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 | ||
| 作者 | 陳剛 喬均 | ||
| 定價 | 48.00元 | ||
| ISBN號 | 9787553753379 | ||
| 齣版社 | 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5-1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閤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係,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體育工作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江蘇省委、省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把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係作為促進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以及深化體育改革發展的關鍵舉措,積極探索公共體育服務的新路子,做瞭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年月,江蘇省人民與體育總局簽署共建閤作協議,在全率先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示範區建設。在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初步形成瞭省、市、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五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麵積達平方米,提前達到瞭年的目標;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民體質閤格率、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等指標均位居全前列。 2014年月,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乾意見》,明確提齣將全民健身上升為戰略。可以講,公共體育服務工作麵臨的大好形勢。但同時也要看到,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群眾的需求相比,我省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還存在的差距。 自江蘇省與體育總局共建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示範區以來,在總局的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強化整體部署,認真履行協議,努力為全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積纍經驗。在局省共建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示範區兩周年之際,陳剛和喬均同誌所著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齣版,作者以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示範區建設為實證研究對象,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將兩年來的創建工作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這對全省乃至全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工作而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相信此書會給廣大讀者帶來有益啓示,為從事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同誌提供藉鑒,成為江蘇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示範區建設的見證。 |
| 編輯推薦 | |
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公共體育發展研究院發布以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示範區建設為研究對象的分析。 深入解析自江蘇省與體育總局共建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示範區以來的工作經驗。 創新運用數量研究方法量化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水平,於相同方麵研究的定性方法。 吸納發達公共體育建設的先進經驗,兼顧江蘇省公共體育發展實際,給予專業的建議。 將兩年的江蘇省創建公共體育建設工作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 對於江蘇省以及全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工作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
| 作者介紹 | |
陳剛 上海奉賢人。1994年在浙江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分彆在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係訪問閤作研究,2001年在浙江大學晉升教授。1999年起先後任寜波市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寜波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寜波市信息産業局局長等職。2006年4月起任南京市人民副市長。研究興趣包括應用數學、圖像處理、非綫性係統等,結閤工作,對信息化、旅遊、物流、文化創意、體育産業及管理等有獨到研究。共發錶論文(著)100多篇,培養研究生多人。現任江蘇省體育局局長,兼南京財經大學公共體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喬均 先後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南京都市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品牌商標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公共體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副。1999年中社科院經濟所訪問學者,2006年在美Saint Josph's University進修美高等教育管理;2007年赴美Ohio University訪問學者。兼任中市場學會副秘書長、中廣告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物流管理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廣告協會副會長、江蘇品牌學會副會長等。江蘇省“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纔”培養對象;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骨乾教師,江蘇省教育廳企業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發錶學術論文120多篇,主持社科基金課題及省部級課題10多項,齣版專著10多部。 |
| 序言 | |
我最近對體育的社會功能特彆感興趣,尤其是公共體育服務在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方麵扮演的角色。看到《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這本書,我立刻就覺得它可能觸及到我一直在思考的核心問題。我個人認為,一個完善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不僅僅是提供運動場地和設施,更重要的是要構建一個能夠讓所有人都方便、樂意參與其中的生態。這本書的“比較研究”部分,我猜測會涉及到不同國傢在這一體係構建上的經驗,比如,一些國傢是如何通過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相結閤的方式,來高效地管理和運營體育設施的?他們是否有成功的模式可以藉鑒,例如在場地開放、服務項目設置、收費標準等方麵?而“創新探索”這個詞,則讓我對書中可能提齣的新思路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創新舉措,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來推廣體育健身?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中來?或者,是否有新的管理模式,能夠讓有限的公共資源發揮齣最大的效益?我非常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更加普惠、高效、可持續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的深刻洞見。
評分當我看到《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這本書名的時候,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與它可能探討的議題相關的畫麵。我對“比較研究”這部分尤其感到好奇,我想象著書中會深入剖析不同國傢在體育服務供給上的理念差異和實踐路徑。比如,某些國傢是否將體育服務視為一項基本人權,並以此來製定相關的政策和投入?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國傢,通過精心設計的體育項目,有效降低瞭因健康問題而産生的社會成本?我希望這本書能呈現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是如何演變和發展的。而“創新探索”更是讓我充滿期待,這預示著本書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梳理,更有可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在全民健身浪潮持續高漲的當下,如何剋服現實中的障礙,讓更多人真正享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和益處,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關於服務模式、管理機製、技術應用等方麵的創新性思考,從而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的升級換代提供寶貴的參考。
評分我最近在關注體育産業的發展,尤其是涉及到社會體育和公共體育服務這塊。看到《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就聯想到瞭它可能探討的一些關鍵問題。比如,在公共體育服務方麵,我們現在麵臨的最大瓶頸是什麼?是投入不足,還是管理不善?是服務內容單一,還是覆蓋麵不夠廣?這本書提到的“比較研究”,我猜測可能會涉及到和一些發達國傢在體育服務方麵的對標,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又是什麼。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會不會分析不同國傢在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以及維護方麵的模式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老百姓享受體育服務的影響。另外,“創新探索”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會隻局限於現狀分析,而是會提供一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性解決方案。比如,有沒有可能通過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製來提升公共體育服務的效率?有沒有可能利用科技手段來拓展體育服務的綫上綫下渠道?或者有沒有可能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的建設中來?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內容,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一聽就挺有分量的,感覺像是為那些真正關心公共體育發展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所以對它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比較研究”這幾個字。這意味著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剖析不同國傢或地區在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係時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挑戰。我想象著書中會列舉很多生動的案例,比如某個國傢如何通過創新性的政策將全民健身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又比如另一個地區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化地發揮現有體育設施的作用,惠及更多民眾。這種跨區域的對比分析,無疑能夠幫助我們拓寬視野,找到適閤自身情況的藉鑒經驗,避免走彎路。而“創新探索”更是點睛之筆,它預示著這本書不隻是“拿來主義”,而是要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齣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體育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麵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完善、高效、普惠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甚至是開啓新的發展方嚮。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體育社會學研究的人,這本書的題目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方嚮。《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比較研究與創新探索》這個名字,給我一種嚴謹而又充滿活力的感覺。首先,“比較研究”部分,我非常期待它能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體係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分析。例如,一些北歐國傢以其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普及率著稱,它們的社會保障體係和體育文化是如何支撐起這項成就的?再比如,一些亞洲國傢在發展競技體育的同時,如何平衡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這本書是否會從曆史、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維度來解讀這些差異,並從中提煉齣普遍適用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創新探索”這部分,我希望它能超越簡單的案例羅列,而是能夠深入挖掘那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模式和理念。比如,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吸引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長效機製?如何將體育服務更好地融入到社區生活、學校教育、企業管理等各個層麵?有沒有可能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更精準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我深信,在一個日益強調“健康中國”的時代,對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的深入研究和創新實踐,將是提升國民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