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管子精粹
定价:39.80元
作者:唐品,刘銮娇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5523911
字数: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博,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时由于功业显赫、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丰富和发展。战国时期管仲学派及其学说进一步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争鸣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体系,从而为《管子》一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基础。 本书从《管子》中精心遴选43篇精华篇目,并对原文逐一进行注释和翻译,力求从政治、经济、礼仪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管仲的执政见解与措施,准确阐释管仲的思想,是现代人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美古诗词》发行151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n
文摘
立政第四 【题解】 “立政”在本章指君主临朝治国。本章主要阐述了君主临政的一套完整的纲领和措施。本章主要分为九节。“三本”指用人方面的三项基本原则;“四固”指鉴别人才的四项政策。“五事”指经济方面的五件大事。“首宪”阐述了国家的行政组织结构和法令颁布、传达、执行的程序。“首事”指办事的规则。“省官”列举了各类官员的职责。“服制”阐述了君主臣民服饰的制度。“九败”指使国家灭亡的九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七观”主要阐述了治国的远景。 【原文】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①,不足恃②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注释】 ①轻税租,薄赋敛:轻收税租,薄收赋敛。②不足恃:不能依靠。 【译文】 决定国家混乱与否,取决于三个条件,只有杀戮刑罚是不够用的。国家之所以或安或危,取决于四个条件,只靠城郭险阻是不能固守的。国家之所以或贫或富,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这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三本”,安定国家有“四固”,而富国则有“五 事”——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原文】 君之所审①者三:一曰德不当②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 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③;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④;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⑤,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⑥,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注释】 ①审:审慎,注意。②不当:不,必。当,相称。③良臣不进:优良的大臣得不到引荐。④劳臣不劝:勤奋的大臣得不到勉励。⑤治壅于下:政令不能向下推行。⑥蔽狱:。 【译文】 君主用人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其地位要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其俸禄要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其官职要相称。这三个根本问题是国家治乱的根源。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对于德义没有显著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高贵的爵位;对于功业没有表现于全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事没有取信于人民的人,就不能让他做大官。所以德行深厚而授爵低微,叫作有过;德行浅薄而授爵尊高,叫作有失。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因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有德义不显于朝廷而身居高位的人,贤良的大臣就得不到进用;如果有功劳不著于全国而享有重禄的人,有功劳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励;如果有主事并未取信于人民而做了大官的人,有才能的大臣就不会得到重用。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审查清楚了,臣下才不敢妄求官禄;如果对这三个根本问题不加审查,奸臣就会与君主接近,君侧小臣就会。这样,在上面君主耳目闭塞,在下面政令不通,正道被抛弃,坏事就要一天天地多起来。而若审查好这三个根本问题,君主左右那些受宠的小臣就不会,道路上看不到在押的犯人,与官方疏远的人们不受之害,孤寡无亲的人们,也都没有不白之冤了。因此说:“刑罚减少,政事减少,朝廷就不用经常召集群臣议事。” ……
序言
⊙ 牧民 n
⊙ 形势第二 n
⊙ 权修第三 n
⊙ 立政第四 n
⊙ 七法第五 n
⊙ 五辅第六 n
⊙ 枢言第七 n
⊙ 法禁第八 n
⊙ 重令第九 n
⊙ 法法第十 n
⊙ 兵法第十一 n
⊙ 匡君大匡第十二 n
⊙ 匡君中匡第十三 n
⊙ 霸形第十四 n
⊙ 霸言第十五 n
⊙ 戒第十六 n
⊙ 参患第十七 n
⊙ 制分第十八 n
⊙ 君臣上第十九 n
⊙ 君臣下第二十 n
⊙ 心术上第二十一 n
⊙ 心术下第二十二 n
⊙ 白心第二十三 n
⊙ 五行第二十四 n
⊙ 任法第二十五 n
⊙ 明法第二十六 n
⊙ 内业第二十七 n
⊙ 禁藏第二十八 n
⊙ 桓公问第二十九 n
⊙ 立政九败解第三十 n
⊙ 臣乘马第三十一 n
⊙ 乘马数第三十二 n
⊙ 事语第三十三 n
⊙ 国蓄第三十四 n
⊙ 山国轨第三十五 n
⊙ 地数第三十六 n
⊙ 揆度第三十七 n
⊙ 国准第三十八 n
⊙ 轻重甲第三十九 n
⊙ 轻重乙第四十 n
⊙ 轻重丁第四十一 n
⊙ 轻重戊第四十二 n
⊙ 轻重己第四十三 n
n
坦白说,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先秦诸子的原著,但往往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难以深入。因此,《管子精粹》的出现,对我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提供了“精粹”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精粹”的阅读体验。书的编者在选材上煞费苦心,每一篇都代表了《管子》思想的某个重要侧面,无论是治国理政的宏图,还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翻译和解读上的匠心独运。他们没有选择那种逐字翻译、生搬硬套的方式,而是力求在保留原文韵味的同时,用现代汉语将意思表达得清晰流畅。更难能可贵的是,解读部分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管仲思想的深层含义,并且能巧妙地将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古为今用”的解读方式,让我感觉,千年之前的思想,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不在于它有多少晦涩的语言,而在于它能否穿越时空,触动人心。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它将《管子》这部古籍,用一种极其亲切而又不失庄重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最喜欢它的一点是,它并没有把《管子》当成一个遥远的、高高在上的神坛上的存在,而是把它拉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受到管仲的思想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书中的很多篇章,读起来就像是有人在直接跟我对话,讨论着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例如,关于“知足”的论述,虽然看似简单,但结合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攀比心理,就显得尤为珍贵。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读后感到豁然开朗,甚至在某些困惑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
评分这本《管子精粹》真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宝藏!我平时对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兴趣浓厚,但又觉得很多古籍晦涩难懂,直接读原文常常望而却步。拿到这本书,我简直惊喜万分。首先,它的选篇非常得当,摘录的都是《管子》中最具代表性、最精华的部分,让我能够快速领略到管仲思想的精髓。而且,书中不仅有原文,还有详尽的白话翻译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尤其喜欢那些解读的部分,作者用现代的语言,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把管仲关于经济、政治、军事、甚至人生哲学的思想解释得通俗易懂。读的时候,我常常会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叹,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书中有些观点,虽然是几千年前提出的,但放到现在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关于民生、关于国家治理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管子》的书,更是一本引人深思、启发智慧的工具书。我还会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管子》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从宏观的国家治理到微观的个人修身。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看到了这种博大精深是如何被拆解、被呈现的。它不是零散的摘录,而是有脉络、有体系地展示了管仲思想的各个层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经世致用”的论述,管仲强调将理论付诸实践,注重实际效果,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书中对于“经济”一词的早期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来保障民生、强盛国家,都让我对“经济”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在解读时,并没有回避《管子》中可能存在的争议或不合时宜的部分,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做法非常宝贵,它让我们在吸收传统智慧的同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其中的精华。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看待很多社会问题时,思路会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现象,而是能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分析。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管子》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光环,而“精粹”二字则承诺了其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拿到书后,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设计,古朴典雅,很有质感,放在书架上就显得与众不同。翻开书页,我发现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每一篇都配有清晰的小标题,便于查找和阅读。最令我赞赏的是,这本书在保持原文风貌的同时,做了非常细致的注释和导读。这些注释不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对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的补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导读部分更是如同智慧的引路人,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管仲的思想世界,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有时候,我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去品味一句话,反复揣摩其含义,然后对照导读和注释,仿佛在进行一场智力探险。这本书的翻译也很出色,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痕迹,让我在领略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丝毫不会感到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