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故城:老重慶 後的風景
定價:1580.00元
作者:戴前鋒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229103590
字數:
頁碼:43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個城市的曆史,就是這個城市的靈魂
這是一個從上世紀八十年始的徵程!這是一本用鏡頭書寫著健忘者的書寫,用拍攝見證著城市足跡的流水帳!當然,這更是一個穿越時空,扒拉靈魂,對童年和人生作後敬禮和告彆的至誠守望的態度!
這是一場心動的相遇、不捨的離彆
滄桑有跡,歲月無痕。當我們將心髒貼近那素麵朝天的黑白,終究分不清,那被牽引齣的,是繁華還是蒼涼,是清晰還是模糊!恍如隔世間,目送她漸行漸遠,如同目送你我的童年。三十年時光,十萬張照片,照亮那昏黃的“老傢”,也照見瞭這世間明媚的憂傷。
內容提要
山城重慶,南臨楊子,北倚嘉陵,地處兩江要衝,雖自有"綰轂西南,控扼江漢"之說,但絕少有史料載明它的文化曆史地位能與吳越春鞦丶中原大唐丶三國蜀都相提並論。它的初覺醒,肇始於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它的舉世聞名卻與20世紀一場空前的戰爭災難相生相伴。
作戰時首都,它使中國在"二戰"烽火的裹挾下融入瞭世界曆史進程。重慶,從此成為與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齊名的二戰名城。
山城重慶,翹首嚮東,偉岸佇立。曦日初升,汽笛高鳴,它酷似劫後餘生的遠東鬥士;夕陽西下,暮垂山野,江潮低洄,燈火如炬,它尤如一位洞悉萬韆的老邁哲人。我作為重慶居民,深諳船工號子之悠長,市井掌故之淳樸,更有感故土鄉情之繾綣,陪都風物之厚重……用光與影的語言去訴說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夢想,成為我多年揮之不去的深厚情結,於是,曆時30年撫今追昔,拍下關於重慶"後的風景"。其鏡頭所到之處無不發現人文景觀與多舛曆史形神兼備之高度統一。
時光荏苒,滄桑正道,曆史的車輪不會逆轉,其性注定瞭曆史纔是具有原創精神的藝術大師,其時空作品把我們自己在內的一切納入瞭一個巨大的藝術裝置。
我們邁進瞭新韆年的門檻,無論對未來懷揣何種猜度丶企盼……但要想擁有這座城市的靈魂,就必須收藏這座城市的曆史。因為凱撒也未完成對時間的徵服。或許,我們隻能從曆史的本真中獲得更加完整而深刻的啓示。
目錄
2 序《故城》
11 攝影作者
16 斷想中的城市履曆
26 渝中區
30 圖錄一
48 圖錄二
68圖錄三
88 圖錄四
104 圖錄五
116 圖錄六
138 圖錄七
154 圖錄八
174 圖錄九
190 圖錄十
210 圖錄十一
226 圖錄十二
242圖錄十三
260圖錄十四
274圖錄十五
290圖錄十六
310圖錄十七
324圖錄十八
340圖錄十九
354圖錄二十
372圖錄二十一
384圖錄二十二
400圖錄二十三
418圖錄二十四
430攝影理由
作者介紹
戴前鋒,筆名戴維,攝影傢,編輯。曾有專著《二戰名城老重慶》,《典藏重慶》齣版。曾任《世界攝影150年》《後現代主義藝術係普》《現代西方藝術文本--卡賽爾文獻展》《二戰紀實攝影圖典》等重點圖書的責任編輯及策劃編輯。曾參加齣版工程《中國石窟藝術全集》的拍攝編輯工作。
作者與《故城》仿佛天然一體,同樣敦厚悠長的背影,同樣身處喧囂時代裏孤寂得像一個落魄的貴族。唯有那雙鏡頭前凝視老街老巷的眼睛,虔誠而焦灼,仿佛凝視一個即將逝去的王朝。
文摘
我高興地看到攝影的藝術地位與日俱增,但遺憾的是早期的精神衰落瞭。攝影僅被視為一種藝術是不夠的,在所有藝術訓練中,隻有攝影具備其他藝術所沒有的特質。我堅持認為,隻有攝影履行見證角色的事實。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門藝術。
——尚·杜傑德(法)
法國水之堡攝影美術館首任館長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充滿瞭故事感,深沉的色彩和朦朧的意境,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在嚮你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我還沒讀到具體內容,但僅僅從書名《故城:老重慶 後的風景》就能感受到一種濃厚的曆史厚重感和深邃的人文關懷。我猜想,這本書很可能是一部關於重慶這座城市變遷史的文學作品,它會從某個獨特的角度,去描繪“老重慶”的麵貌,那些曾經熱鬧非凡的街市,那些承載著歲月痕跡的老建築,還有那些在時代洪流中默默前行的人們。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齣現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比如老重慶人獨特的說話方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那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樸實故事。而“後的風景”這個詞,則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更多期待,它可能是在講述“老重慶”消逝後,留給後人的思考,或者是“新重慶”在繼承與發展中,所呈現齣的獨特魅力。這本書仿佛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等待著我去探索。
評分我是一名對城市曆史和文化變遷頗感興趣的讀者,當我在書店看到《故城:老重慶 後的風景》時,立刻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曾到過重慶,對這座城市的獨特地理風貌和濃厚的曆史底蘊留下瞭深刻印象,但對於“老重慶”的那些過往,我知之甚少。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是在描繪那些已經消逝在時間長河中的城市景象,那些承載著一代代重慶人記憶的街巷、建築和市井生活。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用文字去還原一個真實而鮮活的“老重慶”,又將如何探討那些“老重慶”經曆過風雨後,所留下的“風景”究竟是什麼。它可能是物質上的遺跡,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傳承,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充滿煙火氣的年代,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那些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故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有一種故事性,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捕捉時代變遷、人物命運的文字情有獨鍾。這本書的名字——《故城:老重慶 後的風景》——一下子就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情感。我雖然不是重慶本地人,但對於那些經曆過滄桑巨變的城市,我總是抱有深深的敬意和濃厚的研究興趣。我設想著,作者是否會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切入,比如某個老街區的變遷,某個傢族的故事,或者某個特定年代的社會風貌?我希望它能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那段不曾親身經曆卻又深深影響著當下的一切。我想象著書中那些細膩的筆觸,會如何勾勒齣上個世紀重慶的繁華與落寞,人與人之間的淳樸與復雜,以及那些在時代浪潮中沉浮的人物群像。我期待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記錄,更能賦予文字生命力,讓那些塵封的往事重新鮮活起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故事的時代。這本書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後的風景”,這是一種迴望,一種沉澱,更是一種對過往的思考和解讀。它讓我覺得,這本書不隻是關於“老重慶”的過去,更是關於“老重慶”的過去如何塑造瞭“現在的重慶”,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和繼承這份寶貴的曆史遺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懷舊色調,還有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認的遠山近景,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迴到瞭某個遙遠的過去。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隻是匆匆翻瞭幾頁,但那種氛圍感已經撲麵而來,讓我對作者筆下的“老重慶”充滿瞭好奇。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一幅幅畫麵:青石闆鋪就的狹窄巷道,老式的木門木窗,晾曬在陽颱上的五顔六色的衣裳,以及那些坐在門口閑聊的老人們臉上刻滿的故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描繪齣那些消失在城市發展洪流中的場景,那些關於市井生活、人情往來的細膩描摹,因為我知道,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靈魂,而這些靈魂往往就藏在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地方。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感,“故城”二字,暗示著一種對過去的追溯和對逝去時光的緬懷,而“老重慶”則精準地定位瞭那段曆史的坐標。至於“後的風景”,則留下瞭無限的想象空間,是曆史留下的痕跡,還是後人對過去的解讀?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來尋找答案,我想看看在這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裏,過去的風景是如何與當下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
評分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種尋找精神寄托的階段,這本書的書名《故城:老重慶 後的風景》仿佛帶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直擊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麼構成瞭我們記憶中的“故城”,又是什麼樣的“風景”在“老重慶”的背後悄然生長?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從某個非常微觀的視角入手,比如聚焦於某個平凡傢庭的興衰,某個老物件的流轉,或者某個不起眼的小巷裏發生的感人故事。我希望它能展現齣一種溫潤而深沉的情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隻有歲月靜好中的點滴感悟。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捕捉到那種屬於老重慶特有的生活氣息,那種在物質匱乏年代裏,人們依然能夠找到的溫暖和希望。書中關於“後的風景”的描述,更是引發瞭我無限的遐想,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新的開始,一種對過去的告彆與超越,還是一種對過去的迴味與傳承?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曆史和靈魂的深刻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