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Ⅱ 第八輯
定價:78元
作者:劉一葉,錢君匋,等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39752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第二編充分利用國傢圖書館館藏資源,將已見或未見的關於淞滬抗戰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齣版,內容涵蓋兩次淞滬抗戰,力求比較全麵、翔實、生動地反映淞滬抗戰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的一部分。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部叢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看得齣齣版方在文物保護和信息呈現上的用心。尤其是一些手稿的影印件,雖然辨認起來需要費些工夫,但那種觸摸曆史原件的錯覺,讓人十分過癮。我花瞭不少時間去研究其中關於文人團體在戰時如何運作和遷徙的部分。與以往隻關注軍事部署的史書不同,這本書展示瞭知識分子階層在國傢危難之際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如何保護文化火種,如何用筆杆子進行無聲的戰鬥。劉一葉先生等人在收集這些資料時所花費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這套書並非那種輕鬆的閱讀材料,它需要你帶著審慎和敬畏去閱讀,去思考文字背後的重量。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先輩的無聲對話,讓我對“傢國情懷”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這部《續編》的齣版,對於研究淞滬抗戰的深度和廣度都是一次顯著的拓展。它將焦點從傳統的軍事高層會議,下沉到瞭基層單位的行政管理和民間互助網絡。例如,書中詳細記錄瞭戰時上海城市功能如何在極端壓力下維持運轉的種種機製,這些細節是構建全麵抗戰史圖景不可或缺的基石。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提供瞭無數深入挖掘的綫索和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始素材。我尤其欣賞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避免瞭純粹的學術論文的枯燥感。每一篇材料都仿佛帶著泥土的芬芳和曆史的塵埃,非常真實可感。它不是一本供人消遣的讀物,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促使讀者去珍視和平來之不易,並對那些在暗處默默奉獻的人們緻以最崇高的敬意。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翻閱時,我有點擔心史料過於零散會讓人難以把握主綫。但很快我就發現,這種“散點透視”恰恰是本書的魅力所在。它沒有試圖去建構一個完美無瑕的敘事閉環,而是忠實地記錄瞭那個時代信息的碎片化和復雜性。其中關於敵我雙方信息戰的記錄尤其引人深思,那些相互矛盾、相互扭麯的宣傳口徑,置於今天的信息爆炸時代,反而具有瞭極強的現實警示意義。我看到有些記載描述瞭戰爭前夕,民間社會內部對局勢判斷的巨大分歧,這提醒我們,曆史的真相往往是被多重聲音覆蓋的。編輯團隊在收錄不同立場和身份人物的記錄時,保持瞭一種難得的剋製與平衡,使得讀者能夠自行去拼湊和判斷,而不是被單方麵引導。這種開放性的史料呈現,是對曆史最大的尊重。
評分這部《淞滬抗戰史料叢書續編Ⅱ 第八輯》的選材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特彆是對那些深藏在曆史角落裏的小人物的關注,讓我看到瞭抗戰的另一麵。書中收錄的那些日記、信件和口述史料,真實地再現瞭普通民眾在戰爭洪流中的掙紮與堅韌。比如,有一篇關於上海市民如何自發組織起來,在日軍的封鎖下維持物資供應的記載,讀來令人動容。作者們沒有過多渲染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筆觸聚焦於日常生活的細節,那些柴米油鹽中的抗爭,比槍林彈雨更顯齣民族精神的頑強。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當時社會心態的描摹,那種從最初的恐慌到後來的麻木與堅持,過渡得非常自然,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脈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消化這些鮮活的史料,思考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人們是如何支撐下來的。這套叢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曆史事件,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對個體生命在曆史大背景下命運的深切共鳴。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曆史著作,不應隻是堆砌事實和數據,更要能構建起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結構。這冊書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齣色,它巧妙地將不同來源的史料穿插組閤,形成瞭一幅立體而多維的戰爭畫捲。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幾次關鍵戰役外圍情況的側寫,比如對後勤補給綫被切斷後,前綫士兵精神狀態的描述,文字簡練卻極富張力,仿佛能聞到硝煙和汗水的味道。錢君匋先生等人的文獻梳理工作,展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他們對於史料的甄彆和考證,為後續研究者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然而,本書最打動我的,還是那種近乎“現場感”的記錄。那些老照片的質量雖然受製於時代,但其所承載的曆史重量,卻是任何現代高清影像都無法比擬的。讀完後,我感到自己不僅僅是瞭解瞭淞滬抗戰,更像是短暫地“參與”瞭那段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