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我的课本收藏与情怀 | 作者 | 文昭林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羊城晚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54305430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作者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爱,退休后继续与课本打交道,一头扎进老课本的收藏与研究,至今三十多年。本书共分三部分,一是其丰富的课本收藏的展现,二是其课本研究的心得,三是其收藏故事收藏人生的叙述。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可读,有颇高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其人物故事充满正能量。 |
| 作者简介 | |
| 1942年生人,湖南省衡阳市十六中学退休教师,从事古旧课本的收藏和钻研三十多年,至今藏品达两万多件,2013年被评为“衡阳市十大收藏家”之一,2016年被国家和湖南省两级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均评为“书香之家”,在课本收藏与研究卓有成绩。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作者文昭林为1942年生人,是湖南省衡阳市十六中学退休教师,有35年教龄,而从事古旧课本的收藏至今三十多年,藏品达两万多件,2013年被评为“衡阳市十大收藏家”之一,2016年被国家和湖南省两级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均评为“书香之家”,在课本收藏方面卓有成绩,堪称收藏大家。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它让我看到了课本背后活生生的人。作者没有将这些课本仅仅视为知识的载体,而是将它们当作一个个故事的引子,一个个情感的寄托。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翻阅这些旧课本时,那种时而欣慰,时而感慨,时而又有些许释怀的心情。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关于学习、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点点滴滴,都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甚至有些厌烦的课本,原来都承载着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它的朴实,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它让我开始反思,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遗忘了那些曾经让我们为之疯狂学习的初衷?是否也忽略了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默默付出的师长和伙伴?这本书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习本身所带来的成长和进步,以及那些伴随学习而来的珍贵情感,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藏和回味的。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简约而有质感,泛着淡淡的怀旧气息。当我翻开它时,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记忆之门。书页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那是属于纸张和岁月的味道,瞬间勾起了我学生时代无数的回忆。里面收藏的不仅是泛黄的课本,更是那些与课本一同度过的青葱岁月。那些曾经被我翻烂的习题集,那些被我认真勾画的笔记,那些在课本边缘涂鸦的小漫画,似乎都随着书页的翻动而鲜活起来。我记得为了一个数学题,在深夜里反复演算,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我记得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在课本里查找更多的资料,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画面;我记得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传阅课本,讨论着未来的样子,分享着彼此的梦想。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静静地诉说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那些我们为之奋斗过的日子。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探索未知,为了塑造自己,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收藏,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重温那份纯粹的学习热情。
评分手捧此书,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那些被岁月磨砺得泛黄的课本,串联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每一本书,都不仅仅是一堆纸张,而是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社会发展、思想解放、文化传承的缩影。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从课本的装帧设计,到书页上的批注痕迹,再到其中蕴含的知识体系,无一不透露出深厚的功底和真挚的情感。这本书让我得以窥见不同年代的教育侧重点,感受到知识传播方式的变迁,也体悟到一代代学子在求知道路上的艰辛与喜悦。那些曾经被我们奉为圭臬的知识,在时光的长河中,又被赋予了新的解读和意义。作者并非仅仅是陈列收藏,而是通过这些课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传递了一种又一种宝贵的情怀。它鼓励我们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学习资源,也让我们怀念那些质朴而纯粹的学习年代。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它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连续性,也看到了教育的生命力。
评分这是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远远超出了我对“课本”二字的固有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温度的笔触,将一本本普通的教科书,转化成了承载着个体生命轨迹的珍贵载体。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书本本身,更是书本背后所关联的时代变迁、教育理念的演进,以及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印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甚至能感受到考试前的紧张与期待。书中对于某些学科知识点背后故事的挖掘,以及作者个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都让我耳目一新。它让我明白,课本并非冰冷的文字和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信息,是点燃求知欲的火种。尤其是一些充满年代感的课本,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的教育风貌和社会背景。作者通过对这些“老物件”的精心梳理和解读,完成了一次对知识、对教育、对人生的一次深情回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课本”的意义,它不再是负担,而是智慧的源泉,是成长的阶梯,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私人博物馆,里面陈列的不是稀世珍宝,而是更加贴近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宝贝”——课本。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展现了他对课本的收藏与热爱,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份热爱背后所承载的情怀的珍视。本书并非枯燥的罗列,而是通过对每一本课本的细致解读,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教育意义,以及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从中看到了不同时期教材的差异,感受到了教育理念的变迁,也体会到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将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让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青葱岁月的课本,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读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述他的“收藏故事”,既有怀旧的温情,又有对知识的敬畏,更有对成长历程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明白了,课本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承载我们记忆、塑造我们人格的无形资产,值得我们去细心品味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