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股票市场的季节性异象研究
: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杨云峰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3632003
字数:140000
页码:1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除了应用沪深两市的A股和B股指数数据进行季节性异象、如周日效应、月份效应和五月卖出效应研究外,还利用了沪深两市所有A股的月收益率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上个股预期收益的季节性市场异象。
本书主要的创新点有:
(一)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所特有的“冬播、春生、夏歇、秋抢”异象,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使得这种流行的说法有了严谨的统计学依据。
(二)首先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个股收益的季节性市场异象进行了验证。研究中使用沪深所有交易A股的面板数据对有关异象进行分析,这在以前的文献中是不多见的。
(三)有可能是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五月卖出”市场异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于不同行业在冬(半年)和夏(半年)的平均收益的差异以及行业间的收益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
杨云峰,男,汉族,1964年5月12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85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1年7月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获金融学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投资分析以及金融工程学。已在《科学管理研究》、《统计与决策》等CSSCI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
这是一本极其令人振奋的书籍,它以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解构了中国股市中那些令人困惑却又普遍存在的“季节性异象”。作者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将一系列看似杂乱无章的市场波动,巧妙地归结为可识别的季节性模式。书中对“年初效应”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角度。不同于一般文献对西方市场的套用,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比如散户投资者的行为模式、以及新股发行节奏等,是如何与年初的特定市场情绪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独特的“年初效应”。这种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同时,作者在数据分析上也毫不含糊,采用了多种前沿的统计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不仅提升了研究的科学性,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方法的宝贵范例。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讨论“周末效应”时,对于不同市场参与者行为差异的细致分析,这使得结论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框架,帮助投资者理解中国股市的周期性波动,并可能从中找到一些超越随机性的投资线索。
评分我最近读完一本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季节性异象的研究著作,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以其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没有止步于对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些季节性异象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特别是关于“年中效应”的探讨,作者详细分析了年中时段可能存在的资金面变化、公司业绩预告的发布以及市场情绪的起伏,并结合了中国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整的可能性,给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解释。书中采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严谨而扎实,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诸多理论假设,这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异象之间相互关联性的分析,比如“一月效应”和“年中效应”是否会因为某些共同因素而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不仅为金融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的视角。它教会我,在看似混乱的市场中,往往隐藏着一些可循的规律,而理解这些规律,是做出更明智投资决策的关键。
评分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深度剖析了中国股市中普遍存在的季节性异象,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诸如“一月效应”、“周末效应”以及特定节假日前后的市场波动规律,这些现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往往只是模糊的直觉或零散的经验,而这本书则将其系统化、量化,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模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这些工具的运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作者在讨论“一月效应”时,不仅给出了历年的数据表现,还探讨了流动性、机构投资者行为、以及新股发行等多种潜在驱动因素,并对比了不同解释的合理性。这种多角度的审视,避免了单一结论的片面性。此外,书中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影响在市场异象中的作用的讨论,也显得尤为深刻,这使得研究成果更具本土特色和实用价值,而非简单套用西方金融理论。对于渴望在波动起伏的中国股市中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研究报告,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市场的迷雾,洞察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规律。
评分我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它以一种极其详尽和严谨的方式,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股票市场内在运作机制的一扇新窗口。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季节性异象”这一复杂概念,并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异象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表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罗列了各种季节性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解释这些规律背后的成因。作者没有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积极地去探究背后的逻辑,比如宏观经济因素、投资者心理、政策信号以及市场结构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市场短期波动的潜在因素。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数据实验室,作者以如同侦探般的细致,抽丝剥茧,寻找蛛丝马迹。书中对统计模型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又不会让非专业读者感到枯燥乏味。举例来说,对于“年末效应”的探讨,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岁末年初时机构投资者调仓换股、避税需求以及市场情绪变化等多种可能性,并用图表和数据进行了直观的呈现。这本书不仅对学术研究者有所启发,对于每一个希望在股市中做出更明智决策的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借鉴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看待市场的短期波动,以及如何从看似随机的杂乱信号中辨别出有价值的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智力冒险。作者以一种相当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深入中国股票市场的“季节性异象”世界。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一股探究精神,作者像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又给出引人入胜的解答。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节假日效应”的剖析,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节前上涨”或“节后下跌”的简单论断,而是深入探讨了诸如节日期间信息真空、消费者信心变化、以及资金流动方向等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并引用了不少生动的市场故事来佐证观点。这种结合了学术严谨性和故事性叙述的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吸引力。此外,书中关于“月末效应”和“周内效应”的分析,也让我对日常交易中的一些“巧合”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没有回避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例如政策导向、监管变化等因素如何与季节性规律相互作用,这使得研究结论更加贴近现实。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并从中发掘潜在的投资机会。它是一本能让你在阅读后,对市场多一份敬畏,也多一份洞察力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