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
:44.80元
售价:30.5元,便宜14.3元,折扣68
作者:姜晶花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2006544
字数:192000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其间产生的诸多后果令人不断反思,出现了诸多关于“发展”的理论,究竟城市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契合人的需要与可持续?这一过程中“文化”的价值何在,应该如何定位,又该如何发展?城市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与个性之间在发展面前又该如何“取舍”?伦理精神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本书从发展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世界历史的城市文化发展的剖析与解读中,探索了城市文化何去何从以及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的契合问题,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参考。姜晶花,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礼仪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合作与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文化哲学。近年来,先后在《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江苏社会科学》等核心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专著《人性:善恶之间的困惑》、编译专著《资本论》等,参编论著及教材多部;主持校级博雅课程1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项目、中央党校部级重点课题项目等。2005年6—9月于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光听名字就觉得会是一本相当厚重、深刻的书,引发我很多关于城市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留城市灵魂、如何让发展更具人文温度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城市都在追求GDP增长、硬件升级,但往往忽略了软件的建设,比如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幸福感,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我相信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如何在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不以牺牲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为代价,甚至能够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可能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城市的演变,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理念,并对比分析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城市发展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同时,书中关于“文化伦理”的提法也让我充满期待,它意味着书中不仅仅是探讨城市表面的价值,更会触及城市运行深层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导向,比如公平、包容、可持续性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帮助我们理解和建构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城市未来。
评分读了《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开了我看待城市的一个全新视角。过往我总觉得城市就是一个物理空间,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是交通网络的连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城市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承载了无数故事、情感和记忆的生命体,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的载体。书中对于“价值”的界定,我相信会超越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会包含精神层面的富足、社会层面的和谐,以及生态层面的可持续性。而“文化伦理”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艺术、建筑或者传统习俗的展示,而是指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比如,如何在拆迁过程中保障居民的权益?如何在引入新业态时保留老字号的生存空间?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些都是非常接地气、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相信这本书会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并可能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解决方案,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评分《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这本书,在我看来,很可能是一部关于城市“灵魂”的探索之作。我们常常谈论城市的美丽,谈论它的效率,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城市“内在的精神价值”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就直击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在讨论经济如何让城市变得富有,更重要的是,它关注的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城市失去它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品味”。“文化伦理”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指引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盏明灯。它意味着城市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掠夺式的,而应该是有序的、尊重的、符合长远利益的。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城市价值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避免同质化。它或许会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些城市如何通过保护历史街区、支持本土艺术、鼓励社区参与等方式,成功地将文化转化为吸引力,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我非常期待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又能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家园。
评分《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这本书,单从书名来看,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身处一个城市化进程飞速的时代,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拼命发展,但很多时候,这种发展似乎成了一种模式化的竞赛,千城一面。而这本书,我认为它是在尝试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追求现代化和效率的同时,我们如何才能确保城市的发展不失其“人情味”,不失其“文化根基”?“文化伦理”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中的困境:老街区被拆迁,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痕迹消失;外来文化冲击,本土特色逐渐黯淡;城市扩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反而拉大。我相信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并从“文化伦理”这个更宏观、更具导向性的角度,来探讨城市价值的真正内涵。它可能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理论框架,更会启发我们思考,每一个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维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践行城市伦理的责任。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关于城市“灵魂”的深度对话。
评分在读《城市价值与文化伦理》之前,我总觉得“城市价值”就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GDP、地价、投资回报率挂钩。但书名中的“文化伦理”几个字,一下子就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城市价值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本书很可能是在探讨,一个城市的真正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宽敞平坦的马路?抑或是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那些代代相传的乡音乡情?“文化伦理”则更进一步,它探讨的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这本书可能会分析,如果一个城市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忽视了社区居民的福祉,那么即使经济再发达,这个城市是否也算不上真正“有价值”?它或许会用很多具体的例子来阐述,比如一些城市在城市更新中,是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居民诉求的,是如何在保护古迹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城市价值”的真正含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