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昆山人家辅助读本:鹿城乡俗
定价:48.00元
作者:唐惠林,李惠元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7221369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昆山人家辅助读本:鹿城乡俗》由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实施研究。它以昆山市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昆山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素材,渗透乡情教育和“乡愁”理念,渗透劳动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及研究活动,让学生聆听乡音、体味乡俗、感悟乡情;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有效地促进未成年人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篇 章风俗习惯
传统节俗
文化习俗
其他习俗
第2篇 章民间文艺
文艺表演
民俗舞蹈
第3篇 章传统技艺
手工技艺
游方手艺
第4篇 章乡味童趣
乡间美味
乡野童趣
后记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篇 章风俗习惯
传统节俗
文化习俗
其他习俗
第2篇 章民间文艺
文艺表演
民俗舞蹈
第3篇 章传统技艺
手工技艺
游方手艺
第4篇 章乡味童趣
乡间美味
乡野童趣
后记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朴拙而亲切的气息,深绿色的主调,配合着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能闻到泥土和阳光混合的味道。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那娟秀而有力的笔触,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细细打磨,流淌着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读到第一部分,作者笔下描绘的昆山人家,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以及他们辛勤耕耘、淳朴善良的品性,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尤其是关于节令风俗的描写,从春耕的忙碌到夏收的喜悦,再到秋季的丰收庆典,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关于“尝新”的段落,那种对新米、新麦的期待,以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喜悦的画面,瞬间勾起了我儿时在外婆家过节的记忆。书中所提及的那些古老的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智慧和情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美化,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这些朴素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反而更加打动人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些画面,感受那种淳朴的生活气息,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古老村落的一份子。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人文关怀,让我印象深刻。在“鹿城乡俗”的讲述中,作者展现出了非凡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能力。他们并没有流于表面地罗列风俗习惯,而是深入到每一个习俗的背后,去探寻其产生的根源,以及它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意义。例如,在描写“走亲戚”的习俗时,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拜访的流程,更侧重于描绘了亲友之间情感的交流,那种分享喜悦、分担忧愁的温暖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孝道”的描写,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昆山人家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以及这种传统美德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人。书中也谈到了在时代变迁中,一些传统风俗面临的挑战和改变,但作者并没有采取一种批判或惋惜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平和、客观的视角来呈现,体现了其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一种“俗”,更是在展现一种“情”,一种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深厚情感。
评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在“昆山人家辅助读本:鹿城乡俗”这个标题的引导下,我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书中关于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互动描写,让我尤为着迷。作者巧妙地将当地的地理特征,如河网密布、稻田连绵,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对“桑基鱼塘”模式的介绍,不仅展现了古人的生态智慧,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绿树成荫的河岸边,渔夫们忙碌的身影,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泥土和鱼虾的混合气息。书中还涉及了对当地节庆活动的细致描绘,每一个节日,无论是宏大的祭祀仪式,还是小小的家庭聚会,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我尤其喜欢关于“端午节”的描写,那种包粽子的忙碌,赛龙舟的激情,以及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都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这本书让我对昆山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田野调查,又像是和一位老朋友促膝长谈。作者唐惠林和李惠元并非仅仅是记录者,他们更是这片土地的亲历者和深情守护者。在“鹿城乡俗”的部分,我看到了对当地饮食文化的细致梳理,那些关于时令食材的搭配,以及传统烹饪手法的传承,都让我垂涎欲滴。例如,书中对“腌笃鲜”的描述,不仅仅是罗列了食材,更是将制作过程中的烟火气、家庭的温情,以及那份属于江南春季独有的鲜美,都巧妙地融入其中。读到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自家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葱姜蒜香气。此外,书中对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重要人生仪式的描写,更是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哲学和伦理观念。那些繁复却充满意义的礼节,背后蕴含着对祖先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社群和谐的追求。我尤其被关于“祭灶”的章节所吸引,那种将灶神送上天庭,祈求来年家庭平安幸福的愿望,虽然带着一丝朴素的迷信色彩,却反映了普通百姓最真挚的期盼。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种温润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在“昆山人家辅助读本”的框架下,作者将“鹿城乡俗”进行了系统性的呈现,从宏观的地域文化到微观的个体生活,都做到了有机的融合。我最欣赏的是其对当地民间艺术和手工艺的关注,那些关于传统布艺、剪纸、戏曲的片段,虽然篇幅不长,却足以展现出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刺绣的细节,图案的寓意,色彩的搭配,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我能够想象,在那些清闲的午后,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手中的针线灵巧地穿梭,最终绣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这种生活化的艺术,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却充满了生命力。另外,作者对于当地语言和谚语的收集和解读,也为这本书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那些生动形象的俗语,既是生活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的印记。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吴侬软语在耳边回响,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乡音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风俗的记录,更是一次对地域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