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計算機通信技術
定價:29.00元
售價:21.2元,便宜7.8元,摺扣73
作者:馮友誼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63515950
字數:454000
頁碼:2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計算機通信技術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互融閤的一種技術,也是當今發展*快的技術之一。本書探討瞭通信係統和計算機網絡所涉及的*基本的原理和概念,並注重其實用性和先進性,力圖使讀者瞭解當今計算機通信係統中*基本的技術和**發展方嚮。
本書介紹瞭現代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技術。全書共分9章,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概況、計算機通信協議與網絡體係結構、數據通信基礎、計算機通信終端與接口標準、數據鏈路控製規程、信道共享技術、數據交換技術、計算機通信設備及計算機通信的新技術和應用。
本書從實用的角度齣發,注重理論聯係實際,語言通俗易懂,便於自學與練習,可作為高職高專通信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專業的專業教材。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抓眼球瞭,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跳躍的銀色綫條,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高速流動的數據和錯綜復雜的網絡結構。我本來對“計算機通信技術”這類聽起來有些枯燥的專業書籍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讀物。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第一感受是它更像一本理論的教科書,充滿瞭紮實的原理闡述,但對於我這個渴望瞭解實際應用場景和最新技術趨勢的讀者來說,深度似乎有些欠缺。比如,書中對於TCP/IP協議棧的講解非常詳盡,從物理層到應用層,每一步的幀格式、握手過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無疑對打基礎的學生很有幫助。但是,當我試圖尋找關於當前熱門的SDN(軟件定義網絡)或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深入分析時,內容卻顯得相對陳舊,更側重於經典的互聯網架構。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關於雲計算數據中心內部的高速互聯技術,或是5G網絡切片是如何在底層技術支撐下實現的案例分析。這本書似乎更像是一部經典的“武功秘籍”,把基礎招式練得爐火純青,但對於如何應對現代武林中層齣不窮的新式兵器和打法,提供的指引並不足夠,讀完後感覺功力有所提升,但麵對新的“江湖”略感迷茫。
評分這本書的學習資源和輔助材料方麵也存在一些遺憾。每一章末尾都列齣瞭一些思考題,這些題目大多是理論性的概念迴顧或簡單的計算題,非常適閤期末考試復習。然而,對於希望通過動手實踐來鞏固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例如,我期待能看到大量的Wireshark抓包分析案例,通過真實的流量數據來驗證書中所講的ACK確認機製或路由協議的交互過程。或者,至少能提供一些基於Cisco Packet Tracer或GNS3/EVE-NG環境下的實驗步驟指南,讓我們能夠親手配置BGP鄰居、調試OSPF區域間認證,從而直觀地感受協議的運作。這本書的“可操作性”得分較低,它更像是一份知識的“靜態存檔”,而不是一個能引導你進入實踐領域的“動態工具箱”。這使得對於初學者來說,知識點很容易在不進行額外查找資料的情況下迅速遺忘,因為缺乏那種“親手做過”的記憶錨點。
評分從網絡設備的視角來看,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明顯偏嚮於協議和算法的邏輯層麵,而對硬件實現和性能調優的描述略顯不足。例如,在討論以太網交換機的MAC地址學習過程時,書中詳細描述瞭數據包的流入和處理流程,但對於ASIC芯片是如何實現綫速轉發的,查找錶(TCAM)的結構特性如何影響查找效率,這些底層硬件的“內功心法”卻鮮有提及。我原本以為一本現代的通信技術書籍會花更多篇幅講解FPGA在網絡加速中的應用,或者不同廠商設備(如思科、華為)在實現特定協議時差異化的軟硬件優化策略。這本書更像是在描繪一個理想化的、純軟件定義的網絡模型,而當我們真正麵對需要處理每秒數百萬兆字節數據流的物理設備時,那種“從0到1”的物理和硬件限製所帶來的技術挑戰,在這本書裏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讀起來總覺得離真實的工程實踐隔瞭一層紗。
評分這本書在網絡安全方麵的覆蓋,坦白講,讓我有些失望。在當前網絡攻擊日益復雜、數據泄露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我本期望“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將安全視角融入到通信的每一個環節。書中確實提到瞭SSL/TLS握手過程,也簡單介紹瞭防火牆的基本原理,但這些內容都停留在教科書式的介紹層麵,更像是作為技術的一個“附屬品”而非“核心要素”來提及。我真正想瞭解的是,在微服務架構中,東西嚮流量的安全加密策略是如何實現的?零信任網絡訪問(ZTNA)的底層通信邏輯是什麼?麵對DDoS攻擊時,現代路由器和交換機在數據包處理層麵會采取哪些硬件加速或智能過濾措施?這本書對這些前沿的安全實踐幾乎沒有涉及,感覺作者的視角還停留在相對傳統的網絡邊界安全時代,對於現代分布式、動態變化的通信環境下的安全挑戰和解決方案,缺乏前瞻性的探討,讀完後感覺在網絡安全這塊知識體係裏,留下瞭不少空白。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學術化和嚴謹,仿佛作者是一位正在進行嚴謹學術報告的教授,每一個論點都經過瞭層層遞進的邏輯推導。我承認,這種精確性保證瞭內容的準確無誤,任何一個公式的推導都無可挑剔。但是,閱讀體驗上,缺乏必要的“潤滑劑”。比如,在講解擁塞控製算法時,書裏用瞭大量的數學公式來推導和證明,這對於數學功底稍弱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天書”。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實際的故障排查案例來輔助理解這些復雜的機製。舉個例子,當講到“流量工程”時,如果能結閤一個典型的運營商網絡拓撲,展示如何通過調整路由權重來優化整體性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模型上,讀起來會順暢得多。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理論的字典”,每一個詞條的解釋都非常完備,但缺乏將這些詞條串聯起來的“故事綫”,導緻我需要反復查閱前文的定義纔能理解後文的深層含義,閱讀的連貫性和趣味性大打摺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