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編著的《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為“精準扶貧·食用菌栽培技術叢書”中的一種,以問答的形式,介紹瞭雙孢蘑菇的栽培概況,生物學特性,生産環節關鍵技術,生産場地與設施,栽培基質選擇配比,覆土與齣菇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保鮮加工、運輸貯藏等方麵的內容。內容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適閤農民、農業技術人員閱讀。
李彩萍編著的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 問》作為《精準扶貧·食用菌栽培技術係列叢書》之 一,主要針對雙孢蘑菇生産企業和農戶,采用問答形 式,敘述簡潔、通俗易懂。內容涉及雙孢蘑菇産業鏈 技術構成體係、生産環節關鍵技術、綠色生産和産品 加工需要的基本條件等,具體包括雙孢蘑菇産地環境 要求,生産場地與設施建設,栽培基質選擇、配比、 發酵,培養料上架、覆土與齣菇管理,病蟲害防治以 及産品的保鮮、加工、包裝、運輸、貯藏等全産業鏈 的技術要求與標準。
本書適於指導貧睏地區已經從事或有意嚮進行雙 孢蘑菇栽培的農戶學習,同時也可作為從事食用菌産 業管理部門、生産加工企業及營銷等相關人員的參考 用書。
序
前言
1.雙孢蘑菇産業規模及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2.雙孢蘑菇生産對環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3.怎樣選擇雙孢蘑菇生産場地?
4.雙孢蘑菇生産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5.雙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哪些設施?
6.新建菇房(棚)應注意哪些問題?
7.窯洞式菇房有哪些利與弊?
8.雙孢蘑菇生産工藝流程是怎樣構成的?
9.雙孢蘑菇生産周期多長,一年可生産幾次?
10.怎樣確定雙孢蘑菇適宜的生産季節?
11.雙孢蘑菇菌種從哪裏來,可以自製嗎?
12.雙孢蘑菇品種有哪些類型,如何選擇?
13.蘑菇菌種分幾級,如何選購?
14.製作培養雙孢蘑菇菌種需要哪些設施?
15.製作雙孢蘑菇菌種需要哪些工具或設備?
16.菌種培養室應具備什麼條件?
17.為什麼接種時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
18.怎樣自製簡易的無菌接種箱?
19.怎樣製作、培養、保藏和使用雙孢蘑菇母種?
20.怎樣製作培養雙孢蘑菇原種?
21.怎樣製作培養雙孢蘑菇栽培種?
22.雙孢蘑菇製種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
23.雙孢蘑菇製種時為什麼會發生雜菌汙染,怎樣避免?
24.雙孢蘑菇製種過程中常見雜菌有哪些,怎樣防治?
25.雙孢蘑菇製種過程中常見害蟲有哪些,怎樣防治?
26.雙孢蘑菇菌種質量標準包括哪幾方麵,如何鑒定?
27.雙孢蘑菇母種、原種、栽培種怎樣保藏和使用?
28.栽培雙孢蘑菇需要準備什麼原材料?
29.雙孢蘑菇常用栽培材料配方有哪些,如何配製?
30.雙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碳氮比是什麼,如何計算和確定?
31.雙孢蘑菇生産前怎樣確定需要準備的不同原材料用量?
32.雙孢蘑菇栽培料為什麼必須經過發酵後纔能使用?
33.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有什麼區彆?
34.一次發酵如何進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35.二次發酵如何進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36.采用隧道式發酵有哪些優點?
37.雙孢蘑菇播種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38.每平方米適宜播種量多少,菌種怎麼處理?
39.播種方法有哪幾種?
40.播種後的發菌管理要注意哪些問題?
41.播種後菌種不萌發或生長慢,怎麼辦?
42.播種後菌種萌發瞭,但不“吃”料,怎麼辦?
43.栽培料內齣現根索狀菌絲是何原因?
44.發菌過程中常見雜菌有哪些,怎樣防治?
45.發菌過程中常見害蟲有哪些,怎樣防治?
46.發菌結束後,料麵上為什麼要覆土?
47.覆土的適宜時期如何確定?
48.覆土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拿到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後,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在“精準扶貧”這個大背景下的實用性。然而,在我翻閱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受到特彆針對扶貧場景的設計。書中所描述的技術,更多的是通用的栽培方法,並沒有體現齣如何針對貧睏地區、資源有限的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例如,在介紹栽培基質的準備時,書中的配方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原料,這些原料在一些偏遠地區可能不易獲得,或者成本較高。而書中也沒有提供替代方案或者就地取材的思路。此外,在病蟲害防治方麵,書中提到的很多方法可能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比如購買一些專業的藥劑,這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可能是一個負擔。我本期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利用當地資源、低成本、易操作的技術,來幫助貧睏戶解決實際種植問題,但這本書在這方麵顯得比較薄弱。它更多的是在教授一種標準化的栽培流程,而缺乏對不同地區、不同傢庭實際情況的細緻考量和因地製宜的指導,這讓我覺得它在“精準扶貧”這個定位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評分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在我手中,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內容有些零散,更像是收集來的各種零散的問答片段,缺乏一條貫穿始終的、清晰的技術主綫。雖然封麵強調瞭“高效”和“精準扶貧”,但在實際閱讀過程中,這種“高效”的體現並不明顯,更像是對傳統栽培技術的梳理。書中提到的“100問”更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問題,答案也比較簡略,沒有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理和延伸的解決方案。比如,對於如何提高齣菇密度,書中可能隻是給齣瞭一個大概的建議,但沒有詳細說明不同密度下對營養、水分、通風的具體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環境參數來平衡這些影響。我嘗試著去尋找一些能夠真正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實際睏難的、具有創新性的技術,但書中更多的是在陳述一些普遍性的事實。此外,書中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平實,沒有太多能引起讀者共鳴或者激發思考的亮點。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技術手冊的目錄,而非一本深入的栽培指南,對於想要係統性學習和掌握高效栽培技術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進行大量的補充閱讀和實踐摸索。
評分拿到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的時候,我本來滿心期待能學到一些獨到的、能夠大幅提高産量和品質的秘訣。然而,翻閱瞭幾十頁後,我開始感到一絲失望。書中對於“高效”二字的體現似乎有些不足,更多的是在重復一些基礎的栽培知識。比如,在談到齣菇管理時,雖然列舉瞭一些溫度、濕度、通風的要求,但這些參數的設定並沒有給齣詳細的理論依據,也沒有針對不同季節、不同氣候條件的具體調整建議。我嘗試著去尋找書中提到的“100問”究竟是哪些問題,但感覺這些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不強,更像是零散的知識點集閤。而且,書中的一些插圖和錶格,質量不高,有的甚至有些模糊不清,影響瞭閱讀體驗。我特彆想瞭解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一些常見的栽培難題,比如如何應對高溫高濕對齣菇的影響,或者如何提高子實體密度,但書中在這方麵的論述顯得有些滯後,沒有給我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總的來說,這本書更適閤作為一種初步瞭解雙孢蘑菇栽培的參考,但要真正做到“高效”栽培,我覺得還需要更專業的指導和更深入的實踐探索。
評分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的書,我拿到的版本和標題上寫得不太一樣,書的封麵設計挺普通的,就那種比較常見的農業科技書籍風格,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打開裏麵,第一眼感覺內容很雜,感覺像是東拼西湊起來的,不是一個完整的體係。裏麵講的栽培技術,感覺比較基礎,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過的,沒有太多深入的、特彆新穎的東西。比如,關於菌種選擇的部分,講得比較籠統,沒有具體分析不同品種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性。然後,在栽培介質的配方上,也是給齣瞭幾個常見的配方,但沒有詳細解釋為什麼這樣配,或者說如何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點讓我覺得有點不夠實用。還有,關於病蟲害防治,提到瞭幾種常見的病害,但給齣的防治方法也比較傳統,沒有介紹一些生物防治或者更環保的手段。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內容比較淺,不夠深入,更像是一本入門級的科普讀物,對於想深入研究或者想掌握真正“高效”栽培技術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結閤其他資料來看。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100問》時,我最感興趣的是其中關於“高效”的定義和具體實現路徑。書中的內容,可以說是在一些基礎概念上做瞭羅列,但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些不足。比如,在關於菌絲培養的部分,書中提到瞭溫度、濕度等參數,但對於如何精確控製這些參數以達到最佳的生長速度和活力,並沒有給齣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南。而且,對於不同類型的栽培基質,比如草料、木屑等的處理方法,書中雖然有所提及,但對於其縴維素、半縴維素等成分的分解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微生物手段來提高營養轉化率,並沒有深入的講解。我期待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學習到一些能夠顯著縮短周期、提高齣菇率、改善菇形菇質的“獨門絕技”,但遺憾的是,書中給齣的多是比較普通常識性的內容。在我看來,要實現“高效”,不僅僅是滿足基本條件,更需要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創新,而這部分內容在這本書中,我並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