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文对照 9787548726814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文对照 97875487268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家国,钟舟海,何小陆 著
图书标签:
  • 中华文化
  • 经典诵读
  • 中英文对照
  • 文化
  • 教育
  • 国学
  • 传统文化
  • 语言学习
  • 诵读
  • 中华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8726814
商品编码:297582048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文对照 作者 罗家国,钟舟海,何小陆
定价 36.00元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 9787548726814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由罗家国、钟舟海、何小陆编*的《中华文化经 典诵读(汉英对照)》共八个单元,遴选了《三字经》 《弟子规》《论语》中的经典之作,以及其他历代名 家的诗词散文名篇。本书采用拼音注音以及汉英对照 形式,便于华裔青少年学习、诵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 烂文化的瑰宝。对海内外青少年中华文化经典学习的 活动短平快开展是有益的尝试,同时,对于汉语国际 教育专业建设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材建设,有重要 的创新价值。

   作者简介
罗家国,男。1958年6月生,江西赣州市人,硕士,教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在外的学术会议上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以**作者发表中文**及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被EI和ISTP收录10多篇,论文《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并收录: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6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主持开发的“教育学”多媒体课件获江西省高校多媒体竞赛三等奖:出版的《基于教育测量与统计的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专*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参编教材5部。其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主编)、《可持续发展概论》(副主编)分获江西省**教材二等奖:主持完成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省教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0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4项,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20多项:主持省质量工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l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钟舟海,男,1974年3月生,江西赣州崇义县入,199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语言、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语委方言保护专项课题、教育部入文社会科学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2部,教材3部。 何小陆,男,1975年7月生。江西于都人。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文学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教育鄙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江西省教改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红楼梦(美绘少年版)》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等*作2部。 罗家国,男。1958年6月生,江西赣州市人,硕士,教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在外的学术会议上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以**作者发表中文**及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被EI和ISTP收录10多篇,论文《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并收录: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6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主持开发的“教育学”多媒体课件获江西省高校多媒体竞赛三等奖:出版的《基于教育测量与统计的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专*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参编教材5部。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主编)、《可持续发展概论》(副主编)分获江西省**教材二等奖:主持完成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省教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0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4项,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20多项:主持省质量工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l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钟舟海,男,1974年3月生,江西赣州崇义县入,199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语言、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语委方言保护专项课题、教育部入文社会科学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2部,教材3部。 何小陆,男,1975年7月生。江西于都人。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文学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教育鄙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江西省教改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红楼梦(美绘少年版)》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等*作2部。

   目录
单元 《三字经》选读 课人之初 Lesson 1 Newborn Human Beings 第二课养不教 Lesson 2 Rearing Children Without a Proper Education 第三课玉不琢 Lesson 3 If Jade Is Not Carved and Chiseled 第四课头悬梁 Lesson 4 One Tied His Hair to a Roof Beam 第五课犬守夜 Lesson 5 Dogs Keep Watch at Night 对对碰第二单元 《弟子规》选读 第六课总叙 Lesson 6 Prefaee Outline 第七课父母呼 Lesson 7 When Parents Call 第八课冬则温 Lesson 8 In Winter Be Warm 第九课对饮食 Le sson 9 With Food and Drink 第十课凡出言 Lesson 10 Whenever One Speaks 第十一课人不闲 Lesson 11 If People Do Not Have Time 第十二课凡取与 Lesson 12 When Taking and Giving 第十三课 事虽小 Lesson 13 Though a Matter May Be Small 第十四课 见人善 Lesson 14 On Seeing Others Being Good 第十五课读书法 Lesson 15 The way to Study 中国八大菜系 第三单元 《增广贤文》选读 第十六课 孝当竭力 Lesson 16 Do Your Utmost to Be Dutiful 第十七课 知己知彼 Lesson 17 Know Both YourseIf and Others 第十八课 路遥知马力 Lesson 18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第十九课 知足常足 Lesson 19 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 第二十课 长江后浪推前浪 Lesson 20 The WaYeS Behind Drive on Those Before 十二生肖 ……第四单元 《论语》选读第五单元 家训名篇第六单元 为学名篇第七单元 修身名篇第八单元 忠孝名篇第九单元 传统节日名篇参考文献编后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对照》 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古至今,无数的经典著作,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夜空。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着瑰丽的艺术魅力。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精心编纂了这本《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对照》。本书精选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篇章,力求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邃内涵,并辅以权威准确的英文翻译,旨在搭建一座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让世界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述 本书的编纂宗旨在于“诵读经典,传承文脉,沟通世界”。我们深知,经典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思想智慧以及情感共鸣。因此,在选篇上,我们力求广泛而精炼,涵盖了诗歌、散文、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力图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一、 精选经典,涵括广博 本书收录的篇目,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或情感真挚,或哲理深刻,或辞藻华美,或意境悠远。我们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让读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文化的演变轨迹,从微观上品味不同时代文人的独特风采。 诗歌的瑰丽与抒情: 篇目中包含了唐诗宋词的代表性作品,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婉约。这些诗篇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典范。它们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抒发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传递着积极向上或深沉内省的情感力量。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的繁华与个人的命运悲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以其慷慨激昂的语言,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悲愤与英雄气概。 散文的雅致与哲思: 本书亦收录了诸如《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哲学经典中的片段,以及唐宋八大家等名家的散文名篇。这些篇章语言精练,寓意深远,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人生智慧。例如,《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蕴含着人生须臾的哲理;《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则以其玄妙的语言,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而韩愈的《师说》则阐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师道尊严,其论证严谨,语言生动,成为后世师德的楷模。 历史的沉淀与教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本书选取了部分史书中的精炼叙述,如《史记》中的人物传记片段,这些篇章以其客观的叙述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借鉴。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也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与人性。 文学的意境与情怀: 除了上述体裁,本书还包含了部分古代小说、戏曲的经典选段,让读者领略中国古典文学在叙事上的精妙构思和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如《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描写,虽篇幅有限,但足以让读者窥见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 二、 中英对照,沟通无碍 本书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我们深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为了让更多的非中文读者能够跨越语言障碍,直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我们邀请了资深的翻译家,对每一篇目进行了严谨、准确、且富有文学性的翻译。 力求忠实原文,兼顾意境: 翻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对于意境深远、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古文。我们的翻译团队不仅注重词语的字面意思,更力求把握原文的韵味、语调、情感以及文化背景。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反复推敲,力求在保留原文神韵的同时,让英文读者能够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对于诗歌中的意象,译者会寻找英文中最贴切的词汇来传达其视觉、听觉或嗅觉上的感受,并尽可能保留其象征意义。 精益求精,反复校订: 为了确保翻译的质量,本书的翻译经过了多轮的审校和校订。译者、编辑、以及一些海外的文化专家都参与其中,从语言学、文学性、文化适切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力求将最优秀、最准确的译文呈现给读者。 三、 诵读指导,深入理解 本书不仅提供了精美的文字,更倡导“诵读”这一古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相信,通过朗读,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文字的音韵美、节奏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字词注释,扫除障碍: 对于一些生僻字、古词、典故,本书都附有详尽的注释,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理解原文的准确含义。这些注释力求简洁明了,避免过度解读,让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篇章赏析,点拨迷津: 在部分篇章后,我们还附有简短的赏析,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赏析旨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对照》的出版,其价值与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1. 文化传承与弘扬: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通过精选经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中英对照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了解并喜爱中华文化。 2.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的隔阂常常是跨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本书的英文翻译,为世界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 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经典能够滋养心灵,提升人文素养。本书所收录的篇章,无论是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探讨,还是历史的借鉴,都能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 4. 语言学习的辅助工具: 对于学习汉语或英语的读者而言,本书也是一个极佳的学习材料。通过对照阅读,可以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体会两种语言在处理相似内容时的差异与特色。 结语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中英对照》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图书。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走进中华文化殿堂的引路人,成为您感悟古人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在经典的世界里遨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书法和古典诗词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让我欣赏文字之美,又能让我感受到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书籍。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我尝试阅读了几首诗词,发现它不仅收录了经典的原文,还有详细的注释和赏析,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品味诗词的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诗词意境的描绘,那种含蓄而隽永的美,总是让我沉醉其中。而且,它的中英文对照,也让我有机会从另一个语言的角度去理解诗词的含义,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新颖的体验。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让我更加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雅致,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传递出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厚重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温润,即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它排版上的用心之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嵌入的插图,虽然不是每一页都有,但出现的几幅,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本的意境,古朴的画风与经典内容相得益彰,仿佛能将人带回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书中的注释也十分详尽,对于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了解经典内容但又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的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到内涵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补充,这本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语言入手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经典著作更是蕴含了无数的智慧和历史沉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中文和英文并列,更是在翻译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力求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也能够展现出英文的流畅性和表达力。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些深奥的古文,并从中体会到汉语言的魅力。我喜欢通过阅读这样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文化的迷宫,找到通往智慧的道路。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哲学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很多中华文化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其语言的优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智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索欲。我喜欢它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通过一种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它在文本之外,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以及哲学思想的阐释,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让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文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讨,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自己古文功底有限,很多经典的原文阅读起来总是磕磕绊绊,时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理解其中深意。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立刻就被它的“中英文对照”这一特点深深吸引。我一直认为,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仅仅依靠中文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对照原文和英文译文,从不同语言的视角去理解同一篇经典,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把握,更能体会到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发现英文译文的质量相当不错,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这需要译者有深厚的双语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不同的文化语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立体、更全面的方式去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