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方主战场(俄文版 附光盘)
定价:128.00元
作者: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0452772
字数:320000
页码:3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东方主战场(俄文版)》为中央电视台同名大型文献纪录片的纸质版本。该片运用新研究成果,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战争的关系,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战争的内在逻辑;客观地深入剖析、解读中国抗日战争,以民族大义为基点,以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党(敌后战场)的共同抗日行动为主线,凸显党中流砥柱作用,立体重现人类进步的苦难辉煌,警示可能的文明倒退和战争风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在记录过去,更是在对当下的世界局势提供一种历史性的参照系。那些在书中被详细分析的联盟瓦解、资源争夺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似乎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影子。作者巧妙地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去反思现代决策者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陷阱。它提供了一种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跳出眼前的日常纷扰,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时间轴上去审视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工具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新闻报道和国际事件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变化,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标签化的信息,而是开始尝试去剖析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驱动力。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体会的深度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有一种独特的异域韵味,这或许是其俄文原版特质的自然流露,即便是经过翻译,那种深沉、略带宿命感的语感依然能穿透文字的屏障,直达人心。它不像某些当代历史著作那样追求文字的轻盈或网络化,而是保留了一种古典的庄重感。描述战争的残酷时,笔触是凝练而有力的,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描述外交博弈或文化冲突时,文字又变得迂回而富有张力,充满了象征性的意味。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对比和驾驭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对于我这样的中文读者而言,阅读过程本身也是一次对翻译水准的考验,而这本书的译者显然是深谙其道的,他们成功地在保持原作风格的“硬度”与确保中文读者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这一点值得高度赞扬。
评分作为一个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的现代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阅读节奏需要我主动放慢。它的结构组织非常严谨,章节间的逻辑推进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关键的论证环节。我试着在不同的时间段阅读,发现只有在心绪沉静、能集中精力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才能真正捕捉到作者铺陈的那些复杂关系网络。比如,书中对于某个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陈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如果不是这样,将会如何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种深度的挖掘,迫使读者也必须调动起自身的知识储备去与之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更像是一场需要投入精力的智力冒险,而不是一次轻松的消遣。它挑战了我们对既定历史框架的固有认知,让人读完后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些被长期简化了的历史概念。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作品,我通常会非常谨慎地评估其叙事的切入点和历史观的倾向性。这本书的开篇非常抓人,它没有直接跳入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微观的视角,聚焦于那个时代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侧写。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那种在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力和挣扎,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让人不禁扼腕叹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时的那种克制与平衡,他似乎在努力避免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英雄”或“恶魔”,而是努力去挖掘驱动历史前行的深层社会经济因素。这种冷静的叙事腔调,让原本可能变得煽情或片面的历史叙述,增添了一种近乎冷峻的学术力量。通读下来,能感受到作者背后做了海量的史料爬梳工作,很多细节的引用和对比都非常扎实,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氛围之中。我特意留意了一下纸张的选取,内页的纸张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历史地图和人物照片,细节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特别是附带的那张光盘,从外壳的磨砂质感到里面的内容组织,都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习惯先在动手翻阅文字内容之前,花点时间去感受书籍的实体品质,毕竟对于这种涉及宏大叙事的著作来说,良好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坦白说,现在很多出版物在装帧上越来越敷衍,但这本的用心程度,让我在拿到手的时候就充满了期待,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本快消的读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件”。光盘里收录的那些似乎是原始文献的扫描件或者相关的影像资料,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这种附加的数字化内容,无疑是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和阅读的维度,让文字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这种对实体书载体的尊重,在今天的市场上是越来越少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