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四书.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民国文存-89 | 作者 | 钱基博 |
| 定价 | 43.0元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038294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数 | 13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详细考证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以及《孝经》的作者、版本,隶属四书的始末,并归纳了研究方法。书前附有作者自序,叙述了历代研究四书之源流、变迁;正文内散有参考书目。《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语言简洁,但其对经学版本、目录、源流等方面的研究广博而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
| 作者简介 | |
| 钱基博,生于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本書由銭基博著作二种即《四書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合成。前者,除《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外,另附《孝經》解題及其讀法,尤可見銭先生之于漢學、宋學之兼收並蓄,各取其長。《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要旨亦不离“辨章学術,考鏡源流”。從“周易”之大體、之名實到《周易》之作者、之成書,從先秦諸子之引説、两漢學者之専論到《周易》之版本、之讀法,无不専爲考論、曲备周詳。如果説吕思勉的《經子解題》多“有益初學”的话,此二書則更適合于有國學特别是經學基础的研究者。其特色,簡而言之,即以經詁經,旁涉眾家,正名辨物,鈎稽詳核;援證博而推闡精,綱要備而條目明。 |
天哪,最近翻阅了这本《BF-四书.周易解题及其读法》,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神秘之门!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就透着一股子古朴典雅的味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气息。我个人对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周易》这种充满了辩证思维和人生哲理的经典更是情有独钟,但苦于原著晦涩难懂,常常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门外汉”提供了一座坚实的桥梁。那些复杂的爻辞和卦象,在钱基博先生的解读下,变得生动而富有条理,仿佛老先生就坐在身旁,循循善诱地为我们剖析每一个深层的含义。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题”部分的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更是结合了时代背景和儒家思想体系进行阐释,让《易经》不再是高悬的庙堂之物,而是可以指导我们日常行事、趋吉避凶的活教材。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变”与“不变”的宇宙观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这对于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心境平和,简直太重要了。它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
评分从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来看,编校质量也属上乘,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细节之处见真章,看得出出版社在尊重原作风貌的同时,也做了现代化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和纸张质感,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长时间捧着它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教材。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太多时候被动接受信息,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周易》本身就是一种极高明的思考模型,钱基博先生的解题,正是将这种模型清晰地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当下的处境,尝试用书中所讲的逻辑去分析和推演。这种主动的思辨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洞察力。它教会我,真正的智慧不是去预测未来,而是通过对当下和过去的深刻理解,来优化我们的选择路径。这本厚重的书,给我带来的更像是一套认知世界的工具箱。
评分我周围不少朋友也在尝试接触国学经典,但很多人都反映说,市面上很多解读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通俗化,失却了原著的精髓。而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和严谨性,保证了对经典的尊重和忠实,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意义,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希望在传承中有所创新的现代读者。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读法”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学习指南”。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读”,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应用《周易》的,这使得学习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读法”,我开始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困境,不再执着于单一的答案,而是学会欣赏事物两面性的智慧。这种学习方法论的提升,比单纯记住几个卦象的意义要宝贵得多。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毕竟是民国时期的著作,语言风格会不会过于陈旧,导致阅读体验不佳。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太扎实了,行文流畅,逻辑缜密,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文风,但丝毫没有晦涩难懂之感。钱先生的文字功力,真的不是盖的,那种驾驭文言白话的能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它在阐述《四书》与《周易》之间的内在关联时,那种融会贯通的论述方式,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不是将《易经》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儒家经典体系中去理解,这种宏观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文化整体面貌的认知。我记得有一段关于“中庸之道”的论述,结合了《系辞传》的语境来解释,真是点睛之笔,让我对这个常常被误解的词汇有了全新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问,是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本书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读起来酣畅淋漓,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投入时间和心力去反复咀嚼、反复体会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一本可以伴随人一生,随着人生的阅历不断解锁新层次理解的“活经”。我发现,当我的人生阶段发生变化时,再次翻阅同一段文字,总能读出过去未曾察觉的深意,这才是经典真正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又渴望获得真正内在力量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是极力推荐的。它没有浮夸的辞藻,没有哗众取宠的论调,有的只是深厚的学养和对经典的虔诚探索。它像是一口深井,你越是深入地去挖掘,所汲取的清泉就越是甘甜醇厚。读完它,我不仅对四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框架,更重要的是,我对如何保持一个清醒、审慎、富有弹性的心智模式,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引。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精神远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