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杜鵑花文化
定價:39.00元
作者:趙冰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03893452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又是我國三大天然名花之首,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觀賞植物。趙冰著的《杜鵑花文化》從杜鵑花名考和栽培曆史、杜鵑花的詩詞和歌麯、杜鵑花得盆景與插花文化、杜鵑花得書法繪畫和雕塑、杜鵑花的飲食與醫藥文化、杜鵑花的旅遊經濟和市花文化、杜鵑花的園林文化等多個方麵全方位的介紹瞭杜鵑花文化。不僅從一個側麵反映瞭中國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對進一步開發利用杜鵑花種質資源、豐富中國的花文化內涵具有意義。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趙冰,博士,2008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師從張啓翔教授,2013年在美國佐治亞大學做訪問學者,現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同林藝術學院從事八仙花和杜鵑花種質資源的抗逆研究。
文摘
《杜鵑花文化》:
以上古詩多是撿拾杜鵑啼血滴而成花的典故,而在南宋王朝建立那年齣生的楊萬裏,對政局的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深有感觸,在他的《曉行道旁杜鵑花》詩雲:“泣露啼紅作麼生?開時偏值杜鵑聲,杜鵑口血能多少,恐是徵人淚滴成。”詩人一反傳統,繞過杜鵑鳥,直接道齣瞭杜鵑花紅的悲傷氣息,將紅艷的杜鵑比喻為由戍守邊地的徵人思鄉的眼淚滴成,將她喻為烈士魂魄的代錶,寓意更加深沉。杜鵑泣血的說法,原本是從紅杜鵑生發齣來的,血紅與花紅的共同點纔有花鳥貫通的可能。而清陳至言《白杜鵑花》中的詩句“蜀魄何因冷不飛?空山一片影霏微。那須帶血依芳樹,自可梳翎弄雪衣。細雨春波愁素女,輕風明月泣湘妃。江南寒食催花候,腸斷無聲莫喚歸。”詩中描寫瞭白色的杜鵑花掛在枝頭上,空寂的初春山嶺,一片迷濛。杜鵑花雪白的花瓣沒有瞭血跡,若化作鳥兒自可梳理那潔白的羽毛瞭。純潔的白杜鵑花,就像寂寞的嫦娥在細雨春波之中徘徊,又像孤獨的湘妃在清風明月之中哭泣。全詩至此,已是十分悲戚,詩人又在末尾點齣“腸斷”二字,更添幾分惆悵。該詩吟誦的對象是白杜鵑,但作者巧妙地運用設問的語氣,描繪齣瞭這一種杜鵑花的素淡雅白。唐代詩人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其中描寫到“萬壑樹參天,韆山響杜鵑”勾畫齣一幅壯美的春山圖,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宛如身臨其境,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勢。楊萬裏的《明發西館晨炊謁岡》:“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依。日日錦江呈錦祥,清溪倒照映山紅。”錦江位於四川,蜀地正是齣産杜鵑花的名所,那裏的杜鵑花植株高、顔色好。如此色彩艷麗的杜鵑花綻放滿山,何須特意去那所謂的名苑賞花呢?走在山路上,一路山花的美好不會辜負你我的期許。日日繁花似錦,處處火紅爛漫,嬌艷的花朵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之中,真是好一幅令人心情爽朗的風景畫。這首詩中詩人以歡快的心情描寫r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放時所欣賞到的美不勝收的風景。而宋代高僧擇磷《詠杜鵑花》一詩的開首兩聯,則如一幅春日杜鵑圖躍然紙上:“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j月時節,正是蠶老麥黃,一片明媚春光。青山之中,處處都有啼叫著的杜鵑鳥;而斷崖處,幾樹深紅如血的杜鵑花正迎風綻放,花朵鮮艷得仿佛要燃燒起來一樣,讓人從心底感到陣陣溫暖。這正是杜鵑鳥與杜鵑花交相輝映的描繪。
在這些詩人中,以白居易為,香山居士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曾多次從山上挖掘杜鵑移植到庭院,詩句“忠州州裏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所描繪的就是他移栽杜鵑成活的情景。自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寫到“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閑摺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詩中描述r陽光下,杜鵑花鮮紅欲滴。一陣風過.花瓣隨風擺動,好似火焰,簡直就像要燃燒起來一樣。詩人細細端詳手中的杜鵑花,這樣美麗的花啊,真不像是人間該有的。白居易將心愛的杜鵑花比作美人西施,相比之下,那些芙蓉、芍藥之流,全都黯然失色瞭。這是對杜鵑花美艷姿色的贊頌,而之後的“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
序言
無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吸引我瞭!硬殼封麵,啞光處理,摸上去手感溫潤,邊緣圓角的設計也顯得十分精緻。書名“杜鵑花文化”幾個字燙金印刷,在深邃的背景襯托下,散發齣一種低調而優雅的光澤。翻開第一頁,是那種略帶米黃色的高級紙張,紙質厚實,韌性十足,印刷的文字清晰銳利,墨色濃鬱,閱讀時眼睛一點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喜歡那種沉甸甸的書籍分量感,仿佛捧在手裏的是一段凝練的曆史,或者是一個厚重的思想。封麵上的插畫,雖然是抽象的筆觸,但卻巧妙地捕捉到瞭杜鵑花盛開時那種熱烈而奔放的神韻,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和諧,讓人在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一種生命力的勃發。我特彆留意到,書的內頁排版也十分用心,留白恰到好處,字號適中,段落劃分清晰,讓整個閱讀體驗都變得非常流暢和舒適。即使是書脊部分,也做瞭精細的裝裱,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輕易散頁,細節之處盡顯匠心。這種對書籍本身品質的極緻追求,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人文的雅緻。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書中,去探索它所承載的豐富內容,相信它帶給我的,將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場視覺和觸覺的雙重享受。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關注的是作者的背景和寫作風格。趙冰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他/她(我還沒確定性彆)在文化研究領域的著作,我一直都很推崇。他/她(我還是用他/她吧,以免先入為主)的文字總是帶著一種深邃的洞察力,不落俗套,而且非常注重考證,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深思熟慮。讀他/她的書,總能感受到一種智慧的火花在字裏行間閃耀,不會有那種浮於錶麵的空泛議論。這次關於“杜鵑花文化”的研究,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他/她(再次使用)運用一貫的嚴謹態度,將杜鵑花這一意象,從曆史、文學、藝術、民俗等多個角度進行剖析。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史詩般”的敘述,將杜鵑花的發展脈絡,如同電影鏡頭般在我眼前展開,從遙遠的古代,一路走到當代。我期待他/她(依然)能夠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但又不會讓學術的嚴謹束縛瞭文字的流暢性。我想要的是那種,讀起來既有深度,又充滿趣味性的作品,能夠讓我沉浸其中,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探索杜鵑花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這本書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的功力,而我對趙冰的信任,讓這份期待更加強烈。
評分我一直對一些地域性的文化符號特彆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蘊含著豐富曆史和象徵意義的植物。杜鵑花,在我印象裏,一直是那種在山間野外肆意生長,又能在庭院中被精心栽培的花卉。它既有野性的生命力,又不失文人墨客筆下的柔美。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及時雨,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這個我所熟悉的,卻又知之甚少的“杜鵑花文化”。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杜鵑花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人們心中的地位和意義,或許它曾是某種祭祀的象徵,又或許是某個王朝的圖騰,甚至可能在民間傳說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很好奇,除瞭作為一種觀賞植物,杜鵑花是否還在醫藥、染料、甚至是某種習俗中發揮過作用。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非常有研究價值,“文化”二字,預示著它不僅僅是植物學的介紹,更包含瞭人文曆史、民俗風情、甚至藝術審美的多維度探索。我希望作者能夠從曆史的長河中梳理齣杜鵑花的演變軌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析它的象徵意義,比如它所代錶的忠誠、思念、甚至是某種政治寓意。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對杜鵑花的認知,將從錶麵的喜愛,升華為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就覺得它的分量感非同一般。我一直相信,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的價值,也體現在它所承載的溫度和情感。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溫潤的質感,還有燙金的書名,都讓我覺得它一定蘊含著某種特彆的情感連接。我很好奇,杜鵑花在作者心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是一種關於故鄉的記憶,一種逝去的青春,還是一種永恒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情感,讓我通過對杜鵑花的解讀,看到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能夠引發共鳴的散文式的篇章。或許,作者會描繪齣在某個特定的季節,某個特定的地點,杜鵑花盛開時的壯麗景象,以及這些景象背後所蘊含的詩意和哲學。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一種與自然對話的平和,也可能是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它不一定非要有多麼宏大的敘事,但一定要有足夠的情感深度,能夠穿透心靈,引發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編排和內容邏輯,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一本好的非虛構類圖書,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能夠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主題。我期待《杜鵑花文化》能夠有這樣一種組織結構:開篇或許會從杜鵑花最普遍的認知入手,比如它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然後逐步深入,探討它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再到文學作品中的描繪,藝術創作中的運用,最後可能迴到當代,探討現代人如何看待和傳承杜鵑花文化。我希望書中會有各種類型的素材,圖文並茂,例如精美的攝影作品,描繪杜鵑花盛開的唯美瞬間;又或是曆史文獻的摘錄,展現杜鵑花在古代的地位;還有一些文學作品的節選,體會杜鵑花在詩詞歌賦中的意境。我非常喜歡那種,能夠讓不同領域知識融會貫通的作品,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智慧的整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認識到杜鵑花並非單一的形象,而是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並且這種內涵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