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
定价:78.00元
作者:胡泽恩,黄倬炜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14165593
字数:
页码:4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是深圳集团出版的关于行业的第六本书籍。深圳集团成立十六年来,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积极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走在全国行业的前列。《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是深圳集团十六年服务中小企业、在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总结,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用平时的语言介绍了实务工作的全流程,结合实际经验,就如何开展保前调研、评审、保后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具体讲解,在书中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既是一本工作指南,又是一本百科全书。深圳集团希望通过《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与同仁分享成长经验,共同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诚信发展做出贡献,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目录
章 机构管理及文化建设篇
1.1 公司有哪些类别,市场怎么定位
1.1.1 经营范围
1.1.2 业务品种
1.1.3 股东背景
1.2 机构有哪些管理模式
1.2.1 专业分工管理模式
1.2.2 全业务管理模式
1.3 机构有哪些盈利模式
1.3.1 纯融资性业务的盈利模式测算
1.3.2 使用自有资金的盈利模式测算
1.4 机构应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1.5 如何使风险文化落地
1.5.1 从理念层出发,构筑与培育风险文化
1.5.2 从制度层着手,建立与推行流程、制度
1.5.3 以物质层约束,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1.6 机构的薪酬激励实现通常采用什么模式
1.6.1 高稳定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6.2 高弹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6.3 调和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7 如何实现绩效考核指标量化管理
1.7.1 实行绩效一风险挂钩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7.2 重指标,不唯指标论,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1.8 如何建立权责明晰的约束制度
第2章 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篇
2.1 融资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
2.1.1 业务品种的组成
2.1.2 业务的市场需求
2.1.3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1.4 运用扶持政策开拓业务,达到政企双赢
2.1.5 开发存量客户以开拓融资业务
2.1.6 与其他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2 保证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
2.2.1 保证业务包含哪些品种
2.2.2 非融资类保函都有哪些种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2.3 保函按照法律关系如何分类
2.2.4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2.5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3 债券增信业务体系和市场开拓
2.3.1 债券增信业务有哪些品种
2.3.2 债券增信业务的市场需求
2.3.3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3.4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3.5 开发已有客户资源开拓业务
2.3.6 与其他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第3章 保前调研篇
3.1 调研前期信息搜集
3.1.1 如何搜集行业资料
3.1.2 如何搜集企业内部资料
3.1.3 如何搜集企业外部资料
3.1.4如何搜集企业信用信息
3.1.5 如何搜集企业诉讼记录
3.1.6 如何搜集企业实际控制人信用信息
3.1.7 如何搜集企业技术创新信息
3.1.8如何搜集企业税务信息
3.1.9 如何搜集企业历史变更记录
3.1.10 如何搜集企业不良记录
……
第4章 评审篇
第5章 保后管理篇
第6章 风险管理篇
第7章 资产保全和债务追偿篇
第8章 机构信息化建设篇
作者介绍
深圳集团于2004年出版《深圳信用实践与探索》;2007年出版《信用机构经营管理》、《信用实务案例》;2010年出版《中小企业信用规制与探索》;2012年出版《中小企业债市融资》,均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和好评,成为行业**性著作。经过2年来的精心编写,《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即将面世,作为实操手册和工作指南,相信会受到市场追捧。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章 机构管理及文化建设篇
1.1 公司有哪些类别,市场怎么定位
1.1.1 经营范围
1.1.2 业务品种
1.1.3 股东背景
1.2 机构有哪些管理模式
1.2.1 专业分工管理模式
1.2.2 全业务管理模式
1.3 机构有哪些盈利模式
1.3.1 纯融资性业务的盈利模式测算
1.3.2 使用自有资金的盈利模式测算
1.4 机构应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1.5 如何使风险文化落地
1.5.1 从理念层出发,构筑与培育风险文化
1.5.2 从制度层着手,建立与推行流程、制度
1.5.3 以物质层约束,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1.6 机构的薪酬激励实现通常采用什么模式
1.6.1 高稳定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6.2 高弹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6.3 调和性薪酬模式及适用
1.7 如何实现绩效考核指标量化管理
1.7.1 实行绩效一风险挂钩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7.2 重指标,不唯指标论,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1.8 如何建立权责明晰的约束制度
第2章 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篇
2.1 融资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
2.1.1 业务品种的组成
2.1.2 业务的市场需求
2.1.3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1.4 运用扶持政策开拓业务,达到政企双赢
2.1.5 开发存量客户以开拓融资业务
2.1.6 与其他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2 保证业务体系及市场开拓
2.2.1 保证业务包含哪些品种
2.2.2 非融资类保函都有哪些种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2.3 保函按照法律关系如何分类
2.2.4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2.5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3 债券增信业务体系和市场开拓
2.3.1 债券增信业务有哪些品种
2.3.2 债券增信业务的市场需求
2.3.3 与银行合作开拓业务
2.3.4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2.3.5 开发已有客户资源开拓业务
2.3.6 与其他机构合作开拓业务
第3章 保前调研篇
3.1 调研前期信息搜集
3.1.1 如何搜集行业资料
3.1.2 如何搜集企业内部资料
3.1.3 如何搜集企业外部资料
3.1.4如何搜集企业信用信息
3.1.5 如何搜集企业诉讼记录
3.1.6 如何搜集企业实际控制人信用信息
3.1.7 如何搜集企业技术创新信息
3.1.8如何搜集企业税务信息
3.1.9 如何搜集企业历史变更记录
3.1.10 如何搜集企业不良记录
……
第4章 评审篇
第5章 保后管理篇
第6章 风险管理篇
第7章 资产保全和债务追偿篇
第8章 机构信息化建设篇
这本《实务指南与疑难解答》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出版行业充满了好奇,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把我从迷茫带入了清晰。 书中对出版流程的介绍,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让我对整个出版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从选题策划、稿件编辑、设计排版,到印刷装订、发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关于稿件编辑的部分,作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与作者沟通,如何进行文字校对,以及如何处理稿件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和“小贴士”。比如,如何与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何提高稿件的选中率,以及在出版过程中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陷阱。这些内容,是在一般的教科书上很难学到的,却对我们这些新人来说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作者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出版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对出版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给了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图书市场分析师,我一直致力于挖掘图书市场的潜在价值,并为出版商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和营销策略。而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我分析工作的得力助手。 书中对市场调研方法论的深入探讨,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目标受众分析、竞争对手评估以及市场趋势预测。特别是关于大数据在图书市场分析中的应用,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据来指导决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营销推广策略的创新性建议。作者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手段上,更是积极探讨了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平台,例如短视频、直播等,来扩大图书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这些前沿的观点,为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此外,书中对图书定价策略、渠道管理以及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内容,都是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宝典。它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扎实的分析工具,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在图书市场中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工作生涯中的一个惊喜。作为一个刚踏入图书发行行业的新人,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市场营销策略的细致阐述。从目标客户的分析,到营销渠道的选择,再到具体的推广活动设计,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图书推广,如何策划一场成功的线下签售会,以及如何与书店、图书馆等发行渠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图书物流和仓储管理的实用信息。在发行环节,高效的物流和合理的仓储是保证图书及时送达读者手中的关键。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物流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优化仓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这些知识让我对发行环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应对图书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在这种变化中寻找新的商机。作者分析了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兴阅读形式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解答了我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疑问,更让我对图书发行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图书审校,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文字的准确性和内容的严谨性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敏感内容的审查,如何界定抄袭行为,以及如何保证图书的学术严谨性等等。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官”,为我提供了清晰的判例和专业的指导。 书中对图书内容审查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审查难题,还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依据。比如,在处理涉及历史事件的内容时,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如何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章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版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书中对侵权行为的界定、维权途径以及预防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不同类型图书的审校要点,比如学术专著、科普读物、儿童绘本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图书,审校的标准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本书都为我一一梳理清楚,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审校的关键。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些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问题,现在都能迎刃而解。这本书就像我的“随身法律顾问”,为我在审校工作中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初拿到手时,我被它厚实的封面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仿佛里面藏着一个宝藏。我是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图书编辑,每天面对着大量的稿件和繁琐的流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知识土壤。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作者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剖析了当前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预测。读完这部分内容,我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行业前进的清晰路径。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兴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辅助的内容创作、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方面的潜力等等,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也为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作者选取了几个在出版界引起广泛关注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了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巧。 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知识的洗礼,也是一次思想的启迪。我不再感到迷茫和焦虑,而是充满信心和动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默默地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