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 | 作者 | 白朴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5786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白朴、金瑜雪、应苗苗*的《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主要介绍了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全书分八章,其中包括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种植业固碳减排增汇潜力分析和技术对策探讨、浙江省碳汇林业发展对策研究、浙江省渔业碳汇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浙江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等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节 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概述 一、全球碳排放概况 二、低碳农业研究现状 三、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第二节 浙江省低碳农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四、威胁(Threats)分析 第三节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关键性技术对策建议 一、种植业低碳发展关键技术对策建议 二、畜牧养殖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对策建议 三、碳汇林业发展关键性技术对策建议 四、发展碳汇渔业关键性技术对策 第四节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宏观对策建议第二章 种植业固碳减排增汇潜力分析和技术对策探讨 节 种植业减排增汇固碳潜力分析 一、种植业碳源/汇特征 二、种植业减排增汇固碳减排增汇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种植业减排增汇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到位.有效投入不足 二、人均耕地不足,耕地有机碳储量较低 三、高碳种植特征明显 四、低碳技术推广难 五、缺乏温室气体减排的测定核查方法 第三节 技术对策 一、推广农田生态种植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 二、选育和推广低碳高产作物品种 三、低碳施肥 四、低碳管水 五、病虫害低碳防治 六、重视设施栽培的固碳及减排 七、农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八、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第三章 浙江省碳汇林业发展对策研究 节 森林和林业在发展低碳农业中的作用 第二节 浙江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浙江省碳汇林业的重点 第四节 碳汇林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现状 二、浙江碳汇林业现状 三、浙江省碳汇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浙江省碳汇林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对策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对策第四章 浙江省渔业碳汇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节 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第二节 渔业碳汇内涵与外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与内涵 二、渔业主要形式与机理 三、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浙江省海洋渔业产业现状及渔业碳汇能力分析 一、浙江省海水贝类养殖现状 二、浙江省海水藻类养殖现状 三、浙江省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分析 第四节 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一、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的有利条件 二、浙江省发展碳汇渔业存在问题 第五节 浙江发展碳汇渔业的发展路径和对策 一、发展路径 二、发展对策第五章 浙江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节 全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污染问题严重 二、资源匮乏 三、畜牧业养殖具有不稳定性,养殖风险大 第二节 浙江畜牧业发现现状 一、污染严重,生态压力加大 二、生产与发展不相适应 三、粪污空间承载量分布不均 四、全省畜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节 畜牧业发展对策 一、养猪场废弃物园地制宜,由统一处理 二、引进国外先进的废弃物处理设备 三、建立养殖园区 四、农牧结合与资源利用结合 五、引进微生物技术与资源综合华利用相结合 六、猪的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七、大力发展立体型养殖模式 八、养殖场大力发展利用畜禽废弃物 九、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粪便氮磷排放 十、积极探索发酵床养殖模式 十一、制定低碳畜牧业的发展规划 十二、加大财政对低碳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三、规范与正确引导畜牧养殖企业的生产行为 十四、增强畜牧养殖户对低碳畜牧业的认识与理解第六章 我国食品工业碳排放现状和碳减排对策 节 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现状与碳排放 一、我国工业的碳排放现状 二、我国食品工业碳排放现状 三、我国食品工业低碳生产的必要性 四、我国食品工业低碳生产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食品工业碳排放途径和低碳生产的发展对策 一、食品工业生产碳排放的途径 二、我国食品工业低碳生产的发展对策 第三节 食品生产的装备节能 一、食品干燥加工过程的节能 二、食品低温加工的节能设备 第四节 食品生产过程的热利用和用汽节能 一、回收利用高温冷凝水的热能 二、采用多效蒸发器 三、热泵蒸发器 四、锅炉的节能 第五节 食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一、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二、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三、粮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第六节 食品工业生产过程的低碳优化 一、食品低碳生产优化的现状 二、食品低碳生产优化的流程 三、食品低碳生产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四、结论第七章 国际碳汇交易模式研究及其对浙江的借鉴 节 外碳汇交易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进展 三、外研究简要述评 第二节 国际碳汇交易模式研究及其借鉴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研究 二、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研究 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计划(GGAS)研究 四、日本东京都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Tokyo—ETS)研究 第三节 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研究 浙江省发展林业碳汇交易的SWOT分析 第四节 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构成要素分析 一、市场主体 二、交易对象 三、交易价格 四、交易方式 五、交易的中介机构 六、交易的管理 第五节 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 一、供求机制 二、价格机制 三、竞争机制 四、融资机制 五、风险机制 第六节 对的建议第八章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节 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对策保障措施 一、建立低碳农业示范基地 二、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加大低碳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四、强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服务职能 第二节 建立健全投入和资金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体系 二、加大对低碳农业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 三、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信贷资金保障机制 第三节 加大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定期开展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的考核评价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这本书,我产生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深入到农田、深入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实现“低碳”的实用指南。比如,我希望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如何优化作物品种选择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如何通过改进畜禽养殖方式,有效降低甲烷和氨气的排放;甚至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和大数据,来精准监测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碳排放的最小化。我还期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成功的“低碳”农业模式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战略探讨和政策分析。它反复强调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对于如何具体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比如土壤碳汇的提升,或者秸秆的综合利用,书中涉及的细节并不多。它更像是在为整个农业体系的“低碳”转型描绘一幅宏大的蓝图,却未能提供足够的“草根”视角和技术细节。这使得我虽然理解了国家层面的目标和方向,却在如何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感到一丝迷茫。
评分我带着对“低碳农业”的强烈好奇心翻阅了《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这本书,却发现它所展现的内容,与我最初的想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曾设想,这本书会像一本关于可持续农业的百科全书,详细介绍各种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具体方法,例如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甚至会涉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农业生产,如太阳能温室、沼气工程等。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科学地测算农场的碳排放量,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篇关于国家农业政策的深度解读报告。它花费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当前中国农业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书中对农业产业政策的阐述,对农村改革的探讨,以及对绿色金融如何支持农业发展的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却让我觉得有些“失焦”。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基层实践的案例,更多关于农民如何参与到“低碳”转型中的故事,以及更多关于具体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信息。这本书的宏观视野固然开阔,但对于渴望获得实际操作指导的读者而言,显得有些“望洋兴叹”,未能真正触及我想要了解的“低碳”细节。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书籍,但《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这本书,却让我感到些许遗憾,因为它似乎偏离了我对“低碳农业”的初步认知。我一直以为,“低碳农业”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例如推广有机肥、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可能涉及到生物技术的应用,比如培育抗病虫害、需肥量低的作物品种。我还设想书中会详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独特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平衡产量与环保,如何引导农民接受新的耕作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体系如何构建。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宏观的国家发展战略报告,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政策解读、宏观经济分析、以及对产业结构的探讨。例如,它大篇幅地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农业的整体升级,以及如何利用金融杠杆来支持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渴望了解具体“低碳”实践层面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宏大叙事,缺乏落地性和操作性。我期待的是更微观的视角,比如具体到某个农场的碳足迹测算方法,或是推广一种新型节能农机具的案例分析,甚至是如何通过改良土壤管理来固碳的科学原理。尽管如此,书中对于国家层面如何统筹规划,如何引导资源配置的论述,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只是它未能触及我内心深处对“低碳农业”具体实践的求知欲,使得这次阅读体验,略显“纸上谈兵”。
评分读了《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似乎更多地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农业的转型升级,而非单纯的“低碳”技术应用。书中的分析,很多时候是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协调、以及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的,这让我想到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农业发展融入到更广泛的国家发展目标中,比如如何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绿色发展理念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原本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操作手册,详细讲解如何在田间地头实现“低碳”,比如具体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或者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构建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然而,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高屋建瓴的展望,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比如,它会探讨如何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种植养殖业的比重,如何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虽然这些讨论对于理解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脉络很有帮助,但对于一个希望快速掌握“低碳农业”实践技能的读者来说,确实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它更像是在描绘一幅宏大的发展蓝图,而非提供一把解锁具体“低碳”实践的金钥匙,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感到意犹未尽,渴望更深入、更具体的实践指导。
评分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低碳农业发展对策探索与研究》这本书,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农业领域真正实现“低碳”发展。我曾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行之有效的低碳农业技术,例如如何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方式来改良土壤健康,增加碳汇能力;如何利用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技术来节约水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农业碳排放核算和管理的实用方法,以及一些成功的低碳农业模式案例分析,从中汲取经验。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更偏向于宏观政策和战略层面的论述。它更多地是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协调、以及产业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农业的转型升级。书中关于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论述,虽然有其深刻之处,但对于一个渴望了解具体“低碳”实践操作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隔靴搔痒”。它提供的是一个大的框架和方向,却未能深入到具体的“低碳”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总觉得未能获得我最想找到的“硬核”内容,这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让我有些意犹未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