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
定价:58.00元
作者:邹广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00091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笔者对目前中西文论对话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是用对话的基本原则——多元、平等与交流来反思自身文论与文化传统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儒学为匮乏的就是平等的理念,没有平等的精神就没有普遍幸福的观念。对平等原则的思考与对平等理念对中国文化意义的反思乃是本书的出发点与终归宿。笔者的思考不仅来自对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的价值理念的反思。
目录
前言章 文论传统与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及其现代意义第二章 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第三章 中西文论传统的历时与共时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亲缘与性别原则及《路得记》的非亲缘原则第五章 基督教个体平等与普遍幸福的基本理念对现代中国的意义第六章 从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看中西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理念第七章 审美特性的民族性与善的基本原则的普遍性
作者介绍
邹广胜,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四川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文学与文论,2000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学的基础理论,2000年至2002年在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西比较诗学。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在哈佛大学访学。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文学思潮的分析报告,虽然视角更为聚焦于理论的演变,但其对文学界各种新锐观点的梳理和辨析,让我对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以一种学术侦探般的严谨,追踪了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再到认知诗学、具身美学等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书中对每一思潮的核心概念、代表人物、以及与其他思潮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辅以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进行说明,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评述过程中所展现的批判性思维,他既能肯定新思潮的创新之处,又能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避免了盲目跟风或全盘否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学理论的活力与复杂性,也意识到文学研究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挑战的动态过程。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当代文学研究疆域的认知,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兴趣。这种对学术前沿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洞察,让我联想到了《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勇于挑战既有范式、积极推进对话的精神,都是在为学术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启示,读起来却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联想到了《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这本书所探讨的“现代意义”。作者并没有将古代哲学简单地视为历史遗迹,而是通过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思想的深入解读,挖掘其在处理当下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独特视角和智慧。书中对“民本思想”、“无为而治”、“法治精神”等概念的现代解读,让我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哲学命题有了新的认识。作者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哲学注重整体性、平衡性和人伦和谐的特点,认为这些思想在日益碎片化、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解毒”作用。案例分析部分也非常扎实,结合了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说明如何从古代哲学中汲取养分,寻找解决之道。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获得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力量,也对中华文明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探讨的是文论的现代意义,而这本书则展现了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二者都在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都充满着对智慧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虽然主题是关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与调适,但它所折射出的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以及语言背后深层文化逻辑的差异,却深深触动了我。书中例举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另一种文化语境时所遇到的困境,从词语的直译困难,到习语、典故、甚至是价值观的鸿沟,作者都细致入微地进行了分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留白”和“含蓄”这两种东方审美情趣在西方翻译中的失落,以及西方文学中那些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在东方语境下可能产生的突兀感。作者提出的“文化桥梁”概念,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的沟通与协商,这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分析,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跨文化交流现场,亲身体验其中的挑战与乐趣。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的体验,也更加理解了翻译工作者的不易。这种对文化间细微差异的敏感度和深刻洞察,让我想起了《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这本书在探讨中西方文论对话时所呈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包容的态度,都指向了理解与尊重。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虽然和《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的书名乍一看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阅读过程中的那种智识上的愉悦感却非常相似。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尤其是它如何挑战了那些曾被视为绝对真理的文学范式。作者通过对福柯、德里达等人的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层层剥茧地揭示了文本的多义性和读者在意义构建中的核心地位。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从经典小说到当代诗歌,都展现了后现代视角如何颠覆传统的解读方式,挖掘出文本隐藏的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编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元叙事”瓦解的部分,这让我对许多宏大叙事文学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其背后的建构逻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文学作品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拘泥于作者的意图或单一的解释,而是更加拥抱文本的开放性和多元解读的可能性。这种智识上的解放感,与我当初接触《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时,对传统文论在当代语境下进行反思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艺术史发展的书籍,虽然关注的是视觉艺术,但其宏大的视野和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艺术流派之间相互影响的梳理,让我联想到《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对于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对话的探讨。这本书以极其翔实的史料,勾勒出了从古典时期到现代艺术的演变轨迹,尤其是在阐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如何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以及巴洛克艺术如何回应和突破古典主义的束缚时,展现出一种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的叙事风格。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和艺术家,而是着力于分析艺术风格背后的时代精神、哲学思潮和技术革新,将艺术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解读。书中对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如印象派、野兽派)产生的“东方主义”影响的论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颠覆了我以往对艺术史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更深层次的交融与碰撞。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理论,再到不同文化间的互鉴,都让我体验到一种智识上的深度探索,与《正版刚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关于中西文论对话的再思考9787100091435邹广胜》所追求的对话与融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