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编著的《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为“精准扶贫·食用菌栽培技术丛书”中的一种,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双孢蘑菇的栽培概况,生物学特性,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生产场地与设施,栽培基质选择配比,覆土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保鲜加工、运输贮藏等方面的内容。内容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合农民、农业技术人员阅读。
李彩萍编著的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 问》作为《精准扶贫·食用菌栽培技术系列丛书》之 一,主要针对双孢蘑菇生产企业和农户,采用问答形 式,叙述简洁、通俗易懂。内容涉及双孢蘑菇产业链 技术构成体系、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绿色生产和产品 加工需要的基本条件等,具体包括双孢蘑菇产地环境 要求,生产场地与设施建设,栽培基质选择、配比、 发酵,培养料上架、覆土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以 及产品的保鲜、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全产业链 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本书适于指导贫困地区已经从事或有意向进行双 孢蘑菇栽培的农户学习,同时也可作为从事食用菌产 业管理部门、生产加工企业及营销等相关人员的参考 用书。
序
前言
1.双孢蘑菇产业规模及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2.双孢蘑菇生产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3.怎样选择双孢蘑菇生产场地?
4.双孢蘑菇生产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5.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哪些设施?
6.新建菇房(棚)应注意哪些问题?
7.窑洞式菇房有哪些利与弊?
8.双孢蘑菇生产工艺流程是怎样构成的?
9.双孢蘑菇生产周期多长,一年可生产几次?
10.怎样确定双孢蘑菇适宜的生产季节?
11.双孢蘑菇菌种从哪里来,可以自制吗?
12.双孢蘑菇品种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
13.蘑菇菌种分几级,如何选购?
14.制作培养双孢蘑菇菌种需要哪些设施?
15.制作双孢蘑菇菌种需要哪些工具或设备?
16.菌种培养室应具备什么条件?
17.为什么接种时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18.怎样自制简易的无菌接种箱?
19.怎样制作、培养、保藏和使用双孢蘑菇母种?
20.怎样制作培养双孢蘑菇原种?
21.怎样制作培养双孢蘑菇栽培种?
22.双孢蘑菇制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23.双孢蘑菇制种时为什么会发生杂菌污染,怎样避免?
24.双孢蘑菇制种过程中常见杂菌有哪些,怎样防治?
25.双孢蘑菇制种过程中常见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
26.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标准包括哪几方面,如何鉴定?
27.双孢蘑菇母种、原种、栽培种怎样保藏和使用?
28.栽培双孢蘑菇需要准备什么原材料?
29.双孢蘑菇常用栽培材料配方有哪些,如何配制?
30.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碳氮比是什么,如何计算和确定?
31.双孢蘑菇生产前怎样确定需要准备的不同原材料用量?
32.双孢蘑菇栽培料为什么必须经过发酵后才能使用?
33.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有什么区别?
34.一次发酵如何进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5.二次发酵如何进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6.采用隧道式发酵有哪些优点?
37.双孢蘑菇播种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8.每平方米适宜播种量多少,菌种怎么处理?
39.播种方法有哪几种?
40.播种后的发菌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4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生长慢,怎么办?
42.播种后菌种萌发了,但不“吃”料,怎么办?
43.栽培料内出现根索状菌丝是何原因?
44.发菌过程中常见杂菌有哪些,怎样防治?
45.发菌过程中常见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
46.发菌结束后,料面上为什么要覆土?
47.覆土的适宜时期如何确定?
48.覆土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当我拿到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时,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高效”的定义和具体实现路径。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在一些基础概念上做了罗列,但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些不足。比如,在关于菌丝培养的部分,书中提到了温度、湿度等参数,但对于如何精确控制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和活力,并没有给出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栽培基质,比如草料、木屑等的处理方法,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对于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的分解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微生物手段来提高营养转化率,并没有深入的讲解。我期待的是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能够显著缩短周期、提高出菇率、改善菇形菇质的“独门绝技”,但遗憾的是,书中给出的多是比较普通常识性的内容。在我看来,要实现“高效”,不仅仅是满足基本条件,更需要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而这部分内容在这本书中,我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评分拿到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的时候,我本来满心期待能学到一些独到的、能够大幅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秘诀。然而,翻阅了几十页后,我开始感到一丝失望。书中对于“高效”二字的体现似乎有些不足,更多的是在重复一些基础的栽培知识。比如,在谈到出菇管理时,虽然列举了一些温度、湿度、通风的要求,但这些参数的设定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理论依据,也没有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的具体调整建议。我尝试着去寻找书中提到的“100问”究竟是哪些问题,但感觉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更像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而且,书中的一些插图和表格,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有些模糊不清,影响了阅读体验。我特别想了解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一些常见的栽培难题,比如如何应对高温高湿对出菇的影响,或者如何提高子实体密度,但书中在这方面的论述显得有些滞后,没有给我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一种初步了解双孢蘑菇栽培的参考,但要真正做到“高效”栽培,我觉得还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评分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的书,我拿到的版本和标题上写得不太一样,书的封面设计挺普通的,就那种比较常见的农业科技书籍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打开里面,第一眼感觉内容很杂,感觉像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里面讲的栽培技术,感觉比较基础,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过的,没有太多深入的、特别新颖的东西。比如,关于菌种选择的部分,讲得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分析不同品种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然后,在栽培介质的配方上,也是给出了几个常见的配方,但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配,或者说如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点让我觉得有点不够实用。还有,关于病虫害防治,提到了几种常见的病害,但给出的防治方法也比较传统,没有介绍一些生物防治或者更环保的手段。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内容比较浅,不够深入,更像是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对于想深入研究或者想掌握真正“高效”栽培技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来看。
评分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在我手中,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内容有些零散,更像是收集来的各种零散的问答片段,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的技术主线。虽然封面强调了“高效”和“精准扶贫”,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种“高效”的体现并不明显,更像是对传统栽培技术的梳理。书中提到的“100问”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答案也比较简略,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延伸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如何提高出菇密度,书中可能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建议,但没有详细说明不同密度下对营养、水分、通风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环境参数来平衡这些影响。我尝试着去寻找一些能够真正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但书中更多的是在陈述一些普遍性的事实。此外,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太多能引起读者共鸣或者激发思考的亮点。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的目录,而非一本深入的栽培指南,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和掌握高效栽培技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充阅读和实践摸索。
评分拿到这本《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00问》后,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精准扶贫”这个大背景下的实用性。然而,在我翻阅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特别针对扶贫场景的设计。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更多的是通用的栽培方法,并没有体现出如何针对贫困地区、资源有限的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在介绍栽培基质的准备时,书中的配方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原料,这些原料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不易获得,或者成本较高。而书中也没有提供替代方案或者就地取材的思路。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书中提到的很多方法可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比如购买一些专业的药剂,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我本期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来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种植问题,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它更多的是在教授一种标准化的栽培流程,而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实际情况的细致考量和因地制宜的指导,这让我觉得它在“精准扶贫”这个定位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