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中國鄉村研究(第十四輯) |
| 作者: | 主 黃宗智 |
| 定價: | 78.0 |
| 齣版社: | 福建教育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ISBN: | 978753347989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叢書簡介 《中國鄉村研究》是曆史學暨社會科學雜誌Modern China(在美國齣版)的姊妹刊,也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來源集刊,並於2017年底被納入知網。自2003年創刊至2011年共齣版九輯,隻在中國境內齣版發行。從2013年第十輯起改為中英文雙語刊,既刊載原創性中文文章,也刊載原創性英文文章。國內版由福建教育齣版社齣版,版由荷蘭Brill學術齣版社齣版。版定期每年4、10月齣版*、二兩期。國內版內容與版基本相同,但每年仍然隻齣一輯,同時納入版的*、二兩期。《中國鄉村研究》的宗旨:匯集中國鄉村研究的人纔,提高中國鄉村研究的理論和實證水準,促進中外鄉村研究的學術交流,推動中國鄉村研究的本土化和化。 |
| 目錄 | |
專題一中國的非正規經濟再思考 ? 導論 黃宗智中國的非正規經濟再思考:一個來自社會經濟史與法律史視角的導論(1) 文章 蘇之慧非正式和不穩定的工作:不穩定型無産者和中國(16) 硃愛嵐中國傢庭護理工作的現狀及其對非正規經濟的啓示(40) 範璐璐、薛紅非正規就業中的女工自組織與勞工力量——以嘉興服裝業的閤作生産隊為例(57) 陳慧玲中國實習勞工(78) 黃傢亮、汪永生華北農民非正規就業的微觀形態:基於河北定縣兩個村莊的考察(98) 吳介民(著)、廖美(譯)化生産下民工公民身份差序體製:比較中國沿海三個區域(121) 評論 李靜君勾勒關於中國不穩定勞工的論爭圖譜(144) 專題二中國農業往哪裏去 導論 黃宗智“中國農業往哪裏去?”——導論(153) 曆史背景 王小魯、薑斯棟閤作:中國農業發展道路的討論(174) 高原工業化與中國農業的發展,1949-1985(196) 林剛中國近代工業與小農經濟(218) 郭愛民20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糧食生産、消費與産業分工關係解讀:基於Agr與Nagr錶達式的分析——兼與日美韓相比較(254) 裴小林土地生産率極限法則下不同發展階段的反嚮邏輯(279) 新農業 劉昶、包詩卿、裴丹青西峽香菇産業的個案研究(314) 焦長權從“過密化”到“資本化”:“新農業”與“新農民”——以湖北省恩施市煙葉種植農戶為例的討論(343) 中國農業往哪裏去 王海娟、賀雪峰小農經濟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道路(374) 楊團此集體非彼集體——為社區性、綜閤性鄉村閤作組織探路(394) 黃宗智中國農業發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與閤作的利與弊(425) 非專題文章 桂曉偉抗爭治理:一個剖析抗爭中國傢作用的理論框架(460) |
| 編輯 | |
本書收錄20篇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資料均是作者實地調查所得,包含中國鄉村政治、經濟、文化、曆史等各研究領域,反映當前鄉村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問題。 |
終於等到《中國鄉村研究》的第十四輯齣版瞭,簡直是每年最期待的“精神食糧”之一!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鄉村發展動嚮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非常佩服這套叢書的學術深度和前沿性。《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扇扇窗戶,讓我能夠透過專業的視角,看到中國鄉村正在經曆的深刻變革。每一輯的問世,都像是一次對鄉村現實的細緻梳理和深度剖析,讓我對那些在城市光鮮亮麗背後,默默支撐著中國大地的鄉村,有瞭更立體、更飽滿的認知。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總能捕捉到那些最具有代錶性、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鄉村議題。無論是關於鄉村産業的轉型升級,還是農村人口的流動與迴流,亦或是鄉村治理的模式創新,甚至是鄉村文化生態的變遷,《中國鄉村研究》都能深入其中,挖掘其背後的邏輯和發展規律。有時候讀完一篇文章,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那些之前模糊不清的社會現象,突然就有瞭清晰的脈絡。而第十四輯的到來,我毫不懷疑,它將繼續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中國鄉村最新、最真實的圖景,也為我們理解當下中國社會發展大勢提供不可或缺的視角。
評分每一次《中國鄉村研究》新輯的齣版,對我來說都是一次知識的盛宴。這套書係列,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持續進行的中國鄉村“百科全書”,它記錄著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一切,並且是用一種極其專業、極其深入的方式。我常常驚嘆於研究者們付齣的心血,他們深入田野,與農民同吃同住,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去理解他們的睏境與希望。這種“接地氣”的研究方式,使得《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的內容,既有學術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溫度。 我特彆欣賞《中國鄉村研究》係列所展現齣的那種“問題導嚮”的研究精神。它不會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而是緻力於探究現象背後的原因,分析其發展的邏輯,並嘗試提齣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研究,對於理解中國鄉村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第十四輯的齣版,我深信它會繼續以其敏銳的觸角,捕捉到中國鄉村發展中最具時效性、也最具挑戰性的議題,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知識財富和深刻的思考啓迪。
評分今年的《中國鄉村研究》第十四輯,我更是滿懷期待地將其奉為案頭讀物。每次翻開這套書,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中國大地的厚重與鮮活。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貼近生活、直麵現實的方式,呈現齣中國鄉村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我常常被那些紮根於土地的研究者們所吸引,他們用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田野調查,講述著一個個關於鄉村的故事,這些故事裏充滿瞭智慧,也充滿瞭挑戰。 讓我特彆欣賞的是,《中國鄉村研究》係列在處理問題時,從不迴避矛盾,也從不簡單化地給齣結論。它鼓勵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去理解鄉村發展過程中齣現的各種現象,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有其産生的根源和深層含義。第十四輯的到來,我預感它將繼續保持這一貫的風格,為我們揭示更多鮮為人知的鄉村現實,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正在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鄉村故事。這是一種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對現實的關懷。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的忠實讀者,每一輯的齣版都是我翹首以盼的。這套叢書係列,對我而言,就像是定期接受的一次“鄉村知識刷新”,它總能及時地將我帶入到中國鄉村發展的前沿動態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的研究成果,總是能夠兼顧理論的深度與實踐的廣度,既有紮實的學術根基,又能反映齣中國鄉村真實而復雜的現實圖景。 我特彆看重《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的那種“跨學科”的研究視角。它不拘泥於單一的學科藩籬,而是能夠整閤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來全麵地解讀中國鄉村的變遷。這種多元的視角,使得《中國鄉村研究》係列的研究內容更加豐富、更加立體。因此,對於第十四輯的到來,我充滿瞭無限的期待,相信它將繼續以其獨特的學術品味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呈現更多關於中國鄉村發展的新鮮視角和前沿研究,也為我們理解中國社會的復雜性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鄉村發展的愛好者,我對於《中國鄉村研究》(第十四輯)的問世,充滿瞭由衷的喜悅。這套叢書係列,對我而言,早已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我的一個“鄉村問題雷達”,它總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為我提供最前沿、最深入的洞察。我尤其喜歡它那種“小中見大”的敘事方式,常常從一個具體而微的鄉村案例齣發,抽絲剝繭,最終觸及到中國鄉村發展宏觀層麵的重要議題。 多年來,我見證瞭《中國鄉村研究》係列不斷拓展的研究視野和深化研究的力度。從早期的對農村改革的觀察,到如今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解讀,再到對數字鄉村、綠色鄉村等新興議題的關注,每一輯都展現齣其緊隨時代步伐的學術自覺。因此,我對於第十四輯的齣版,充滿瞭極大的信心,相信它定會不負眾望,繼續以其獨特的學術魅力,為我們描繪齣更加豐富、更加生動的中國鄉村畫捲,也為我們提供理解中國社會變遷的重要綫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