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杭州運河文化叢書:傘行天下
定價:38.00元
作者:陶學鋒,陳述,王國平
齣版社:中國美術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810838832
字數:
頁碼:2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傘是中國,是我們的先人根據鬥笠、車蓋、儀仗製度等因素綜閤而成的一件發明。它的正式齣現時間約在夏商時期,到今天至少已經有四五韆年的曆史瞭。當然,它的齣現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成熟的,而是經曆瞭改進和完善的漫長過程。其發明當然也不是一個人的成果,而是由眾多古人的智慧凝聚而成的,這從曆史文獻所載的傘的眾多發明者,如黃帝、薑尚、周武王、魯班夫婦等就可以清楚地看齣。
目錄
前言
一、悠久曆史
(一)傘的起源
1.從荷葉的啓示到笠、簦等的發明
2.中國傘具的初始形式——蓋
3.雨傘的發明
(二)傘的流行
1.秦漢時期的傘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傘
3.隋唐五代時期的傘
4.宋元時期的傘
5.明清時期的傘
(三)傘業的繁榮
1.杭州都錦生西湖綢傘
2.浙江餘杭紙傘
3.湖南長沙油紙傘
4.江西婺源紙傘
5.福建福州紙傘
6.浙江溫州油紙傘
7.四川濾州油紙傘
(四)傳承創新的現代傘
1.花色品種迭齣的現代傘
2.今日中國的傘業及傘文化
二、名人與傘
(一)“巧聖先師”魯班
(二)用紅油傘驗骨破案的宋代法醫學傢宋慈
(三)明代周新巧破雨傘案
(四)自執雨傘的清代名臣戴敦元
三、文化禮俗
(一)傘與政治製度
(二)傘與民間風俗
1.傘與婚姻
2.傘與生育
3.傘與喪葬
(三)傘與宗教
1.傘與佛教
2.傘與道教
四、文學藝術
(一)傘與書畫
1.山東徐敏行墓壁畫《備騎齣行圖》
2.宋佚名《楊貴妃上馬圖》
3.明戴進《鍾馗夜遊圖》
4.明呂文紀《貨郎圖》
5.清上官周《執傘人歸圖》
6.清羅聘《鬼趣圖》
7.清冷銓《仕女圖》
8.清陳枚《月漫清遊圖》
……
五、傘的世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悠久曆史
(一)傘的起源
1.從荷葉的啓示到笠、簦等的發明
2.中國傘具的初始形式——蓋
3.雨傘的發明
(二)傘的流行
1.秦漢時期的傘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傘
3.隋唐五代時期的傘
4.宋元時期的傘
5.明清時期的傘
(三)傘業的繁榮
1.杭州都錦生西湖綢傘
2.浙江餘杭紙傘
3.湖南長沙油紙傘
4.江西婺源紙傘
5.福建福州紙傘
6.浙江溫州油紙傘
7.四川濾州油紙傘
(四)傳承創新的現代傘
1.花色品種迭齣的現代傘
2.今日中國的傘業及傘文化
二、名人與傘
(一)“巧聖先師”魯班
(二)用紅油傘驗骨破案的宋代法醫學傢宋慈
(三)明代周新巧破雨傘案
(四)自執雨傘的清代名臣戴敦元
三、文化禮俗
(一)傘與政治製度
(二)傘與民間風俗
1.傘與婚姻
2.傘與生育
3.傘與喪葬
(三)傘與宗教
1.傘與佛教
2.傘與道教
四、文學藝術
(一)傘與書畫
1.山東徐敏行墓壁畫《備騎齣行圖》
2.宋佚名《楊貴妃上馬圖》
3.明戴進《鍾馗夜遊圖》
4.明呂文紀《貨郎圖》
5.清上官周《執傘人歸圖》
6.清羅聘《鬼趣圖》
7.清冷銓《仕女圖》
8.清陳枚《月漫清遊圖》
……
五、傘的世界
對於我這樣一個從小在運河邊長大的人來說,這套“杭州運河文化叢書”簡直是一份厚禮。它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解讀瞭我熟悉的運河。書中對運河沿岸地標的介紹,那些我曾經走過無數次的街巷,那些我童年記憶裏的老建築,都被賦予瞭更深的文化內涵。我看到瞭那些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也看到瞭隱藏在背後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作者們挖掘齣的那些關於運河的民間傳說、歌謠、戲劇,更是讓我對傢鄉的文化有瞭前所未有的親切感。它讓我明白,我們所生活的土地,並非隻有眼前的風景,更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和豐富的故事。這套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運河,也讓我更愛這座城市。我希望它能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瞭解和珍視我們身邊的運河文化,讓這份寶貴的財富得以傳承下去。
評分讀完這套書,我纔真正意識到,我們所熟知的運河,絕非僅僅是一條流淌的河水,它更是一部鮮活的曆史書,一本厚重的文化百科。作者們顯然花瞭很多心血去考證那些塵封的檔案,去采訪那些曆經滄桑的老人,纔將這些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珍貴故事串聯起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運河在軍事、商業、文化交流等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感到震撼。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商號、那些承載著無數離愁彆緒的碼頭、那些孕育齣獨特民間藝術的坊間,都通過文字的力量重新鮮活起來。我常常在想,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是否容易忽略腳下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套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被現代喧囂所掩蓋的角落,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係。它不僅僅是給學者看的,更是給每一個關心自己傢鄉文化、渴望瞭解曆史脈絡的普通讀者準備的。我期待著書中關於運河文化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的討論,因為我相信,瞭解過去,纔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纔能讓我們的文化血脈永不枯竭。
評分我一直對曆史上的交通運輸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杭州運河文化叢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它詳實地記錄瞭運河作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層麵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從漕運的興盛到商貿的繁榮,從人口的遷徙到思想的交流,運河都扮演瞭不可或缺的角色。我特彆關注書中對運河航運技術、船隻類型、以及相關管理製度的介紹,這些細節的描寫,讓我對古人的智慧和勤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但我相信,這套書能夠為我們展現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讓我們看到運河如何塑造瞭中國的曆史進程,又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是一種對曆史的敬畏,也是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揭示運河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它如何一次次剋服睏難,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評分這套“杭州運河文化叢書”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這次終於有機會一窺究竟,真是讓人激動。書中對於運河沿岸曆史變遷的梳理,尤其是在近代化進程中,那些曾經繁盛的街巷、市集,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一些傳統手工藝傳承的描寫,那些代代相傳的技藝,凝聚著老一輩人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從整體的編纂和選材來看,這套叢書無疑展現瞭齣版方對地方文化的尊重和推廣的決心。那種對曆史負責的態度,以及對文化根脈的挖掘,是現如今許多齣版物所欠缺的。我設想,在未來的日子裏,當我再次漫步在杭州的運河邊,心中定會湧起更多的故事和感觸,這得益於這套叢書所提供的深厚背景知識。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情感的連接,是將過去與現在巧妙融閤的橋梁。我對書中能夠揭示運河文化如何塑造杭州城市性格,又是如何與現代都市發展相輔相成的部分,抱有極大的期待。
評分這套“杭州運河文化叢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杭州這座城市是如何在運河的滋養下,逐漸形成其獨特的韻味和氣質。書中對運河沿岸居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民間信仰的細緻描繪,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年代,親身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運河故事的敘述,那些傳說、軼事,以及那些與運河相關的詩詞歌賦,都充滿瞭濃鬱的人文情懷。它讓我明白,文化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深深地根植於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作者們以一種非常平實卻又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呈現在我們麵前。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喚醒。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套書,去感受運河文化的魅力,去瞭解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曆史和人文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杭州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