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工艺技术 | 作者 | 方孔婴 |
| 定价 | 33.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416582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页码 | 248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中等专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系列教材:电子工艺技术(第二版)》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标准》,同时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编写。全书采用项目式编排,以任务,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中等专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系列教材:电子工艺技术(第二版)》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电子装配工艺与万用表使用,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源、放大电路、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555振荡电路的装接与调试,趣味电子电路的装接与调试等电子工艺技术的基础性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中等专业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系列教材:电子工艺技术(第二版)》可作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及电子、电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电子类生产、维修人员和广大电子爱好者自学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出版说明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项目1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任务1 电阻器的识别与测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 电容器与电感器的识别与测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3 常见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4 其他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2 电子装配工艺与万用表的使用 任务1 烙铁焊接与装配工艺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万用表的使用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3 整流、滤波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任务1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安装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桥式整流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4 稳压电源的装接与调试 任务1简易稳压电源兼自动充电器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串联型稳压电源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3集成电路稳压电源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5 放大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任务1基本放大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功率放大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6 振荡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任务1简易振荡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RC振荡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项目7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装接与调试 任务1电压比较器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2小信号放大器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任务3信号运算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工作任务 知识探究 …… 项目8 555振荡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项目9 趣味电子电路的装接与调试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硬壳封面配合着素雅的米白色书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给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感觉。书脊上的烫金字体清晰醒目,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能一眼辨认出它的专业属性。我记得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出版社的声誉去的,科学出版社的出品,总能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抱有一份信任。初次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杂着纸张特有的微涩感,非常令人愉悦,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专业书籍的人来说,是一种无声的阅读体验加成。尽管我还没完全深入到技术细节中,但从目录和引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在梳理知识体系上的匠心。他们似乎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从基础概念的铺陈到复杂工艺流程的剖析,过渡得自然且富有层次感,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让人感觉知识点是零散堆砌的。我尤其欣赏封面设计上那种克制而内敛的美学,没有多余的装饰,纯粹地聚焦于书籍本身的价值,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工具。
评分我对这本专业著作的编纂风格感到一种深沉的敬意,它体现出一种扎实的学术态度,绝非浮光掠影、追求时髦的“速成读物”。从它的语言风格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群对所涉领域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厚积累和沉淀。行文措辞严谨而精准,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定义和背景介绍,没有留下模棱两可的空间。这种对精确性的执着,在阅读一些前沿但尚未完全标准化的领域时尤为重要,它为读者建立了一个可靠的知识锚点。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案例似乎也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显示出作者团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批判性整合,而非简单的资料堆砌。这种深厚的底蕴,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信赖感,相信自己正在接触的是经过时间考验和同行检验的真知灼见,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极其宝贵的品质。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知识的递进关系上,展现出一种近乎于艺术的节奏感。它不是那种生硬地将知识点并列呈现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章。开篇奠定的理论基础如同引子,稳步推进,为后续的复杂技术环节做好充分的铺垫。随后,进入到具体的工艺流程讲解时,作者仿佛是带着读者亲自走过每一个操作台和实验环节,细节详实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窒息。令人称赞的是,即便是面对那些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极其晦涩难懂的部分,作者也总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拐点”,通过类比、历史回顾或者应用场景的引入,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深度,让人感觉每读完一个章节,自己的知识架构都得到了一次系统的、稳固的升级,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碎片化积累。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前瞻性的结合度拿捏得非常到位,这是我个人最为欣赏的一点。它既没有沉溺于过时的理论,也没有盲目追逐那些尚不成熟的“概念炒作”,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在现有工业体系中真正发挥核心作用的技术环节上。我可以想象,无论是一个初入行业的工程师,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对于前者,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规范的操作指南;对于后者,书中对一些经典工艺的深入剖析和潜在瓶颈的探讨,或许能激发新的改进思路。这种面向实践的严谨性,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学术专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备于工作台旁的、能够提供即时智力支持的“案头宝典”。它的存在,让查找和验证复杂工艺参数的过程变得高效而可靠,是技术人员工作流程中一个可靠的支撑点。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图表、每一个公式,都占据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既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度,又最大化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字体选择上,正文采用的是一种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的宋体或者仿宋体,字号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视力稍有下降的读者,也能轻松应对大段文字的阅读任务。那些涉及到复杂参数和工艺流程的表格,设计得尤其精巧,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即便是需要交叉比对多组数据的读者,也能迅速定位到目标信息,这一点对于需要频繁查阅手册式信息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黑白印刷,也能准确地传达出结构细节。我注意到,很多专业书籍在这方面往往会偷工减料,但这本书明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视觉呈现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抽象概念时的认知负荷,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煎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