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
定價:30.00元
作者:張鉉哲,張艷菊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8023382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前種植的大部分馬鈴薯品種缺乏水平抗性。因此,很多栽培農傢在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中主要依靠化學防治。馬鈴薯晚疫病菌具有較高的遺傳變異能力、對劑的適應能力和剋服抗病寄主植物的耐受特徵。目前很多國傢在疫黴屬的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領域開展研究,尤其通過疫黴屬的基因組序列進行發病機製、抗藥性和遺傳變異機製的研究。但目前為止在晚疫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劑抗性、型變化和生理小種的研究方’麵,缺乏對遺傳變異的研究。因此,研究晚疫病的遺傳變異機製是建立晚疫病綜閤防治策略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選用抗性品種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有效、經濟、方便的途徑,但20世紀80年代後在世界各地陸續齣現瞭許多甲霜靈抗性菌株和毒力更強的復閤生理小種菌株。在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抗性上幾種主要基因已在馬鈴薯品種中鑒定過。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遺傳變異中重要的問題是對寄主的緻病性和毒性。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群體中毒性變異被認為是在馬鈴薯栽培品種的抗性上缺失而産生生理小種特異性基因的齣現。由於復閤生理小種的齣現,過去垂直抗性的馬鈴薯品種逐漸喪失對晚疫病菌的抗病性,這直接導緻瞭馬鈴薯晚疫病的再次大發生。為瞭培育抗病品種,必須查明病原菌的生理小種組成,毒性變異和遺傳變異規律。因此,研究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毒性變異對於檢測小種組成的時空變化、布局抗病品種和晚疫病的綜閤防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由無性繁殖産生的遊動孢子在適閤的環境條件下幾分鍾內可以侵入植物體,並完成無性生活史,從而大量形成第二次侵染源。真菌無性繁殖的後代較穩定地保持原有性狀。但在許多僅有無性繁殖而沒有有性生殖的真菌中,還普遍存在著遺傳變異現象。這說明經過無性繁殖也可以發生變異。因此利用單遊動孢子菌係分析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種分化和遺傳多態性對群體遺傳變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馬鈴薯晚疫病的侵染源是遊動孢子,因此,研究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遊動孢子特異性錶達基因對晚疫病的發病機製和流行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科學意義。
目錄
章 馬鈴薯晚疫病的外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分析
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研究現狀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進展
一、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曆史
二、馬鈴薯晚疫病的癥狀
三、馬鈴薯晚疫病病原——Phytophthorainfestans
四、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第二節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與流行研究進展
第三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分子標記研究進展
一、同工酶標記
二、DNA分子標記
三、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遺傳多樣性
第四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毒性變異與遺傳變異的研究進展
一、無性繁殖後代中毒性變異和遺傳變異的研究
二、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有性生殖後代中毒性變異和遺傳變異
三、馬鈴薯晚疫病菌遊動孢子錶達基因的篩選
第五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長期保存的研究進展
第六節 馬鈴薯晚疫病的綜閤防治
一、抗病育種
二、化學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農業防治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生物學特性分析
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型分化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
三、討論
四、小結
第二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抗藥性分析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
三、討論
四、小結
第三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種分化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
三、討論
四、小結
第三章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同工酶基因型分析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
三、討論
四、小結
第二節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綫粒體DNA單倍型和RAPD的分析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
……
第四章 在馬鈴薯晚疫病菌中A1錶達基因的剋隆與SCAR標記的開發
第五章 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長期保存與緻病性的相關性研究
第六章 無性繁殖後代中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毒性變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這本書,我立刻被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科研思路所吸引。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但書名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幅清晰的研究藍圖:從病菌在自然界中錶現齣的種種特徵(錶現型),到探究其內在的遺傳密碼(基因型),這本書旨在全麵揭示這一重要植物病原體的本質。我設想,書中會詳細描述晚疫病菌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長發育、侵染過程以及所造成的典型癥狀,比如葉片上的水浸狀病斑、腐爛以及後期可能齣現的白色黴層。同時,作者很可能還運用瞭先進的基因組學技術,對不同地理來源或不同緻病力的菌株進行基因測序和比較分析,從而找齣決定其生物學特性的關鍵基因。這種結閤宏觀錶型描述與微觀基因解析的研究方法,無疑能夠為理解晚疫病菌的演化、適應性以及抗藥性産生機製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基因功能注釋、基因組變異分析,甚至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驗證特定基因作用的實驗設計都充滿好奇。這本書似乎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病原菌世界中那些精妙而又殘酷的生存策略。
評分這本書《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研究的對象——馬鈴薯晚疫病菌,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段沉重的曆史,並且至今仍然是全球馬鈴薯生産的重大威脅。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這個古老而又頑固的病原體。從書名推測,作者很可能不僅關注病菌在馬鈴薯植株上具體是如何錶現齣來的,比如葉片、莖、塊莖上齣現的病變形態、發展速度,以及對産量和品質的影響,這些都是“錶現型”的研究範疇。更吸引我的是“基因型研究”這一部分,這暗示著作者深入到瞭病菌的遺傳層麵,試圖通過分析其DNA序列來解讀其緻病機製。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地域、不同時間采集到的晚疫病菌菌株的基因組,找齣哪些基因的變異與它們的緻病力強弱、對殺菌劑的抗性、傳播能力等錶現型特徵相關聯?是否會涉及到一些群體遺傳學分析,來揭示晚疫病菌的進化曆史和擴散規律?這樣一本結閤瞭實際觀察和分子生物學前沿技術的研究專著,無疑將是一筆寶貴的知識財富,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敵人,從而製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聽起來就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探索的深度。作為一名對植物病理學頗感興趣的讀者,我總是對那些能深入剖析病原體如何影響作物生存的書籍抱有極大的期待。馬鈴薯晚疫病,這個曾經引發愛爾蘭大飢荒的“罪魁禍首”,其背後隱藏的生物學機製無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這本書的題目暗示瞭作者在錶型(即疾病在植物上的錶現)和基因型(即病原菌本身的遺傳物質)兩個層麵都進行瞭細緻的考察,這通常意味著能夠提供一個多角度、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這一重要病害。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肉眼可見的病癥與深層的分子機製聯係起來的。是否通過田間觀察結閤實驗室分析,又或是側重於某一種特定的研究方法?例如,如果它詳細闡述瞭不同菌株在葉片上形成的病斑形態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否與其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突變相關聯,那將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再者,如果書中能夠提及一些分子標記的應用,比如利用PCR技術來鑒定不同的基因型,並分析這些基因型與緻病力之間的關係,那麼這本書的實用性和科學價值會大大提升。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為我揭示更多關於馬鈴薯晚疫病菌的秘密。
評分《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這種令人頭疼的病害的科學探索欲望。我腦海中構想的這本書,大概描繪瞭兩種相互印證的研究路徑。一方麵,它會細緻地呈現晚疫病菌在宿主馬鈴薯身上所錶現齣的各種“錶型”特徵:從最初的細小病斑,到快速蔓延的水浸狀腐爛,再到最終導緻作物死亡的慘狀,每一個階段的細微變化都可能被作者捕捉並記錄。這其中可能還包括對不同菌株在感染不同品種馬鈴薯時所展現齣的差異性研究,這本身就極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麵,書名中的“基因型研究”則指嚮瞭更深層次的探究。我設想作者會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如全基因組測序、基因功能分析等,來解析晚疫病菌的遺傳密碼。例如,他們可能會識彆齣控製病菌侵染能力、毒力因子産生、孢子萌發等關鍵生物學過程的特定基因,並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間的差異如何解釋其錶現齣的不同緻病特性。這種從錶象到本質、從現象到本質的深入研究,無疑能為我們理解晚疫病菌的生命活動和演化過程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錶現型和基因型研究》,光是聽著就讓我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馬鈴薯晚疫病,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警示意味,它不僅是影響全球馬鈴薯産量的重要因素,也曾是曆史的見證者。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以極其嚴謹的態度,將研究的觸角深入到瞭病原菌的每一個角落。一方麵,從“錶現型”這個詞來看,作者很可能詳細描繪瞭晚疫病菌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環境條件下,以及在不同寄主品種上所呈現齣的各種可見特徵。這包括病斑的顔色、大小、形狀、發展速度,以及對植株不同部位(葉片、莖、塊莖)的危害程度,甚至可能還會涉及病菌在空氣中或土壤中的生存和傳播方式。另一方麵,“基因型研究”則預示著本書的核心和突破。我猜想作者一定運用瞭尖端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去解碼晚疫病菌的遺傳信息。他們可能在比較不同地理分布、不同緻病力強弱的菌株的基因組,從而找齣決定其生物學行為的關鍵基因。例如,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變異與菌株的毒力、抗藥性、適應性等息息相關?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將我們對晚疫病菌的認識,從宏觀的病害現象,提升到微觀的分子機製層麵,從而為研發更有效的防治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