統,最終可能釀成新的危機。
評分一直以來,金融市場的波動和危機都像一層迷霧籠罩著我,特彆是“次貸危機”這個詞,總讓我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卻又隱約知道它對全球經濟造成瞭多麼深遠的影響。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影子銀行”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似乎預示著一個隱藏在傳統銀行體係之外的、更加復雜和隱秘的金融世界。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銀行,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存款、貸款,聽起來簡單,但背後一定牽扯著無數的金融工具和交易。而“影子銀行”呢?它又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否比傳統銀行更危險?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明瞭“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這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影子”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又會如何引發新一輪的金融風暴。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揭開這些神秘的麵紗,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這個門外漢解析那些晦澀的金融術語和復雜的交易流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更能通過案例分析,讓我清晰地看到影子銀行是如何一步步壯大,又是如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發展趨勢保持高度關注的讀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樣的力量在驅動著金融體係的不斷演進,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導緻瞭周期性的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無疑是近幾十年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金融事件之一,而圍繞其成因的探討,也從未停止。我對“影子銀行”這個概念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因為它似乎觸及瞭金融體係的“灰色地帶”,是傳統監管難以完全覆蓋的領域。這本書的標題——“影子銀行內幕”,以及它所指嚮的“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無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我渴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影子銀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核心參與者有哪些,它們之間又是通過何種方式進行交易和相互關聯的。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光鮮外錶之下的金融交易,究竟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積纍風險,並最終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評分我對金融領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現代經濟運行機製的好奇,特彆是那些能夠顛覆傳統認知,引發深刻變革的金融現象。近年來,“影子銀行”這個詞匯齣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它似乎代錶著一種不那麼透明,卻又極其重要的金融力量。每當看到新聞報道中提及某個金融創新産品,或者某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大舉動時,我總會聯想到這個詞。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影子銀行”這個概念的探究欲望。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能夠深入剖析其內部的運作邏輯,比如它如何規避監管,它所依賴的資金來源是什麼,它又通過哪些復雜的金融工具將風險傳遞齣去。特彆是“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這個副標題,給我一種緊迫感和警示性,讓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揭示齣當前金融市場中潛藏的危機信號,以及這些信號是如何與影子銀行的擴張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我期待它能讓我對金融風險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閱讀瞭許多關於宏觀經濟和金融曆史的書籍,我一直對那些導緻經濟周期性波動,甚至引發係統性風險的深層原因著迷。尤其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雖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它所帶來的教訓和反思至今仍在發酵。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那場危機,必須超越錶麵上“次級抵押貸款”的字眼,去探究其背後更廣泛的金融結構性問題。這本書的標題“影子銀行內幕”以及“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這兩個關鍵詞,直接擊中瞭我的痛點。我總覺得,我們對金融市場的認識,往往停留在“看得見”的部分,比如那些高樓大廈裏的傳統銀行。但“影子銀行”的存在,讓我意識到金融體係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可能是一個龐大而隱秘的網絡,充斥著各種我不太熟悉的金融創新和交易方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野,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影子銀行的運作模式,瞭解它究竟是什麼,它與傳統銀行有何不同,以及它又是如何通過各種嵌套和杠杆,將風險悄無聲息地放大,最終可能演變成又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