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臨近海麵空間內多智能體協同任務優化
定價:48.00元
作者:崔亞妮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1329920
字數:
頁碼:1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形成海洋區域信息化、精細化、立體化管理,提高我國海洋安全保障、應急處置、環境監測和海上智能化作業能力,是實現海上絲綢之路經濟繁榮穩定的重要保障,是我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提升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強大助力。本書是編者在多年從事多智能體協同控製和海洋通信技術研究基礎上整理而成,重點介紹瞭臨近海麵空間內多智能體通信組網優化方法以及臨近海麵空間內多智能體協同任務規劃方法,為相關領域研究者提供理論指導。
目錄
目 錄
目 錄 I
圖目錄 I
錶目錄 I
章 臨近海麵空間多智能體協同技術 1
1.1 海洋智能裝備應用前景 1
1.2 多智能體協同技術研究進展 3
1.2.1 海洋智能裝備 3
1.2.2 多智能體協同任務規劃 6
1.2.3 多智能體通信組網優化 12
1.3 臨近海麵空間內多智能體協同關鍵問題 13
1.4 本書主要內容 16
1.4.1 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 16
1.4.2 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 16
1.4.3 基於時間窗口機製的集中式任務規劃 17
1.4.4 基於任務一緻性的分布式任務規劃 17
1.5 本書組織結構 18
第2章 無人水麵艇技術 20
2.1 引言 20
2.2 早期USV的應用 20
2.3 現代USV的原型-貓頭鷹係列 23
2.4 現代USV技術發展 25
2.4.1 軍用USV技術發展 25
2.4.2 民用USV技術發展 37
2.5 本章小結 42
第3章 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 43
3.1 引言 43
3.2 編隊編成問題描述 43
3.2.1 編隊編成基本原則 43
3.2.2 編隊編成問題描述 44
3.3 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模型 44
3.3.1 編隊任務執行效能 44
3.3.2 編隊編成模型 47
3.4 基於DNBPSO的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算法 48
3.4.1 粒子群優化算法描述 48
3.4.2 DNBPSO算法描述 51
3.4.3 基於DNBPSO的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算法描述 53
3.4.4 基於DNBPSO的海上多智能體編隊編成算法實現 55
3.5 仿真實驗與分析 56
3.5.1 實驗環境與條件假設 56
3.5.2 仿真實驗與結果分析 58
3.6 本章小結 60
第4章 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 61
4.1 引言 61
4.2 海上無綫電波傳播模型 61
4.2.1 海上無綫電波傳播環境 62
4.2.2 海上無綫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62
4.3 網絡拓撲優化控製模型 65
4.3.1 鏈路通信質量模型 66
4.3.2 網絡連接收益模型 66
4.3.3 網絡連接成本模型 67
4.4 基於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 68
4.4.1 基於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描述 68
4.4.2 基於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實現 70
4.5 基於EM-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 72
4.5.1 基於EM-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描述 72
4.5.2 基於EM-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實現 74
4.5.3 基於EM-DPSO的海上多智能體通信網絡拓撲優化控製算法復雜度分析 76
4.6 仿真實驗與分析 77
4.6.1 實驗環境與條件假設 77
4.6.2 仿真實驗與結果分析 78
4.7 本章小結 81
第5章 海上多智能體協同打擊時敏目標集中式任務規劃 82
5.1 引言 82
5.2 協同打擊時敏目標問題描述 82
5.3 協同打擊時敏目標集中式任務規劃算法 83
5.3.1 集中式任務分配 83
5.3.2 在綫路徑規劃 87
5.3.3 集中式任務規劃算法實現 89
5.4 仿真實驗與分析 91
5.4.1 實驗環境與條件假設 91
5.4.2 仿真與分析 92
5.5 本章小結 97
第6章 海上多智能體協同目標跟蹤分布式任務規劃 98
6.1 引言 98
6.2 協同目標跟蹤問題描述 99
6.2.1 通信決策 99
6.2.2 動態任務分配 100
6.2.3 跟蹤路徑規劃 100
6.3 通信決策機製 100
6.4 協同目標跟蹤分布式任務規劃算法 101
6.4.1 分布式動態任務分配 101
6.4.2 跟蹤路徑在綫規劃 104
6.4.3 分布式任務規劃算法實現 105
6.5 仿真實驗與分析 107
6.5.1 實驗環境與條件假設 107
6.5.2 仿真與分析 107
6.6 本章小結 115
參考文獻 117
作者介紹
任佳簡介:男 漢族 34歲,中員。海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在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嚮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和海洋通信技術。研究成果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1次,發錶論文25篇,SCI/EI索引16篇,齣版專著2部,申報國傢發明10項,軟件著作權4項。目前承擔國傢科技閤作專項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項。
文摘
序言
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那些希望在海洋智能係統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士,提供瞭一個結構完整、深度足夠、且高度貼閤實際工程需求的參考體係。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優化”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在極端環境中如何思考協同與決策”的哲學指南。我尤其推薦給那些正在從事水下機器人編隊、海洋環境監測或近海資源勘探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師。它所提供的理論框架,足以支撐未來數年的研究方嚮。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某些高級的並行計算實現細節,可能還需要讀者結閤其他軟件工程的書籍進行補充,但瑕不掩瑜,這本書在構建理論高地和指明工程方嚮上的貢獻是巨大的。讀完後,我對如何構建一個真正能夠在復雜海洋環境中穩定運行的自主係統,有瞭一個更加清晰和具象化的認識。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查閱的工具書。
評分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構建理論模型時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性。特彆是關於“空間約束”和“時間耦閤性”對優化目標函數的影響分析部分,邏輯鏈條異常清晰,每一步的推導都像是嚴絲閤縫的機械結構,讓人感到一種數學上的美感。很多同類書籍往往為瞭追求計算效率而簡化瞭環境的隨機性,但這本書卻勇敢地直麵瞭海洋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比如波浪、洋流的瞬時變化,是如何實時反饋並擾亂既定協同路徑的。這種對真實世界復雜性的尊重,使得書中的優化算法不再是空中樓閣。我特彆欣賞作者對“魯棒性”和“實時性”之間權衡的討論,這幾乎是所有實際應用係統的核心矛盾。書中提齣的幾種新型分布式優化算法,雖然初期學習麯綫略顯陡峭,但一旦掌握其內在邏輯,便能理解其在處理大規模、高動態任務集時的強大潛力。它提供的不是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一整套應對未來挑戰的“思維工具箱”。對於那些需要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可靠工程實踐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是一座連接純理論與工程實踐的堅固橋梁。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風格,我會選擇“務實的前瞻性”。它沒有陷入空泛的科幻想象,而是將目光牢牢鎖定在“臨近海麵”這個特定且關鍵的應用場景。書中對於特定傳感器數據融閤的章節,我個人覺得是全書的亮點之一。比如,如何利用有限的帶寬和功耗,在水聲信道不穩定的情況下,高效地傳遞環境感知數據,並驅動決策的改變。作者提齣的那種基於概率的輕量級信息交換協議,簡直是為資源受限的AUV量身定做的。這部分內容展示瞭作者深厚的工程直覺,深知在實際部署中,計算復雜度和通信效率往往比理論上的最優解更為重要。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緊張的海上試驗現場,思考著如何在每一個毫秒內做齣最經濟、最可靠的決策。這種強烈的現場感和對資源限製的深刻理解,是許多純數學模型所不具備的,這也是這本書區彆於其他教材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質量,也體現瞭電子工業齣版社一貫的高標準,這一點值得稱贊。對於涉及復雜空間幾何和運動學分析的章節,圖示的清晰度直接決定瞭讀者的理解速度。這裏的插圖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是輔助理解關鍵數學概念的“第二語言”。例如,描述多智能體間態勢感知的那個三維投影圖,層次分明,完美地解釋瞭信息盲區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協同策略如何彌補這些盲區。此外,書中引用和參考的文獻跨度非常大,從經典的控製理論到最新的機器學習範式都有涉獵,這說明作者的知識背景極其深厚,絕非閉門造車之作。我注意到,在討論任務分配的章節中,作者巧妙地引入瞭博弈論的思想來解決非閤作智能體間的潛在利益衝突,這種跨學科的融閤,使得整個研究體係更加立體和成熟。它不再是單一學科的自說自話,而是整閤瞭多方智慧的結晶。這種廣博的視野,對於拓寬初級研究人員的思路,是非常有益的引導。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仿佛真的能讓人感受到海風拂麵的氣息,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緒拉到瞭那個充滿未知與挑戰的“臨近海麵空間”。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純粹的工程技術類書籍,可能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標準,但翻開目錄後纔發現,它的視野要廣闊得多。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精力去構建一個既符閤物理現實,又極具前瞻性的研究框架。特彆是對於“多智能體協同”這一核心概念的處理,不再是簡單的算法堆砌,而是深入探討瞭在動態、非結構化的海洋環境中,如何實現信息共享、目標分解與衝突避免。書中對不同類型智能體(比如水麵無人艇、AUV以及水下傳感器網絡)之間的異構通信機製的探討,尤其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結閤瞭實際的海試場景進行推演。對於任何希望在海洋工程、水下機器人領域有所建樹的研究者或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紮實且富有啓發性的起點。它迫使你去思考,在真實世界的復雜性麵前,傳統的集中式控製策略是如何失效的,以及分布式、自組織的智能係統究竟該如何進化。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使得這本書在同類主題中顯得尤為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