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吴骚集
定价:90.00元
作者:(明) 王穉登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052660
字数:
页码:36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珍贵版本: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
2、珍贵木刻版画24帧
3、藏书家收藏之底本。卷一二为氓藏本,卷三四为嘉业堂藏本补配。一二卷钤印“一氓读书”“无是楼”“一氓所藏”(均为氓藏书印)。三四卷钤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
内容提要
《吴骚集》共四卷,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是明代晚期文学家王穉登编选的一部明代散曲集,共收录了梁少白、文衡山、李复初、沈青门、陆包山、杨升庵、唐伯虎、刘东生、王雅宜、许然名、陈大升、祝枝山、梅禹金、王百谷等二十余人的作品,反映了明代晚期散曲小令的发展。作品清新雅致,是研究明代曲学的重要书籍。其中的木刻插图,山水人物,刊印俱佳,是明代版画的代表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王穉登(1535—1612年),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剧作家、诗人、书法家。著有《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著有传奇《彩袍记》、《全德记》,在金陵剧坛颇有影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是其音乐性。某些段落的节奏感极强,仿佛有着内在的韵律在涌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内在的张力。作者对于句子的长短、停顿的设置,都像是作曲家对音符的排列组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我试着将其中一段朗读出来,发现它天然地就带有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即使是表达沉重的主题,也依然保持着一种优雅的节制。这种文字的“声响”,超越了单纯的意义传达,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系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氛围沉浸感,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而是在聆听一首用文字谱成的交响乐。
评分初读几页,就被作者那近乎冷峻的笔触所震撼。他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妙,时而急促如山洪暴发,将人物情感推向高潮;时而又像深秋的枯叶,缓慢而沉重地飘落,留给读者无尽的沉思空间。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场景氛围的营造,那种萧瑟、苍凉,又隐隐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的画面感,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泥土和雨水的味道。这种语言的密度和张力,使得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赘述。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让那些文字的意象在脑海中充分沉淀,才能继续前行。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作品,它要求读者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敬畏之心去对待。
评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极具话题性的。它似乎在与古典文学的某些母题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但对话的姿态又充满了现代的解构和戏谑。作者的知识底蕴毋庸置疑,那些隐晦的典故和典雅的词汇,都显示出深厚的学养。然而,高妙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让这些文化积淀成为阅读的壁垒,反而巧妙地将之熔铸成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当下的锐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作者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纠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格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是用心挑选过的。内页的排版疏朗有致,字体选择既古典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过,我个人觉得书脊的设计可以再大胆一些,现在的设计略显保守,与书名那种略带锋芒的气质有些不完全契合。装帧上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比如扉页上的烫金工艺,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不同的光泽,让人爱不释手。虽然内容本身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凭这精美的外在,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去翻开它,去探索里面究竟蕴藏了怎样的文字魅力。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忍不住想时不时地去摩挲一下封面,感受那种细腻的触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为精巧,它似乎并不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而是像一个由无数碎片化记忆和感悟编织而成的复杂挂毯。章节之间的跳跃看似突兀,实则暗藏着作者精心埋设的呼应点和回环结构,需要读者不断地在前后章节之间进行对照和重组,才能拼凑出完整的意境。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初读时可能会略感费解,但一旦抓住其中一条主线索,便会发现其内在的严谨与自洽,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对传统文本结构的挑战,无疑为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不强求读者被动接受,而是邀请读者主动参与到意义的建构过程中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