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群眾體育藍皮書: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報告(1994~2014)
定價:78.00元
作者:劉國永 王歡 楊光宇 王旭光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97879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以黨的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在我國《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評估中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專項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理論分析等方法,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對象,係統梳理20年來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發展曆程,總結分析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經驗和麵臨的挑戰,深入探索新時期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思路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以及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體係建設與發展的對策。
內容提要
本書以黨的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在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進行專項評估的基礎上,采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理論分析等方法,以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對象,係統梳理20年來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發展曆程,總結分析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經驗和麵臨的挑戰,提齣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以及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體係建設與發展的對策。
目錄
前 言/001
1 社會體育指導員概述/001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定義與性質/001
二 社會體育指導員誌願服務的宗旨與特點/002
三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作用/007
2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發展曆程/012
一 社會體育指導隊伍的興起/012
二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製度》的製定與實施/018
三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分類探索/024
四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製度的發展/032
3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主要成效/041
一 社會體育指導員成為全民健身誌願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041
二 社會體育指導員政策法規體係不斷健全/051
三 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管理體係不斷改革/068
四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審批體係不斷完善/083
五 社會體育指導員支持保障體係不斷加強/104
六 社會體育指導員信息服務體係不斷發展/112
七 社會體育指導員活動指導體係不斷拓展/118
八 社會體育指導員宣傳激勵體係不斷推進/124
4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134
一 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認識不充分,工作力度不夠/134
二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中行政化運行模式占主導,管理方式粗放/137
三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140
四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保障體係和激勵機製不夠完善/146
五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不完善,整體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151
六 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率不高,作用發揮不充分/155
5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麵臨的新要求/160
一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多元化全民健身體係/160
二 全麵深化改革,推進群眾體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167
三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法治體係/177
四 建設體育強國,加強體育人力資源隊伍建設/181
6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發展對策/185
一 深化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理論研究,為推動指導員工作科學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185
二 改革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製度設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187
三 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化管理模式改革,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的作用/189
四 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轉型升級,與體育社會組織改革融閤發展/192
五 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新類型,滿足全民健身多元化社會需求/196
六 拓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渠道,優化指導員隊伍結構/199
七 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增強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201
八 加強支持保障體係建設,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長效誌願服務機製/204
7 附錄 相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210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製度(國傢體委9號令,1993年)/210
關於進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體群字〔1996〕144號)/215
關於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00〕089號)/217
關於進一步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製度》實施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02〕14號)/219
關於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體群字〔2005〕94號)/222
關於在全國推廣使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係統》有關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07〕148號)/231
關於印發《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評選錶彰辦法》的通知(體群字〔2010〕144號)/235
關於印發《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體群字〔2011〕53號)/238
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國傢體育總局6號令,2011年)/245
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11〕229號)/257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專項評估檢查的通知(體群字〔2014〕86號)/26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初見之下,確實是一本能夠激發人深入探索的讀物。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所聚焦的“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報告”這個核心主題。從1994年到2014年,這二十年的跨度,對於中國社會體育的發展曆程來說,無疑是一個充滿變革與成長的關鍵時期。我非常好奇,在這二十年裏,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逐漸專業化、體係化的。他們的培訓機製、服務模式、以及在基層社會體育普及中扮演的角色,我想這本書應該會給齣一個非常詳盡的梳理。尤其是在國傢日益重視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連接專業指導與大眾需求的橋梁,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全民健身戰略的落地效果。這本書是否能深入剖析影響指導員隊伍建設的宏觀政策、微觀環境,以及指導員自身在職業認同、技能提升、權益保障等方麵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是我非常期待解答的。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基層體育力量的成長軌跡,也為未來相關政策的製定和實踐提供瞭寶貴的曆史藉鑒。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現實意義。20年,從1994年到2014年,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度挖掘的時光維度。而“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逐漸顯現的群體,其發展曆程無疑是中國社會體育發展的一個縮影。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漫長的二十年裏,他們是如何從最初的摸索到逐漸成熟的?他們的培訓體係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的?他們在基層社區、農村鄉鎮,甚至是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如何扮演著連接專業體育與大眾健身的橋梁作用?書中是否能描繪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所麵臨的共同挑戰與獨特的機遇?例如,早期可能麵臨的資源匱乏、認可度不高的問題,與後期可能齣現的專業技能更新、服務模式創新等議題,是如何交織並演變的?我對書中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梳理,去展現這個群體在社會發展浪潮中的演變軌跡,以及他們為中國全民健身事業所做齣的貢獻,充滿瞭期待,也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們理解中國基層體育力量的發展提供一份紮實而深刻的參考。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所揭示的“發展”這一核心概念。從1994年到2014年,這並非一段靜止的曆史,而是充滿瞭動態的演進。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在特定曆史時期應運而生的職業群體,其發展軌跡必然與中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緊密相連。我推測,書中會詳盡地記錄下這個群體在不同階段所經曆的轉變:從最初可能相對零散、非係統的誌願服務,到後來逐步建立起的培訓、認證、管理體係;從早期可能僅限於基礎技能指導,到後來可能涉及更廣泛的健康谘詢、運動康復等領域。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政策導嚮、社會需求變化、技術進步等外部因素如何影響指導員發展進行深入分析的篇章抱有濃厚興趣。例如,互聯網的興起、智能健身設備的普及,是否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帶來瞭新的機遇和挑戰?他們是如何適應這些變化的?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研究,或者是具有代錶性的睏境分析?我對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具有曆史縱深的視角,來展現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群體從“新生”到“成熟”的蛻變過程,充滿瞭期待。
評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勒齣一種宏大的敘事圖景。1994年至2014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跨度,對於中國社會體育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而“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群體,正是這場史詩中不可或缺的“英雄群像”。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們如何在中國大地上傳播健康理念、推廣科學運動,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匯聚起一股股強大的群眾體育力量。書中是否能夠詳細地描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角色定位、工作內容、以及他們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有何不同?他們是如何從最初的“義務奉獻”逐漸走嚮更加專業化、規範化的道路?我還特彆想瞭解,在長達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哪些關鍵性的政策推動瞭他們的成長,又有哪些社會因素阻礙瞭他們的進步?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是一部記錄中國社會體育發展變遷的生動史書,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和感受這二十年間,中國基層體育的脈搏是如何跳動的。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其中蘊含的時代氣息所吸引。1994年至2014年,這二十載光陰,恰逢中國經濟騰飛、社會結構深刻變遷的時期,而體育,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本書以“群眾體育”為切入點,更具體地聚焦於“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群體,我深感其研究價值的獨特性。這個群體,可能是城市公園裏熱情的廣場舞領隊,可能是鄉村田野間指導村民鍛煉的老黨員,也可能是社區體育中心裏辛勤付齣的青年誌願者。他們是群眾體育最直接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我渴望瞭解,在這二十年中,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熱情和專業,點燃大眾運動的火種。這本書是否能夠描繪齣這個群體在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畫像,他們的培訓體係是如何建立並完善的,以及他們所麵臨的社會認可度、職業發展前景等問題,都是我想要深入探究的。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基層體育發展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觀察視角,讓我能夠更立體、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群眾體育的脈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