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
:44.80元
售價:30.5元,便宜14.3元,摺扣68
作者:薑晶花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2006544
字數:192000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隨著城市化與現代化的加速發展,其間産生的諸多後果令人不斷反思,齣現瞭諸多關於“發展”的理論,究竟城市該如何發展纔能真正契閤人的需要與可持續?這一過程中“文化”的價值何在,應該如何定位,又該如何發展?城市的傳統文化、現代性與個性之間在發展麵前又該如何“取捨”?倫理精神在其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本書從發展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個視角對以上問題進行瞭探討,並從世界曆史的城市文化發展的剖析與解讀中,探索瞭城市文化何去何從以及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的契閤問題,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瞭方嚮性參考。薑晶花,江蘇溧陽人,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禮儀文化研究所所長,社會閤作與發展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嚮為倫理學、文化哲學。近年來,先後在《光明日報》、《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江蘇社會科學》等核心學術期刊、報紙上發錶論文20餘篇;齣版有專著《人性:善惡之間的睏惑》、編譯專著《資本論》等,參編論著及教材多部;主持校級博雅課程1項;多次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中國馬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項目、中央黨校部級重點課題項目等。2005年6—9月於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
《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這本書,單從書名來看,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身處一個城市化進程飛速的時代,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拼命發展,但很多時候,這種發展似乎成瞭一種模式化的競賽,韆城一麵。而這本書,我認為它是在嘗試迴答一個核心問題:在追求現代化和效率的同時,我們如何纔能確保城市的發展不失其“人情味”,不失其“文化根基”?“文化倫理”這個概念,讓我聯想到很多現實中的睏境:老街區被拆遷,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痕跡消失;外來文化衝擊,本土特色逐漸黯淡;城市擴張,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反而拉大。我相信這本書會深入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成因,並從“文化倫理”這個更宏觀、更具導嚮性的角度,來探討城市價值的真正內涵。它可能不僅僅是提供一些理論框架,更會啓發我們思考,每一個城市居民,作為城市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如何承擔起維護和傳承城市文化、踐行城市倫理的責任。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關於城市“靈魂”的深度對話。
評分讀瞭《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開瞭我看待城市的一個全新視角。過往我總覺得城市就是一個物理空間,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是交通網絡的連接。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城市遠不止於此。它是一個承載瞭無數故事、情感和記憶的生命體,是曆史的沉澱,更是文化的載體。書中對於“價值”的界定,我相信會超越單純的經濟指標,而是會包含精神層麵的富足、社會層麵的和諧,以及生態層麵的可持續性。而“文化倫理”這個概念,更是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藝術、建築或者傳統習俗的展示,而是指引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怎樣的道德規範和價值判斷。比如,如何在拆遷過程中保障居民的權益?如何在引入新業態時保留老字號的生存空間?如何在城市規劃中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這些都是非常接地氣、也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的復雜性,並可能提齣一些令人深思的解決方案,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評分《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這本書,在我看來,很可能是一部關於城市“靈魂”的探索之作。我們常常談論城市的美麗,談論它的效率,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討城市“內在的精神價值”究竟是什麼。這本書的名字就直擊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在討論經濟如何讓城市變得富有,更重要的是,它關注的是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不讓城市失去它獨一無二的“性格”和“品味”。“文化倫理”這個詞,在我看來,就是指引城市發展方嚮的一盞明燈。它意味著城市的發展不能是無序的、掠奪式的,而應該是有序的、尊重的、符閤長遠利益的。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城市價值會呈現齣怎樣的差異,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保持文化的獨特性,避免同質化。它或許會探討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一些城市如何通過保護曆史街區、支持本土藝術、鼓勵社區參與等方式,成功地將文化轉化為吸引力,提升瞭城市的軟實力。我非常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理解,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城市,應該是一個既能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又能滋養人們精神世界的傢園。
評分在讀《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之前,我總覺得“城市價值”就是一個經濟學概念,與GDP、地價、投資迴報率掛鈎。但書名中的“文化倫理”幾個字,一下子就點醒瞭我,讓我意識到城市價值的內涵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探討,一個城市的真正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裏?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還是寬敞平坦的馬路?抑或是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市井生活、那些代代相傳的鄉音鄉情?“文化倫理”則更進一步,它探討的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怎樣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這本書可能會分析,如果一個城市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瞭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忽視瞭社區居民的福祉,那麼即使經濟再發達,這個城市是否也算不上真正“有價值”?它或許會用很多具體的例子來闡述,比如一些城市在城市更新中,是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居民訴求的,是如何在保護古跡的同時,注入新的活力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城市價值”的真正含義。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城市價值與文化倫理》,光聽名字就覺得會是一本相當厚重、深刻的書,引發我很多關於城市發展與人文關懷的思考。我一直對那些在快速現代化進程中,如何保留城市靈魂、如何讓發展更具人文溫度的話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城市都在追求GDP增長、硬件升級,但往往忽略瞭軟件的建設,比如社區的凝聚力、居民的幸福感,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我相信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如何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不以犧牲城市的獨特文化底蘊為代價,甚至能夠將文化價值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它可能會從曆史的角度審視城市的演變,分析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城市發展理念,並對比分析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城市發展並非隻有一種模式。同時,書中關於“文化倫理”的提法也讓我充滿期待,它意味著書中不僅僅是探討城市錶麵的價值,更會觸及城市運行深層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導嚮,比如公平、包容、可持續性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理論框架和實踐建議,幫助我們理解和建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城市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