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四書.周易解題及其讀法-民國文存-89 | 作者 | 錢基博 |
| 定價 | 43.0元 | 齣版社 | 知識産權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038294 | 齣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數 | 130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詳細考證瞭《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以及《孝經》的作者、版本,隸屬四書的始末,並歸納瞭研究方法。書前附有作者自序,敘述瞭曆代研究四書之源流、變遷;正文內散有參考書目。《四書解題及其讀法》語言簡潔,但其對經學版本、目錄、源流等方麵的研究廣博而精深,令人嘆為觀止 |
| 作者簡介 | |
| 錢基博,生於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彆號潛廬,中國江蘇無锡人,古文學傢、教育傢。早年參加革命。1913年任無锡縣立小學文史地教員。1918年任無锡縣立圖書館館長。1920年後任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現無锡高等師範學校)國文與經學教員及教務長。1923年後曆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係教授、無锡國學專修學校(現蘇州大學)校務主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曆任浙江大學中文係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國文係主任、南嶽抗日乾部訓練班教員。1946年抗戰勝利後,任武漢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本書由銭基博著作二種即《四書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閤成。前者,除《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外,另附《孝經》解題及其讀法,尤可見銭先生之於漢學、宋學之兼收並蓄,各取其長。《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要旨亦不離“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從“周易”之大體、之名實到《周易》之作者、之成書,從先秦諸子之引説、兩漢學者之専論到《周易》之版本、之讀法,無不専爲考論、麯備周詳。如果説呂思勉的《經子解題》多“有益初學”的話,此二書則更適閤於有國學特彆是經學基礎的研究者。其特色,簡而言之,即以經詁經,旁涉眾傢,正名辨物,鈎稽詳核;援證博而推闡精,綱要備而條目明。 |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畢竟是民國時期的著作,語言風格會不會過於陳舊,導緻閱讀體驗不佳。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是太紮實瞭,行文流暢,邏輯縝密,雖然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文風,但絲毫沒有晦澀難懂之感。錢先生的文字功力,真的不是蓋的,那種駕馭文言白話的能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特彆是它在闡述《四書》與《周易》之間的內在關聯時,那種融會貫通的論述方式,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不是將《易經》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整個儒傢經典體係中去理解,這種宏觀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文化整體麵貌的認知。我記得有一段關於“中庸之道”的論述,結閤瞭《係辭傳》的語境來解釋,真是點睛之筆,讓我對這個常常被誤解的詞匯有瞭全新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學問,是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本書完美地做到瞭這一點,讀起來酣暢淋灕,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評分從知識産權齣版社齣版的這個版本來看,編校質量也屬上乘,裝幀設計雖然樸素,但細節之處見真章,看得齣齣版社在尊重原作風貌的同時,也做瞭現代化的處理,比如字體選擇和紙張質感,都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長時間捧著它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對儒傢經典的解讀層麵。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思考”的教材。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太多時候被動接受信息,缺乏獨立判斷的能力。而《周易》本身就是一種極高明的思考模型,錢基博先生的解題,正是將這種模型清晰地呈現齣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當下的處境,嘗試用書中所講的邏輯去分析和推演。這種主動的思辨過程,極大地提升瞭我的洞察力。它教會我,真正的智慧不是去預測未來,而是通過對當下和過去的深刻理解,來優化我們的選擇路徑。這本厚重的書,給我帶來的更像是一套認知世界的工具箱。
評分天哪,最近翻閱瞭這本《BF-四書.周易解題及其讀法》,簡直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神秘之門!我得說,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就透著一股子古樸典雅的味道,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讓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厚重曆史氣息。我個人對傳統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周易》這種充滿瞭辯證思維和人生哲理的經典更是情有獨鍾,但苦於原著晦澀難懂,常常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樣的“門外漢”提供瞭一座堅實的橋梁。那些復雜的爻辭和卦象,在錢基博先生的解讀下,變得生動而富有條理,仿佛老先生就坐在身旁,循循善誘地為我們剖析每一個深層的含義。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題”部分的細緻入微,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麵翻譯,更是結閤瞭時代背景和儒傢思想體係進行闡釋,讓《易經》不再是高懸的廟堂之物,而是可以指導我們日常行事、趨吉避凶的活教材。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變”與“不變”的宇宙觀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這對於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心境平和,簡直太重要瞭。它帶來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投入時間和心力去反復咀嚼、反復體會的。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而是一本可以伴隨人一生,隨著人生的閱曆不斷解鎖新層次理解的“活經”。我發現,當我的人生階段發生變化時,再次翻閱同一段文字,總能讀齣過去未曾察覺的深意,這纔是經典真正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對於那些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敬畏之心,又渴望獲得真正內在力量的朋友們來說,這本書是極力推薦的。它沒有浮誇的辭藻,沒有嘩眾取寵的論調,有的隻是深厚的學養和對經典的虔誠探索。它像是一口深井,你越是深入地去挖掘,所汲取的清泉就越是甘甜醇厚。讀完它,我不僅對四書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框架,更重要的是,我對如何保持一個清醒、審慎、富有彈性的心智模式,有瞭更具操作性的指引。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精神遠足”。
評分我周圍不少朋友也在嘗試接觸國學經典,但很多人都反映說,市麵上很多解讀版本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於通俗化,失卻瞭原著的精髓。而這本書,恰好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既有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嚴謹性,保證瞭對經典的尊重和忠實,同時又具備極強的可讀性和指導意義,非常適閤我們這些希望在傳承中有所創新的現代讀者。我特彆留意瞭它關於“讀法”的部分,這部分內容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學習指南”。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應該怎麼讀”,而是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曆史時期的人們是如何理解和應用《周易》的,這使得學習不再是單嚮的灌輸,而是一種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通過學習這些不同的“讀法”,我開始嘗試用更開放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和睏境,不再執著於單一的答案,而是學會欣賞事物兩麵性的智慧。這種學習方法論的提升,比單純記住幾個卦象的意義要寶貴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