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稱: 季羨林品讀人生
作者:季羨林
市場價:288元
ISBN號:9787229099541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開本:32開
《季羨林品讀人生》套裝書共七本,為六本散雜文集加一本筆記書。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
《當時隻道是尋常:跟季羨林品百味人生》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風物長宜放眼量:季羨林談傳統文化》
《此心安處是吾鄉:季羨林歸國日記1946—1947》
季羨林人生雋語筆記書《此時此地此心》。
整套書精心設計,體例均衡,各有側重,充滿“真摯的情、動人的憶、的悔和透徹的悟”。套書內容寫作時間跨越七十餘年,既有季羨林清華讀書時的真情流露,也有中年的勤奮探索,更有晚年的徹悟與深情。
“韆帆過盡,雲淡風輕,心無拘礙,海闊天空”。本套書便於讀者較為完整的領略季羨林先生整體學術思想、人生感悟、內心情懷和箴言雋語。筆記書采用特殊工藝的超感紙,精心排版,全彩印刷,中間含2印張進口黃膠紙,為您營造閱讀和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對於喜歡季羨林的讀者來說,是一套必須要入手的收藏佳品。
讀大師經典,品生活禪味;悟和諧智慧,得淡定人生。
目錄
《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
輯人必自愛,而後人愛之——關於修養
老少之間
容忍
三思而行
漫談消費
牽就與適應
一寸光陰不可輕
做人與處世
修養與實踐
希望21世紀傢庭更美好
老年十忌
談禮貌
反躬自省
滿招損,謙受益
老年四"得"
……
《此心安處是吾鄉:季羨林歸國日記1946—1947》
《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
《風物長宜放眼量:季羨林談傳統文化》
《當時隻道是尋常:跟季羨林品百味人生》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
《此時·此地·此心》
《此心安處是吾鄉:季羨林歸國日記1946-1947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等(套裝共7冊)》包括:《此心安處是吾鄉:季羨林歸國日記1946—1947》、《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風物長宜放眼量:季羨林談傳統文化》、《當時隻道是尋常:跟季羨林品百味人生》、《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此時·此地·此心》共7冊。《此心安處是吾鄉:季羨林歸國日記1946-1947+中流自在心:季羨林談修身養性+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等(套裝共7冊)》是季羨林自德國迴到祖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並在北大組建東語係這一時期生活、工作、社會交往的原始材料。先生生前發錶的一些懷念性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人與事,比如與陳寅恪、鬍適、湯用彤、梁實鞦、鄧廣銘、臧剋傢、李長之等人的交往,在這本日記中都可得到印證。雖然隻是短短一年多時間的日記,但從中可以看齣季羨林的很多方麵,比如個性率真、節儉、勤學苦讀、尊師重道、待人真誠、作息規律,等等。從中可以看齣一個真實、鮮活、樸厚的季羨林。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語言學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翻譯傢、散文傢。精通12國語言。曾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捲)等。
我最近拜讀瞭《山海之間:古今文脈的傳承與創新》這套書,它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套書並非一本一本的獨立講述,而是以一種編年體和專題相結閤的方式,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學、藝術、哲學等方麵的精華串聯起來。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唐詩宋詞的意境美”那一捲所吸引。作者不僅深入剖析瞭李白、杜甫、蘇軾等大傢的作品,更是從詩詞的創作背景、語言運用、情感錶達等多個維度進行解讀,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有瞭全新的認識。例如,對於“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解讀,不再是簡單的對景色的描繪,而是挖掘瞭其中蘊含的離愁彆緒、對友人深深的思念,以及詩人自身壯誌未酬的感慨。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不少對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描寫,如他們如何品茶論道,如何寄情山水,如何在詩酒唱酬中尋求精神的慰藉。這種生活化的敘述,讓冰冷的文字瞬間鮮活起來,也讓我對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整套書的編排非常巧妙,既有宏觀的曆史脈絡梳理,又有對具體作品的微觀賞析,讓人在品讀中不斷獲得新的啓發,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評分我最近沉浸在一套名為《大師的智慧:跨越時代的思想光芒》的書籍中。這套書並非單一作者的著作,而是匯集瞭多位在各自領域內享有盛譽的思想傢、哲學傢和文學傢的經典文章。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人生意義”探討的部分,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從古希臘哲學的形而上學齣發,追溯人類存在的根源;有的則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個體的內心世界如何構建其對人生價值的認知。其中一篇關於“活在當下”的論述,運用瞭大量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平日裏對這類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也讀得津津有味。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充滿瞭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和體悟,比如作者如何通過對四季更迭、花開花落的描繪,來闡釋生命的循環與無常,以及如何在平凡中發現詩意。還有一些篇章,則側重於探討個體在社會洪流中的定位,如何保持獨立的思考而不隨波逐流,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寜靜。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多元性,每一位作者都像一位引路人,帶領讀者走嚮不同的思想境界,拓寬視野,引發深刻的共鳴。
評分我最近剛讀完《萬物生長:自然的哲學與人文關懷》這套書,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精神之旅。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用一種全新的哲學視角來解讀,讓我對周圍的世界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好奇。書中關於“時間”的章節尤其引人入勝,作者沒有僅僅局限於物理學上的時間概念,而是從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討瞭時間在不同生命體中的錶現形式,比如一棵樹的生長年輪,一隻鳥的遷徙軌跡,甚至是一粒沙的形成過程。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通過優美的文字呈現,充滿瞭詩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然與人的關係”的論述,作者在強調人類應該敬畏自然、和諧共處的同時,也探討瞭人類作為自然一部分的獨特地位和責任。書中引用瞭大量古代東方哲學傢的思想,比如“天人閤一”的理念,並嘗試將其與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相結閤,形成瞭一種跨越時空的智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隨之開闊瞭許多,對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比如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微風,都多瞭一份珍惜和感動。這套書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提醒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停下腳步,感受生命本身的美好。
評分近期我花瞭不少時間閱讀《生命的原色:哲學反思與人生選擇》這套書。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深刻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生命的本質和個體存在的價值。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對“自由”概念的多維度探討。作者從存在主義的視角齣發,強調瞭人類個體在麵對選擇時的絕對自由,同時也伴隨著隨之而來的責任和孤獨。這種觀點雖然略帶沉重,但卻真實地反映瞭現實生活中的睏境。書中引用瞭許多哲學傢的觀點,如薩特、加繆,並結閤瞭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比如信息爆炸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以及社交媒體的興盛如何模糊瞭真實與虛擬的界限。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闡述,而是通過分析一些真實的案例,比如一個人如何在睏境中做齣艱難的決定,或者一個人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嚮,來展現哲學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過往的經曆和當下的處境,思考自己是如何做齣選擇的,以及這些選擇又如何塑造瞭現在的我。這套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也更有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評分這套《世界文學的脈絡:經典敘事與現代思潮》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閱讀享受。它不像一般的文學史,枯燥地列舉作品和作傢,而是以一種更具故事性和人文關懷的方式,將世界各國的文學精華串聯起來。我最著迷的部分是關於“敘事藝術的演變”的解讀。作者從古希臘神話的口述傳統講起,逐步梳理瞭史詩、戲劇、小說等不同體裁的興起和發展,並深入分析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敘事技巧和思維方式。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章節,作者通過對馬爾剋斯、博爾赫斯等大師作品的精彩剖析,讓我領略到瞭那種將現實與幻想巧妙融閤的獨特魅力。他不僅解釋瞭這種文學風格産生的曆史根源,更揭示瞭它背後所蘊含的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和反思。整套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既有學者嚴謹的分析,又不乏文學的感染力,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吃力。它讓我對世界文學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和精神內核,也激發瞭我對更多不同文化背景文學作品的探索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