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14-文化决策参考 | 作者 |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87410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文化决策参考》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机关刊物,以专题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国家和北京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市委、市的文化决策提供学术支持。本辑的选题与研究方法颇具前沿性、实证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导向与当下文化发展态势,通过手资料和扎实的个案分析,积极回应国家与北京文化发展的*动态。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当今中国为什么盛行比坏哲学【陶东风】 探索新的评价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宗 舒】 以“和谐指数”经济至上主义【贝淡宁 莫映川】 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完成七个转变【祁述裕 孙 博】 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亟待升格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何 奎】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范玉刚】 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杜 蕊】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文艺生产与传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中国梦365个故事》为例【郑以然】 “全球在地化”时代电视艺术的建构与传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为例【盖 琪】 搭桥市场选优 ——“北京首届剧本及曲艺作品推介会”机制创新经验谈【蒋 璐】 关于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体系的设想【魏 宏 戴建华】 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高书生】 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激发社会与市场的活力【陶东风】 引入多元主体参与文化治理【蒋 璐】 舆情监测应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彭宗超 曹 峰】 舆情监测应兼顾大数据监测与抽样调查【金兼斌】 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段赛民】 帮助解决当代问题应成为儒学复兴的追求【汤一介】 国学复兴应着力于教育与新文化体系建构【陈 来】 现代新儒家不能建构中国道路【王 悦】 建设全国各民族融合的文化象征与交流平台【张永江】 开源开放可成为北京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倪光南 王东宾】 注重基层历史文化区保护和考古勘探程序前置【唐晓峰】 爱城主义与身份认同【贝淡宁 艾维纳德夏里特】 以“双核多中心”重构北京城市空间【吕拉昌 黄 茹 胡海鹏】 重构北京都市区多中心体系【于涛方】 北京经济中心功能的疏解【马秀莲】 以曹雪芹诞辰纪念为契机加大保护曹氏遗迹的力度【王 彬】 城市规划项目审批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岳升阳】 传播治理的关键是基层组织传播【王维佳】 用户互动和公共投入促进媒体融合【严 禹】 微信等网络新应用的安全影响及治理对策【刘瑞生】 美国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参与【郑以然】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BF-2014-文化决策参考》:一本打破认知的“文化解码器” 对于“文化”这个词,我们往往有着固有的认知模式。但《BF-2014-文化决策参考》这本书,却像一个精密的“文化解码器”,帮助我打破了那些固有的认知壁垒,看到了文化更深层次的结构与力量。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文化差异的分析,既严谨又富有洞察力,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文化”并非是单一固定的实体,而是动态变化、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化创新与传承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文化发展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它并非生硬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思考的张力,引人入胜。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新的探索,我总能在其中发现新的观点,新的解读。这本书让我对“文化”的理解,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升华到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系统。
评分一次与《BF-2014-文化决策参考》的深度对话:文化视角下的社会变迁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社会,必须从其文化入手。《BF-2014-文化决策参考》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文化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迁。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宏大的文化理论与具体的社会现象紧密结合。例如,在探讨城市化进程对社区文化的影响时,书中不仅分析了空间、人口结构等硬性因素,更深入挖掘了迁移、认同、邻里关系等软性文化层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着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文化资本”的讨论。作者以非常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文化资本在社会流动、资源分配中的隐形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文化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这种对文化力量的细致描绘,让我对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群富有经验的观察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他们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文化脉络,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制定有效文化策略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BF-2014-文化决策参考》: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思想指南”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科学前沿的读者,我对于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作品总是格外青睐。《BF-2014-文化决策参考》无疑就属于此类。这本书并非那种扫一眼就能大致了解内容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思想指南”。书中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与延展,远远超出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指艺术、文学、历史这些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文化范畴,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影响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乃至个体行为的更宏观的层面。例如,书中关于文化自信与国家软实力之间关系的论述,就非常有启发性。作者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输出策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文化如何成为一种无形但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决策”这一环节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书中提出的分析模型和评估工具,对于任何希望在文化领域进行有效决策的机构或个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许多观点,认识到文化决策并非是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考量。
评分在《BF-2014-文化决策参考》的指引下,重塑文化观 如果你对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感到困惑,如果你正在为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决策而苦恼,《BF-2014-文化决策参考》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深入研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帮助我重塑了对文化的理解。我原以为文化决策只是关于艺术创作、文化产品推广的范畴,但通过这本书,我才认识到,文化决策的范畴之广,影响之深远,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文化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挑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在谈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时,作者以翔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化赋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将文化视为点缀。这种宏观而又细致的分析,让我对文化决策的战略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去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化”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读《BF-2014-文化决策参考》有感:一次意料之外的思维碰撞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并未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文化决策参考”这类字眼,常常让人联想到枯燥的理论和遥远的宏大叙事。然而,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却如同在一片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思维碰撞。书中并非一味地罗列数据和事实,而是巧妙地将理论框架与现实案例编织在一起,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多重角色。我尤其被作者在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所打动。他们并没有简单地断言某个趋势是好是坏,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这些趋势的深层原因,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复杂影响。例如,在谈及数字文化传播时,作者并没有只看到其便捷性和广泛性,而是细致地指出了信息过载、文化碎片化等潜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对文化决策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还涉及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机制等议题,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的力量。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群富有洞察力的学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们提出的观点,虽然不一定能立刻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无疑能够激发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探索更广阔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