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传说-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入选名人纪实

美丽传说-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入选名人纪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 著
图书标签:
  • 旗袍
  • 海派文化
  • 上海
  • 文化名人
  • 时尚
  • 历史
  • 传统服饰
  • 人物传记
  • 服饰文化
  • 中国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136
商品编码:297765879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美丽传说-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入选名人纪实

定价:85元

作者: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08146136

字数:116000

页码:1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供广大读者阅读

《美丽传说——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入选名人纪实》由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编著。首批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入选名人堂的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海派文化名人、一辈子钟情旗袍服饰并在海内外为之传播具有深远影响的严幼韵女士;百年时装公司“鸿翔”第二代传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金泰钧先生;被誉为“百年海派旗袍传奇人物”的上海裁缝储宏生先生。本书采写了严幼韵、金泰钧、储宏生三位长者在大历史背景下对海派旗袍文化传播、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传承和发扬的精彩人生。

内容提要


2016年,上海海派旗袍促进会邀请关注海派旗袍文化发展的社会贤达、文化名人艺术家及研究者等名人担任评委,成立了《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及《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评审委员会,旨在对百年来为海派旗袍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人、媒体人、艺术家、制作技艺传承和社会热心人士予以表彰。12月23日在思南公馆81号“海派旗袍文化思南之家”举行了《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名人颁证仪式。作为首批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入选名人堂的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海派文化名人、一辈子钟情旗袍服饰并在海内外为之传播具有深远影响的111岁的严幼韵女士;百年时装公司“鸿翔”第二代传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86岁的金泰钧先生;被誉为“百年海派旗袍传奇人物”的上海裁缝、98岁的储宏生先生。本书是对严幼韵、金泰钧、储宏生三位长者在大历史背景下对海派旗袍文化传播、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扬的精彩人生。

目录


作者介绍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是为促进海派文化的传播、促进女性文明素养的提高、促进海派旗袍文化品牌的战略发展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长张丽丽为原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现任上海市常委、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摘


  《美丽传说: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首批入选名人纪实》:
  战争开始了
  到达马尼拉不久后,就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快的事。但从处理这件事上,很可以窥见严幼韵的处事风格。
  一天晚上,杨光洼和严幼韵去参加一个晚宴,回家后严幼韵摘下首饰,她的贴身女仆吴妈把它们和其他首饰都放在了严幼韵卧室的衣橱里。衣橱里有3扇门,吴妈都上了锁。一般来说,吴妈就睡在严幼韵卧室通往游廊的帆布床上。但当天正好有两个杨光泩的朋友住在酒店里,他们的女仆就住在杨光泩家,吴妈晚上去陪伴这两个新女仆。
  第二天早上,严幼韵醒来时,发现衣橱的3扇门都开着,所有的首饰都不见了。小偷在花园里砸碎了首饰盒,还从里面挑挑拣拣一番,拿走了镶嵌钻石和其他宝石的首饰,扔掉了珍珠和一些旧首饰。虽然夫妇俩报了警,但始终没有破案。当时在马尼拉的美国人圈子里流传着是警察局长手下参与盗窃的传言。这些首饰中有许多是严幼韵在上海时期就开始收藏的,包括家传的珠宝和她在巴黎、蒙特卡洛和意大利购买的珠宝。但严幼韵却没有表现得太难受。
  当朋友问她为什么没有太伤心时,严幼韵说,一切糟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人室盗窃只是程度轻微的。“我只是丢失了财务,其他重要的东西都毫发无损一一我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在菲律宾,杨光洼的主要任务是从当地富裕的华侨中为中国抗日战争募集钱款。作为夫人,严幼韵也必须将社交作为一项应尽的责任,而非闲暇时的娱乐活动去开展。她被推选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名誉主席,帮助大家开拓新渠道为抗战募捐。带领妇女们募集黄金首饰、做纸花义卖,深入工厂、商店、街道劝募。仅1940-1941年,该会汇缴给重庆国民的钱款便是以往总和的10倍。她们还为前线制作了100万个医疗包。并为士兵的冬衣和药品额外募集了2.3万比索。
  战争的脚步,并未因此被隔绝在外。
  1941年12月8日,严幼韵正在卧室梳头发,杨光泩冲进来宣布:日本人轰炸了珍珠港,这意味着日本向美国宣战了。第二天,日本就开始轰炸马尼拉。有时甚至一天空袭两三次。整个城市顿时陷入了恐慌。严幼韵一家的生活也被改变了。
  12月24日,马尼拉宣布成为“开放城市”,希望通过保证不抵抗即将到来的日军,来避免更大的死伤和破坏。但是日军的轰炸并没有停止。麦克阿瑟将军准备撤离马尼拉,邀请杨光洼全家一起离开。
  但杨光洼婉言谢绝了这一邀请,他说留下来保护华侨社区是他的职责。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入马尼拉。1月4日,日军到马尼拉宾馆了杨光洼和其他7位领事官员。
  日本士兵进入酒店的时候,杨光洼一家正在吃早饭。杨雪兰记得,所有的士兵腿上都缠着帆布绑腿,整个过程他们表现得异常礼貌、平静、迅速。“爸爸跟着士兵上楼拿了一小包衣服。他肯定已经作好了准备。”
  一开始,几位领事官员被在马尼拉市中心的菲律宾总医院,后来被转到了69公里之外的度假地洛思巴菲奥斯,接着又被送到了马尼拉的爱特诺学院。在这3处,严幼韵和孩子们尚能去探望杨光洼,给他带点干净衣服和食物。但是之后他们忽然都消失了。
  多年以后,杨蕾孟都在后悔当时自己的行为。她后来回忆道:在一次随母亲前去看望杨光泩时,父亲表示,要严肃地和长女谈一谈,告诉她要快快长大,照顾好妈妈。但是只有12岁的杨蕾孟不能忍受这些话,挣脱他跑回了严幼韵身边,“他肯定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我明白他在跟我诀别。这是我后一次见到他。我一直很后悔自己当时的行为。”
  ……

序言



《锦绣芳华:海派服饰艺术的流光溢彩》 一、缘起:海派文化与服饰的时代回响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人物的生平记录,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个更为宏大、更具时代张力的领域——海派服饰艺术的兴衰流变,特别是以旗袍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如何在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中,成为东西方交融、女性地位变迁的物质载体。 我们试图从历史的深处挖掘,上海,这座被称为“十里洋场”的魔幻都市,是如何在短短数十年间,通过服饰语言,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海派”精神:既有对传统江南吴侬软语的温婉继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思潮的敏锐吸纳与大胆革新。这本书将时间线拉开,以服饰为切片,透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复杂图景。 二、第一部:剪裁中的时代脉搏——旗袍的诞生与定型 1. 袍的演变:从宽袍大袖到合体修身 海派服饰并非横空出世,其根源深植于清代满族服饰与汉族传统襦裙的交汇。本书将详尽考证旗袍从清末的宽大、平直的“旗装”,如何受到西方立体剪裁技术和日本和服平面剪裁的影响,逐步向合体、流畅的现代形态演变。重点分析二十年代“新月派”文人对服饰的审美倡导,以及女性解放思潮对服装实用性和曲线美的追求。 2. 面料的革命:丝绸、蕾丝与舶来品 服饰的奢华程度,往往是城市经济水平的直接体现。本章细致梳理了彼时上海面料市场的繁荣景象。进口的法国蕾丝、苏格兰花呢,与本土的宋锦、杭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催生了海派旗袍独有的材质美学。我们将描绘裁缝铺里的场景,量尺、画样、熨烫,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时髦”二字的深刻理解。 3. 曲线的解放:从含蓄到张扬的审美更迭 旗袍的灵魂在于其对女性身体曲线的恰当表达。本书将对比不同年代旗袍的领口、袖型、开衩高度的变化。例如,三十年代初期对高领、长袖的偏爱,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坚守;而到了三十年代后期,随着好莱坞电影和月份牌的影响,低领、短袖、高开衩的“摩登”旗袍开始风靡,这种审美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城市女性在公共空间中自信的崛起。 三、第二部:摩登都市的“行走的艺术品”——旗袍的社会功能与文化符号 1. 影迷与月份牌:大众传播中的时尚偶像 上海的月份牌(月份广告画)是研究海派服饰传播的最佳样本。本书将选取数十幅具有代表性的月份牌,分析画家如何运用光影、色彩和姿态,塑造出端庄、优雅,同时又不失性感的“月份牌女郎”形象。这些形象,成为了当时普通民众效仿的时尚风向标,也让旗袍的流行超越了阶层限制。 2. 交际场中的无声语言:旗袍的礼仪与身份标识 在旧上海的舞会、沙龙、银行、洋行等各类社交场合,旗袍扮演着重要的非语言交流角色。本书将探讨不同场合对旗袍款式的隐性要求:晚宴的华丽、日常的素雅、工作场合的干练。例如,特定颜色的运用,或是特定花纹的寓意,都构成了当时上流社会微妙的阶层划分系统。 3. 旗袍与女性的自我表达 不再仅仅是“裹身”的服装,旗袍成为了知识女性和职业女性彰显个性的工具。从女教师到女职员,她们选择的旗袍风格,往往代表了她们对新女性角色的认同。本书将通过对当时报刊杂志中女性专栏的梳理,还原女性群体如何借助服饰,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为自己争取话语权。 四、第三部:工艺的传承与匠人的精神 1. 裁缝世家:手艺的口传心授 海派旗袍的精髓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合体度,这依赖于少数顶尖裁缝家族世代相传的“量体裁衣”技术。本书将深入探访仅存的几家老裁缝铺,记录他们如何通过独特的量体方法,如“点位法”、“推剪法”,将二维的布料,精准地转化为符合人体三维结构的艺术品。 2. 盘扣与滚边:细节中的东方哲学 相对于西方服装的纽扣,盘扣和滚边工艺是海派旗袍最具辨识度的标志之一。本章将专门介绍盘扣的复杂结构——从最基础的“鸡肠扣”到变幻莫测的“如意结”,以及不同面料边沿处理的技巧,如“薄料抽褶”、“厚料衬里”等,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精巧运用。 五、尾声:旗袍的“再造”与永恒的魅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旗袍并未消亡,而是以新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本书最后一部分将探讨当代设计师如何从海派旗袍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化的“再造”。从面料的创新(如科技面料的应用)到款式的解构与重组,旗袍已然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限制,成为一种象征着东方优雅的全球性文化符号。 本书通过对服饰实物、历史文献、广告图像和口述史料的交叉印证,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清晰而立体的海派服饰文化全景图,理解这件看似简单的衣裳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变迁、审美哲学与匠人精神的厚重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相当高明,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传记写法,反而更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作者显然对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每一位“名人”的故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镶嵌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脉络之中。比如,对某位名媛如何将西方裁剪技艺融入传统盘扣设计的描写,文字中流淌着一种细腻的考证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最妙的是,叙述者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抽身,留出大段空间给那些被访者的原话或信件摘录,那种未经修饰的、带着年代感的口吻,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光影交错的时代茶馆里。这种叙事手法的切换自然流畅,时而宏大叙事,时而聚焦于一朵刺绣的针脚,张弛有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情感投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触动人心,封面那抹典雅的墨绿和烫金的字体,乍一看就带着一种老上海的味道。我是在一家古旧书店偶然翻到的,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倒流,闻到了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檀香和丝绸的清冷气息。书页的质感也处理得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而是略带粗粝感的米白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肃然起敬。内页的插图和老照片的排版更是匠心独运,虽然是黑白影像,但人物的眼神、旗袍的线条,那种精致到骨子里的韵味,透过纸张都能扑面而来。光是翻阅前几页,那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历史瞬间,就已经足够让人沉醉。我尤其欣赏设计师在留白上的处理,既没有让画面显得拥挤,又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题的厚重感,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称得上是一次对传统美学的致敬。这本书的外在美,完美地预示了内在内容的精粹,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传奇女性。

评分

这本书的文献价值和文化探讨深度,超乎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偏重于时尚史的梳理,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巧妙地将历史学、社会学乃至美学理论融入其中,使得论述立足于坚实的学术基础之上。例如,作者在分析某个时期旗袍领口高度变化时,竟然能旁征博引当时的政治气候与性别角色的微妙演变,这种跨学科的分析视角,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识上的愉悦。对于那些对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田野资料汇编。它没有回避历史中的复杂性,对于某些敏感的历史事件,处理得尤为审慎和客观,展现了作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文化遗产应有的敬畏之心。能将如此严肃的研究成果,用如此流畅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实属不易。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沉浸式展览,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可以细细品味的展厅。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优雅”这个词汇的理解被彻底重塑了。它不再是简单的外表修饰,而是融入了时间沉淀、文化积淀以及个体意志的一种生命状态。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女性在微光中缝补衣物的侧影,是她们在牌桌上谈笑风生却胸有成竹的气场。这本书的后劲很大,它会在你不经意间跳出来,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衣橱里的衣物,以及自己对待生活细节的态度。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慢慢咀嚼、时常翻阅的案头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精致生活、文化传承以及女性力量感兴趣的朋友,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方式的深刻向往与反思。

评分

读这本书,最让人震撼的并非那些光鲜亮丽的舞台成就,而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坚韧与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些被铭记的女性,她们所处的环境绝非一帆风顺,她们对“美”的追求,远超乎服饰本身,那是一种在时代洪流中,努力锚定自我身份的文化宣言。书中对她们如何平衡家庭责任与个人抱负的探讨,虽然笔墨不深,但留白的张力十足,引人深思。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描述她们面对外界质疑时的态度,那种不动声色的自持与优雅,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力量。这本书成功地将“旗袍文化”从一种服饰符号,提升到了女性精神肖像的高度,让我们看到,在华丽的面料之下,是无数次艰难抉择和不懈坚持的灵魂重量。它不再仅仅是关于美的记录,更是关于“力量”和“传承”的深刻诠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