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四十二式太极拳(附vcd光盘) 作 者:本社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8*1版 印刷时间:2007年8*1次 I S B N:9787500931751 字 数:60000 开 本:32 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170g * 价:13.00元
目录
一、四十二式太极拳简介二、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三、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图解四、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路线示意图五、四十二式太极拳连续动作图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动作图解、动作路线示意图、连续动作图,全书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了陈、杨、吴、孙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并配194幅动作示意图。
从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套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教材范本。它首先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基础框架,从站桩、呼吸这些最根本的功法入手,确保学习者在进入套路之前,已经对太极的“内功”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套路解析部分是按照最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顺序逐步展开的,每式之间都有明确的承接和过渡关系,而非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步法”的详尽论述,作者将步法分解成了重心转移、虚实转换、足底着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配有非常细致的俯视图和侧视图,清晰地展示了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点变化。对于希望系统学习太极拳,并想打下坚实基础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可自我引导的完整学习路径,其系统性令人赞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那种略带泛黄的米白色纸张,配合着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沉稳而经典的韵味,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不是那种浮躁的、追逐潮流的出版物,而是真正沉淀下来的知识载体。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触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布局,无论是文字的行距、字号的选择,还是插图中动作分解图的留白处理,都体现出设计者对太极拳练习者阅读体验的深思熟虑。特别是那些关键的重心转换和手部细节的图示,用加粗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阴影来突出要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捕捉到那个微妙的劲路变化。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本传授技艺的书籍,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翻阅欣赏,便已是一种享受。它成功地将传统武术的厚重感与现代印刷的美学标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份匠心,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对于我这样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起到了一个极佳的“校准器”作用。我过去在练习中总有些动作感觉别扭,发力不顺畅,但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这本书中对于“顶、扁、丢、掉”这些常见错误的纠正,简直是“对症下药”。作者用极其直白且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身体在运动中容易出现的力学偏差,并且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调整方法,比如通过在墙边练习、或者使用辅助工具来感知身体中线。这些方法并非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带回练功场去验证的“小窍门”。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条针对肘部松沉的练习法,仅仅两周时间,原本僵硬的动作就明显变得圆活流畅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松开了原本绑在身体上的绳索。它不是那种只能供着看的“圣经”,而是真正可以被汗水浸透、被拳架磨损的“练功手册”,这点对我来说价值连城。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一般武术书籍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也没有过度商业化的轻佻浮夸,反而带有一种老一辈武术家特有的那种温润而坚定的语气。阅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身边,耐心细致地为你讲解每一个要点。文字中流淌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偶尔穿插的典故和对前辈宗师的缅怀,都让人对太极拳这项文化遗产心生敬畏。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拳意时所选用的词汇,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武术的精准性,比如描述放松时用的“如棉裹铁”,形容劲力蓄发时用的“一触即发而不发”。这种文字的力量,能够激发练习者内在的热情和对武学的敬畏之心,让人在枯燥的重复练习中,依旧能保持一颗专注而虔诚的心,这种精神层面的引导,远比单纯的招式讲解来得更为重要和持久。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但这本书在理论阐述的深度和广度上,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招式名称和口诀,而是深入挖掘了太极拳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内在运行机制。作者对于“掤、捋、挤、按”这四正手劲的解析,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力量运用,而是结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道家的阴阳辩证法,让人豁然开朗。例如,书中对于“引进落空”的描述,引用了古代兵法中的“避实击虚”理论,将武术的精髓上升到了战略层面。这种跨学科的论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练习者对太极拳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肢体的模仿,而是开始关注气机的导引和意念的培养。每次研读其中关于“缠丝劲”的章节,都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高深的内功课,那种对身体内部能量流动的细腻描绘,即便是没有实际演练,也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气流在经脉中运转的奇妙感。它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