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线路实验教程
定价:16.00元
售价:11.2元,便宜4.8元,折扣70
作者:刘建成,严婕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2936952
字数:231000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电子线路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物理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以应用性与技术实践性为鲜明特点,其中电子线路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基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电路连接、电路测量、故障排除、电路设计等实验技巧,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表的使用方法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科学态度、踏实细致的实验作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相关专业、专科学生的实验教材。
说实话,这本书在排版和语言风格上,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复古感”。我指的是那种老式教材的刻板和僵硬。每个句子都力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这种严谨却牺牲了所有的可读性和亲和力。阅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没有调味的干面包,虽然营养成分可能足够,但实在难以咽下去。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总是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论断式口吻,缺少了现代教材中那种鼓励探索、引导思考的互动性。比如,当讨论到某个电路的稳定性问题时,它只是给出结论,而没有通过对比不同的反馈结构,展示出为什么这个结构是“稳定”的,或者“不稳定”的边缘在哪里。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也极其保守,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的经典电路,对于当下流行的数字逻辑、嵌入式系统集成等内容,几乎是绝缘的。对于渴望了解前沿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显得过于陈旧和狭窄,仿佛时间在它身上凝固了。
评分拿到这本所谓的“教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强烈的被欺骗感。标题里赫然写着“实验教程”,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动手实践指导,能让我快速上手搭建和调试电路的宝典。然而,事实是,它更像是一本理论深奥到令人发指的学术论文集。每一个章节都充斥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抽象的物理概念,很多推导过程跳跃得让人猝不及防,仿佛作者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高等数学和电磁场理论的全部知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其中关于非线性器件特性的那几页内容,结果除了头晕之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收获。更别提书后的实验项目了,它们的描述极其简略,仅仅列出了所需的器件清单和最终的预期波形,对于如何精确测量、如何排除常见故障,只字未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你读完它,可能知道原理是什么,但当你面对一个实际的电路板,拿着示波器不知道从何下手时,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几乎为零。它更像是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工程师留下的笔记,而非给入门者准备的“教程”。这种脱节感,让人非常沮丧,感觉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评分这本书,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在上面。首先,它的封面设计得就像是八十年代的教科书,灰蒙蒙的,让人提不起任何阅读的兴趣。我本来期望能看到一些现代电子技术的介绍,比如物联网或者更深入的微控制器应用,结果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关于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础元件的冗长描述。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买了一张去火星的船票,结果发现船还没造好,你只能在岸边看着其他人在玩沙子。而且,书里的插图,我的天,那些电路图简直是手绘的吧?线条歪七扭八,标注模糊不清,我用了好大力气才分辨出哪个是晶体管,哪个是二极管。更要命的是,理论讲解部分,完全是老一套的推导公式,没有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辅助理解,读起来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我试着跟着书上的步骤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结果因为书里对元器件参数的描述过于笼统,导致我不得不去网上搜索大量的补充资料,才能勉强让实验跑起来。这本书,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真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把它放在书架上。它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被遗忘了许久,连灰尘都懒得擦的陈旧资料,丝毫没有体现出“教程”应有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评分我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这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体验。纸张手感粗糙不说,油墨的覆盖度也时好时坏。有些图例的线条边缘模糊,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细节结构的图形,常常因为墨点扩散而变得难以辨认。在一个需要精确识别元件布局的章节,我不得不拿出放大镜,才能确定某个细小的引脚到底应该连接到哪里。这种低劣的物理载体,极大地削弱了阅读体验。更不用提,书中的术语翻译和行文习惯,似乎也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学术标准。很多原本可以简单清晰表达的概念,被复杂的从句和生僻的词汇包裹起来,使得理解过程被不必要地拉长了。我感觉自己花了一半的精力在理解“作者想说什么”,而不是“这个电路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一个好的教程,应该努力降低读者的理解门槛,而不是设置障碍。这本书,很遗憾,似乎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让人在打开它的那一刻,就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阅读挑战。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路径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极其不符合逻辑的。它似乎是把所有相关的知识点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然后按照一个作者自己认为合理的顺序排列,但这个顺序对一个需要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的学习者来说,是混乱的。例如,它在前几章花了大量篇幅讨论了复杂的滤波器设计,但直到全书快结束时,才姗姗来迟地介绍了基础的运放(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而运放恰恰是实现这些滤波器的核心元件。这意味着,我在前面积累的所有知识,都缺乏必要的工具支撑,我只能带着一堆“想当然”的概念硬着头皮往下学。这种先教你盖屋顶,后教你打地基的学习体验,是极其反直觉的。我不得不频繁地翻阅其他资料,去填补这种结构上的巨大鸿沟。一个优秀的教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它应该确保读者在学习更高级概念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必要的底层工具。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