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四庫學(輯)
定價:88.00元
作者:鄧洪波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011292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近二十年四庫學研究有何特點?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周積明教授會告訴您。
◎“浙本齣於殿本”說流傳百餘年,可靠嗎?颱灣大學中文係夏長樸教授會告訴您。
◎清代學術自省與《四庫全書》的編修有什麼關係?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陳曉華教授會告訴您。
◎前人未曾論及或語焉不詳的浙本、殿本異文有多少?上海博物館魏小虎研究員會告訴您。
內容提要
《中國四庫學》是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主編,中華書局編輯齣版的四庫學研究的學術輯刊。每年兩輯,常設四庫學綜閤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獻整理等七個欄目,不定期刊發專稿。
目錄
《中國四庫學》發刊辭/001
◎專稿
在中國四庫學高層論壇上的講話李鐵映/001
◎四庫學綜閤研究
四庫學二十年
——以《四庫全書總目》研究為中心周積明/006
張舜徽先生的四庫學研究周國林邱亞/011
論王重民先生的四庫學成就張宗友/021
“輯今弆古非同事天祿文淵故彆藏”
——論宮廷書目在學術史上的典範意義劉薔/028
《四庫全書》捲末附考證案語研究何燦/041
◎四庫提要研究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齣於殿本”說的再檢討夏長樸/053
翁方綱《四庫提要》稿本考鄧國光/081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殿本異文考辨二百例魏小虎/090
《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存目》著録江南典籍補正周録祥/156
《四庫全書》捲前提要四種及其收書異同録
——兼及金毓黼所論《四庫全書》捲前提要問題李國慶王釩/167
◎經部研究
不使異學淆正經
——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易學圖書之部次看清代易流蔡智力/177
《四庫全書總目·周禮類》所載學術流彆管窺蔣鵬翔/195
《四庫全書總目·四書反身録》再辨證雷平馬建強/205
清代學術自省與《四庫全書》的編修陳曉華/215
◎史部研究
《四庫全書》史部提要著録之書名改易考王婷/235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劄記李立民/244
武英殿本《漢書》“考證”編纂研究董恩林湯軍/258
讀《元史》校《元典章》兩則毛海明/269
◎子部研究
論齣土道傢文獻與老莊道、氣和閤生物思想的一緻性張景張鬆輝/276
論《四庫全書總目》對西學的誤讀及成因
——以耶穌會士譯亞裏士多德著作為例張永超/286
◎集部研究
《四庫全書》本《文敏集》考略張春國/304
《四庫全書總目》明人彆集提要徵引文獻考論
——以《靜誌居詩話》為中心張曉芝/316
解讀與反思: 《四庫全書總目》的明代文學批評
——以復古派作傢的彆集提要為例劉敬/340
◎文獻整理
鄒守益《語石鼓諸生二十五篇》鄧洪波整理/350
曹元弼、劉體乾論蜀石經書許超傑整理/356
◎附録
《中國四庫學》稿約/361
《中國四庫學》稿件格式要求/363
作者介紹
鄧洪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曆史教學與書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嶽麓書院史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本)、《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製度》、《中國書院文化史叢書》、《東亞曆史年錶》《中國狀元殿試捲大全》等。
文摘
序言
近些年,我對中國古典學術的興趣日益增長,尤其是對清代學者的治學精神和文獻整理工作,更是著迷不已。“四庫全書”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圖書集成,其背後蘊含的學術價值不言而喻。當我看到《中國四庫學(輯) 鄧洪波》這本書時,便立刻被其書名所吸引。然而,這並非一本簡單羅列“四庫全書”內容的圖書,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四庫學”這一更為廣闊的學術領域。作者鄧洪波先生在這本書中,以一種係統而深入的方式,探討瞭“四庫學”的定義、範疇、曆史演變及其在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地位。我非常喜歡書中對於“四庫學”研究方法論的梳理,以及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呈現齣的不同麵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的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思想潮流、文化發展緊密相連。這種研究的視野,讓我對中國古代學術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入。
評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四庫全書”自然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峰。拿到《中國四庫學(輯) 鄧洪波》這本書,我本期待著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四庫全書”背後故事的細節,或者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文獻趣聞。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更加宏觀和學術化的視角,深入探討瞭“四庫學”本身。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四庫全書”,更是在構建一個關於“四庫學”的學術體係。作者鄧洪波先生從曆史、文獻、思想等多個層麵,梳理瞭“四庫學”的發展脈絡。書中對“四庫學”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都給予瞭我深刻的啓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四庫學”與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思潮之間關係的論述,這讓我看到瞭學術研究與時代背景之間的緊密聯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古典學術體係的全新視角,讓我能夠從更深層次去認識“四庫學”的意義。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典學術體係的精深之處頗感興趣,特彆是“四庫全書”這一宏大工程,更是讓我魂牽夢繞。最近終於有機會翻閱瞭《中國四庫學(輯) 鄧洪波》這本書,心中湧起無限感慨。這本書並非直接陳列“四庫全書”的內容,而是深入探討瞭“四庫學”這一學術領域本身,從曆史淵源、編纂過程、文獻整理、學術影響等多個維度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與闡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四庫學”概念的界定與深化,他沒有將之簡單理解為對“四庫全書”的研究,而是將其拓展至與“四庫全書”編纂、收藏、利用、傳播相關的一係列學術活動、理論思潮乃至相關製度的整體。書中對清代乾嘉學派在“四庫學”形成過程中的作用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讓我對那個時代學者們嚴謹治學的精神有瞭更深的認識。同時,作者也觸及瞭“四庫學”在近現代學術轉型中的演變,以及其在當代學術研究中的新視角和新課題。讀來讓人受益匪淺,對“四庫學”的理解也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當我拿起《中國四庫學(輯) 鄧洪波》這本書時,心中懷揣著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敬畏,以及對“四庫全書”這一文化寶庫的嚮往。我原以為書中會逐一介紹“四庫全書”中的精選名篇,或是對其中的某一類書籍進行深入的鑒賞。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遠超我的預期,它並沒有直接“講書”,而是“講學”。作者鄧洪波先生聚焦於“四庫學”這一學術領域,將“四庫學”看作是中國學術史上一門獨立而重要的分支。書中詳細闡述瞭“四庫學”的形成背景,追溯瞭其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的源頭,並著重分析瞭清代官方與民間在文獻整理、學術研究方麵的具體實踐。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四庫學”研究方法論的討論所吸引,作者探討瞭如何從文獻學的角度,審視“四庫全書”的價值,以及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四庫學”進行創新性地解讀與發展。這種研究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古代學術的傳承與創新有瞭更深切的理解。
評分接觸《中國四庫學(輯) 鄧洪波》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中國古代藏書與文獻整理的獵奇心理。我本以為會看到大量古籍的目錄、序跋,或是對某些稀有典籍的解讀,沒想到這本書的切入點卻如此獨特,直指“四庫學”這一概念。作者鄧洪波先生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關於“四庫學”的宏觀圖景,將原本分散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學術流派中的相關研究成果,匯聚成一個清晰的脈絡。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四庫學”的研究對象進行瞭界定,包括但不限於《四庫全書》本身的文獻價值、編纂過程中的學術爭議、不同版本的研究,甚至還涉及瞭與“四庫全書”相關的學術思潮、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以及如何利用“四庫全書”來開展更深入的學術研究等諸多方麵。這種將“四庫學”視作一門獨立學科的研究思路,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僅僅是“四庫全書”的書評,而是一種更具係統性和理論性的學術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